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2355)

作品数:21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倪新华刘协权付云伟张龙陈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军械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78638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理学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1篇陶瓷
  • 6篇细观
  • 4篇共晶
  • 4篇复相
  • 4篇复相陶瓷
  • 3篇侵彻
  • 3篇夹杂
  • 3篇复合材料
  • 3篇复合材
  • 2篇应力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梯度材料
  • 2篇相互作用
  • 2篇孔隙
  • 2篇复合陶瓷
  • 2篇TIB
  • 2篇值模拟
  • 1篇弹丸
  • 1篇弹丸侵彻
  • 1篇动力学响应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军械工程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空气动力...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倪新华
  • 9篇刘协权
  • 8篇付云伟
  • 5篇张龙
  • 4篇陈诚
  • 3篇于金凤
  • 2篇张淑琴
  • 1篇曹洪娜
  • 1篇程兆刚
  • 1篇冉超
  • 1篇陈诚
  • 1篇文波

传媒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力学学报
  • 2篇兵工学报
  • 2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焊接学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机械强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宇航材料工艺
  • 1篇Chines...
  • 1篇Acta M...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棒状共晶体边界滑移的复相陶瓷开裂应力被引量:1
2014年
根据共晶基复相陶瓷的组织结构特征,建立开裂应力预报模型,为分析复合材料的破坏形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共晶基复相陶瓷以含纳/微米纤维的棒状共晶体为基体,并在棒状共晶体周围分布有少量的片晶和球晶。基于棒状共晶体内纤维-基体间强约束界面所传递的拉应力,建立了载荷传递模型;根据两棒状共晶体之间或共晶体与周围其他晶粒之间的弱界面特性,通过边界滑移条件确定棒状共晶体表面切应力;考虑棒状共晶体方位的随机性,当复相陶瓷承受拉伸载荷时,借助棒状共晶体的外加应变与复相陶瓷外加载荷间的关系,得到复相陶瓷开裂应力的理论表达式,结果表明开裂应力与棒状共晶体内纳/微米纤维的直径和体积分数密切相关,复相陶瓷开裂应力随着纤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
陈诚倪新华张淑琴程兆刚
关键词:边界滑移
考虑夹杂相互作用的复合陶瓷夹杂界面的断裂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复合材料中夹杂含量较高时,夹杂间的相互作用能显著改变材料细观应力应变场分布,基体和夹杂中的平均应力应变水平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复合材料强度等力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为修正单一夹杂模型运用在实际材料中的误差,基于相互作用直推估计法,建立一种考虑含夹杂相互作用的夹杂界面裂纹开裂模型.首先根据相互作用直推估计法,得到残余应力和外载应力共同作用下夹杂中的平均应力,再计算无限大基体中相同的夹杂达到相同应力场时的等效加载应力,将此加载应力作为含界面裂纹夹杂的等效应力边界条件,在此边界条件下求得界面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而得到界面裂纹开裂的极限加载条件,并分析了夹杂弹性性能、含量、热残余应力、夹杂尺寸等因素对界面裂纹开裂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法能够有效修正单夹杂模型运用在实际材料中的误差,较大的残余应力对界面裂纹开裂有重要的影响,夹杂刚度的影响并非单调且比较复杂;在残余应力较小时,降低柔性夹杂刚度或者增大刚性夹杂刚度都有利于提高材料强度;扩大夹杂尺寸将导致裂纹开裂极限应力显著降低,从而降低材料强度.
付云伟张龙倪新华刘协权于金凤陈诚
关键词:圆形夹杂相互作用
轻型多层异质复合装甲研究进展
2018年
针对现代战争条件下轻型装甲车辆对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的要求,综述了装甲防护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其不同应变率下力学性能测试手段,讨论了装甲防护性能评估的实验测试、数值模拟以及理论分析手段,介绍了材料种类、结构形式、分层厚度、约束效应以及层间界面对轻型多层复合装甲防护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
高华熊超殷军辉邓辉咏
关键词:轻量化穿甲弹复合装甲侵彻数值模拟
含非椭球颗粒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预报分析
2018年
非椭球颗粒Eshelby张量不为常数,没有解析解,理论计算中通常将非椭球颗粒简化为椭球形进行分析。实际材料中颗粒并非都为规则的椭球形,因此这种简化的合理性是有待讨论的。通过数值方法计算了几种特殊的非椭球颗粒的Eshelby张量和平均Eshelby张量,与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根据相互作用直推估计法分析了非椭球颗粒形状对有效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用椭球颗粒代替异形颗粒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数值方法计算的Eshelby精度较高,将对称性较高的非椭球颗粒等效为椭球颗粒是可行的,而片状颗粒对材料刚度影响更大,将其简化为近似的扁平椭球进行计算时将带来更大的误差。
付云伟倪新华刘协权张龙陈诚
关键词:TIB2陶瓷
基于三角对称共晶团断裂的复相陶瓷极限应力预报模型
2016年
根据复相陶瓷内三角对称共晶团的特殊结构形式,基于共晶团细观损伤断裂机理建立复相陶瓷极限应力预报模型,为分析复相陶瓷的断裂机理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基于共晶团内纤维端部的应力集中效应,考虑共晶团内基体出现微观塑性流动的特性,利用位错塞积理论和内聚键破裂条件,确定三角对称共晶团的本征断裂应力。然后,基于沿共晶团晶向的微观损伤应变,确定加载函数,考虑三角对称共晶团细观断裂过程中的中性加载条件,计算共晶团的细观损伤断裂应力。最后,考虑三角对称共晶团尺寸的随机性和方向任意性,引入"临界区"概念,在共晶团尺寸和方向服从二维完全随机分布条件下,得到复相陶瓷极限应力的理论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复相陶瓷的极限应力主要由三角对称共晶团的细观损伤极限应力确定,三角对称共晶团内纤维夹杂体积含量和尺寸对极限应力有重要影响。
