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GCX2-YX-3993)

作品数:19 被引量:90H指数:7
相关作者:吕清刚赵科段翠九谭力孙运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6篇流化
  • 16篇流化床
  • 10篇循环流化床
  • 9篇燃烧
  • 4篇锅炉
  • 4篇O2/CO2
  • 4篇CO
  • 3篇循环流化床锅...
  • 3篇外置换热器
  • 3篇流化床锅炉
  • 3篇N2O
  • 2篇电容层析
  • 2篇电容层析成像
  • 2篇调节特性
  • 2篇旋风分离器
  • 2篇氧浓度
  • 2篇煤燃烧
  • 2篇富氧燃烧
  • 2篇超临界
  • 2篇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切斯特大学

作者

  • 19篇吕清刚
  • 11篇赵科
  • 10篇段翠九
  • 10篇谭力
  • 7篇孙运凯
  • 3篇那永洁
  • 3篇王海刚
  • 3篇吴海波
  • 3篇宋国良
  • 3篇牟晓哲
  • 2篇赵国荣
  • 2篇包绍麟
  • 2篇张缦
  • 1篇刘琦
  • 1篇矫维红
  • 1篇王东宇
  • 1篇贺军

传媒

  • 6篇热能动力工程
  • 4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锅炉技术
  • 1篇电站系统工程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计测技术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化床O_2/CO_2燃烧(Ⅲ)-氧浓度对粒径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为研究氧浓度对燃料粒径的影响,在15 kW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和0.15 MW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上进行不同氧气浓度、不同燃料、不同粒径的燃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燃烧高挥发分的煤时,氧气浓度对燃料的热破碎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燃料粒径。50%左右氧气浓度下时,燃烧高挥发分燃料,平均粒径要比在常规空气下燃烧增加约35%。低挥发分的神木半焦在燃烧过程中热破碎较弱,氧气浓度对热破碎特性影响不大,粒径和空气燃烧条件下无明显差异。
赵科谭力段翠九吕清刚
关键词:流化床O2/CO2燃烧热破碎氧浓度粒径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换热器运行特性分析被引量:25
2012年
为掌握大型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外置换热器(fluidized bed heat exchanger,FBHE)的运行特性,在2台实际运行的300MW CFB锅炉上进行了运行特性测试研究,包括FBHE对CFB锅炉床温、汽温的调节及其传热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带FBHE的CFB锅炉炉膛温度沿炉膛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在60%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oiler maximum continue rate,BMCR)以上运行时床温无明显变化,而无FBHE的CFB锅炉床温随负荷变化明显,炉膛温度沿炉膛高度差别较大,且随着锅炉负荷的降低,差别更明显;锥型阀的开度随锅炉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过热器的喷水量和再热器的吸热量随床温的升高递减,但减少幅度较小;不同负荷下FBHE内不同受热面的传热系数不同,其值均随负荷的增加单调增大。
张缦吴海波孙运凯吕清刚
关键词:外置换热器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汽温运行特性
流化床O_2/CO_2燃烧(Ⅱ)-高氧浓度的中试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为给大型循环流化床O2/CO2燃烧系统在高氧气浓度下的燃烧提供参考,在燃烧室直径140 mm、高度6 000 mm的0.15 MW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系统上,在O2/N2气氛中,进行了煤在高氧浓度下的燃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一次风氧气浓度49.0%~53.3%、二次风氧气浓度50.8%~56.0%时仍可以安全、稳定燃烧。煤在燃烧过程中SO2收率为92.2%~94.0%,配风对SO2收率影响不大。不同风量配比下,NOx收率为6.71%~7.64%,N2O收率为5.13%~7.23%。降低一次风氧量,有助于降低NOx收率和N2O收率。推迟二次风加入时间,有助于降低N2O收率,但会使NOx收率升高。
赵科段翠九谭力吕清刚
关键词:流化床O2/CO2燃烧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进风系统数值模拟分析与比较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针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风箱系统内部的空气流动特性,包括进气管、风箱内部及一次风通过布风板的流动特性,基于FLUENT计算平台结合多孔介质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三种不同进风结构,即底部进风、侧面进风和后侧进风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准确模拟布风板压降损失同时又减少计算量,利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一次风通过布风板的压降。综合分析比较三种进风结构下流化床系统内部速度、压力和湍动能分布特性,给出了最佳进风结构。研究结果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开发设计和大型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王海刚包绍麟那永洁孙运凯吕清刚
关键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布风板多孔介质模型数值模拟
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合理启动及运行方式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结合超临界锅炉机组启动与运行的特殊性,提出了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启动系统方案,分析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冷、热态启动过程及工作过程的特性,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冷、热态启动曲线,阐述了机组启停优化运行技术措施、主要运行参数的调整与控制技术、污染物NOx及SO2排放浓度的控制及锅炉低负荷运行的稳燃技术等,为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顺利投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宋国良吕清刚孙运凯包绍麟王东宇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启动特性运行方式稳燃技术
300MW CFB锅炉屏式中温过热器管壁温度计算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内屏式过热器管子超温爆管问题,建立了某300 MW CFB锅炉屏式中温过热器管壁温度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四节点四边形单元对温度场剖分并进行了计算分析,不同负荷不同蒸汽流程布置方式(U型布置和Z型布置)的管壁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管壁最高温度出现在鳍片的中心位置处,管内壁温度较低,接近于工质温度;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300 MW CFB锅炉屏式中温过热器蒸汽流程Z型布置优于U型布置。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的运行情况吻合良好。
吴海波张缦孙运凯吕清刚那永洁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屏式过热器温度场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的炉膛传热特性被引量:10
2012年
在炉膛直径140 mm、高6 000 mm的0.15 MW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上,对高氧气浓度下循环流化床燃烧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在高氧气浓度(39.8%~50.7%)下,分别进行了O2/N2及O2/CO2气氛下煤的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氧气浓度下,试验系统的传热稳定;流化风速、二次风率及燃烧气氛等参数对炉膛总传热系数几乎没有影响;该试验系统的炉膛总传热系数约为27 W/(m2 K),该数值可以为类似传热方式的试验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谭力段翠九赵科吕清刚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O2/CO2富氧燃烧传热
0.15MW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在炉膛直径140mm,高6000mm的0.15MW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试验台上,进行O2/N2气氛高氧气浓度下神木煤的燃烧试验。在50%的整体氧气浓度下实现了稳定的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无局部高温出现;选择适合的一次风率和一次风氧气浓度可有效降低CO、NO和SO2的排放量,但对N2O排放量的影响不大;适当提高二次风口位置,CO和NO的排放量减少,但N2O和SO2的排放量基本不变;通过优化配风,神木煤的燃烧效率从93.80%提高到了96.24%,提高一次风氧气浓度和降低一次风率都有利于神木煤的燃尽。
段翠九谭力赵科吕清刚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污染物排放
循环流化床高氧气浓度下的煤燃烧试验
2012年
在燃烧室高度6000 mm、直径140 mm、热功率0 15 MW的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系统上,研究煤在40%以上氧气浓度中的燃烧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在O2/N2气氛下、平均氧气浓度48.8%~52.3%范围内,可以实现普通烟煤的稳定燃烧;通过优化试验参数,煤的燃烧效率达到95.6%;物料循环量为404 kg/h,循环倍率为17.6。
段翠九赵科谭力吕清刚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燃烧
压力和速度对氧化锆分析仪测量值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使用氧化锆分析仪测量气体中氧浓度时发现,压力和速度可能对测量值有影响。本文组建实验系统并进行实验研究,用氧气和空气混合制成高氧气浓度气体,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制成低氧气浓度气体,分别研究了压力和速度对不同氧气浓度下氧化锆分析仪测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锆分析仪在直接插入式安装时,存在最大使用压力;在最大使用压力以下测量时,气体压力对测量值无影响。压力超过最大使用压力时,高氧气浓度下,随着压力升高,测量值减小;低氧气浓度下,随着压力升高,测量值增加。气流速度对分析仪的测量值无影响。
赵科段翠九谭力矫维红吕清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