于金凤刘协权倪新华张淑琴曹洪娜
关键词:复相陶瓷极限应力
含损伤共晶体复合陶瓷的损伤强度模型与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复合共晶体的断裂是开始于危险点的微观损伤的累积结果。其损伤特征与复合共晶体内纤维的分布形式有关。基于损伤余自由能表达式,定义纵向、横向和剪切三个损伤变量;根据含同向平行纤维复合共晶体的微观结构特性,确定损伤变量表达式,并计算损伤柔度张量。基于损伤柔度张量和复合共晶体的局部应力场,分析损伤应变场的分布规律并确定最大损伤应变;依据最大线应变理论,定义加载函数,建立含同向平行纤维复合共晶体的损伤强度模型。依据无损共晶基复合材料的强度预报公式,确定共晶体损伤时复相陶瓷的宏观断裂强度,并分析宏观断裂强度的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复合陶瓷的断裂强度随共晶体损伤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损伤变量越大,断裂强度的尺度效应范围越小。
陈诚倪新华刘协权付云伟
含双尺度界面复相陶瓷的细观界面滑移应力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复相陶瓷显微特征和双尺度界面特性,分析含双尺度界面复相陶瓷内的细观界面滑移应力。首先,基于复相陶瓷宏观、细观和纳观弹性性能,计算双尺度界面复相陶瓷产生弹性变形时的细观平均应力场。然后,在纳观界面位移和应力连续基础上,提出了界面应变模型,确定了纳观界面附近纤维和基体内的位移函数,考虑界面应变的突变值与界面模量间的比例关系,根据纳观界面特性和纤维分布形式,确定出弹性变形条件下外载传递到细观界面上的切应力。最后,基于压痕实验测得复相陶瓷细观界面滑移的屈服切应力,得到细观界面滑移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复相陶瓷内纳观界面弹性模量越小或泊松比越小时,细观界面越易滑移,复相陶瓷越易产生塑性变形。
杜志鸿倪新华刘协权于金凤
关键词:复相陶瓷
孔隙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强度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结构特性,是一种多相体材料。其力学性能及损伤破坏规律不仅取决于各组分材料性能,同时也取决于细观结构特征。对于复合材料的强化,通常是通过掺入夹杂物以提升其界面强度。但是由于夹杂掺入的不均匀性,以及制备工艺无法排净的空气和其他杂质,使得基体尤其是界面附近的基体,不可避免的存在孔隙,这些孔隙在受到外部载荷时产生裂纹继而扩展,造成材料失效。因此通过研究材料在遭受外部载荷冲击时,其在细观层面的损伤演化与宏观失效表现的关系,从细观层面分析材料损伤演化的规律和断裂机理,不仅可以为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还可以通过对材料细观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达到设计材料的目的。本文介绍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缺陷、缺陷致使材料发生损伤失效以及缺陷对复合材料有效强度影响的研究现状,在总结复合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及不足的基础上,结合仿真建模分析手段对下一步复合材料有效强度问题研究进行了展望。
鲁明远韩保红赫万恒倪新华于金凤
关键词:复合材料孔隙
Strength-Toughening Model of Eutectic Ceramic Composite with Inherent Defects被引量:2
2014年
Strengthening and toughening mechanisms in composite ceramics is complex. A change in a single parameter induces multiple property variations. The multiple changes in properties are often incompletely represented in theoretical models. This incompleteness in the parameter chosen fails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failure in composite ceramics. The exponential toughness function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pull-out toughening mechanism, which dominates the crack growth resistance curve(R-curve). The strengthening-toughen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ori-Tanaka method(M-T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inherent defects on toughness function and strength is analyzed by using this model. The theoretical result i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 data. This model exactly reflects the change in streng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 indicates that defects change the toughness function. Moreover, micro-cracks increase toughness size ac, and the strength of crack instable extensions acutely decreases as defect content increases. This presented model establish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important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defect, strength, elastic modulus, and the R-curve.
FU YunweiZHANG LongNI XinhuaLIU XiequanCHEN ChengZHAO Siyuan
关键词:STRENGTH
共晶基复相陶瓷中缺陷的稳定性分析
2017年
共晶基复相陶瓷材料中,不同相间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产生的缺陷是降低材料强度的重要因素。基于等效夹杂理论和相互作用直推估计法,计算得到颗粒周围缺陷在热残余应力和外载应力作用下的应力强度因子,研究了缺陷的扩展稳定性,并分析了颗粒刚度、形状、含量等参数对扩展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扁平形的颗粒环向最容易产生热裂纹;刚性颗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载应力在基体中平均作用效果,且长椭球状刚性颗粒的降低程度要大于扁椭球颗粒,因此有利于缺陷的稳定,柔性颗粒作用相反;当缺陷扩展量很小,应力强度因子主要受残余应力控制,缺陷扩展量较大时,应力强度因子主要受基体平均应力控制,长椭球形柔性颗粒有利于提高材料强度。
于金凤刘协权倪新华付云伟
关键词:夹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