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08XD1403700)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何培民胡乐琴唐晨王金辉徐韧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基金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克隆
  • 2篇赤潮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序列克隆
  • 1篇原甲藻
  • 1篇生态类群
  • 1篇同源性
  • 1篇同源性分析
  • 1篇强壮
  • 1篇微藻
  • 1篇利玛原甲藻
  • 1篇抗体
  • 1篇类群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芯片
  • 1篇甲藻
  • 1篇间接ELIS...
  • 1篇海洋微藻
  • 1篇分子鉴定

机构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何培民
  • 3篇胡乐琴
  • 3篇唐晨
  • 2篇贾睿
  • 2篇徐韧
  • 2篇王金辉
  • 1篇项有堂
  • 1篇于克锋
  • 1篇柳俊秀
  • 1篇田晓玲
  • 1篇汪卿
  • 1篇吴维宁
  • 1篇王权
  • 1篇饶涛
  • 1篇董丽
  • 1篇陈霁升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因芯片在海洋微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5
2010年
基因芯片通常指DNA芯片,其基本原理是将大量的寡核苷酸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从而获取结果。多年来,我国在医药疾病研究、微生物检测等领域已成功研制出多种基因芯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对海洋微藻研究的应用上成果较少。现着力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阐述基因芯片及其在海洋微藻研究中的应用。
唐晨田晓玲胡乐琴贾睿徐韧王金辉项有堂何培民
关键词:基因芯片海洋微藻
抗大田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制备了赤潮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方法用人工抗原大田软海绵酸-小牛血清蛋白偶联物(OA-BSA)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经初筛、复筛和亚克隆,筛选到1株可稳定分泌抗O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H4。对抗体效价、亚型、特异性、敏感性进行免疫学鉴定与分析。结果抗体亚型为IgG2b;腹水效价为1∶1.28×106;50%抑制质量浓度为2.852 ng/ml;最低检测限为0.45 ng/ml;电泳结果显示抗体,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与OA同系物PTX1、GYM、SPT1、YTX交叉反应率为0。结论制备的OA单抗效价和特异性均较好,可用于OA的免疫学检测。
胡乐琴柳俊秀王权何培民
关键词:赤潮毒素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
基于SSU rDNA和线粒体cox 1序列分析甲藻中不同生态类群的演化规律
2012年
应用SSU rDNA和线粒体cox 1序列研究甲藻(Dinoflagellate)中不同生态类群的演化关系。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取4株甲藻SSU rDNA及其线粒体cox 1部分片段,结合GenBank中24株甲藻的相关序列,以Plasmodium falciparum为外群,构建ML树和NJ树,并采用自展支持度评估进化树分支结构,通过计算后验概率评估进化树整体结构,应用1sKH、SH、ELW和2sKH等方法评估两株ML树间的拓扑结构。结果显示,在由上述两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上,底栖原甲藻均未与浮游原甲藻聚类,且前沟藻具有独特演化地位。表明联合选择SSU rDNA和线粒体cox 1序列构建的进化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甲藻的演化规律。这为从基因层面深入探索甲藻中不同生态类群的演化关系初步奠定了基础。
唐晨董丽饶涛贾睿于克锋吴维宁王金辉徐韧何培民
关键词:利玛原甲藻SSU
前沟藻18S rDNA序列克隆和分子鉴定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旨在扩增一株未知微藻18S rDNA,并进行序列分析和物种鉴定分析。提取该微藻总DNA,用PCR技术扩增其18S rDNA,对序列进行测序,在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用Clustal X软件构建进化树;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分析。经测序其序列长度为1 736 bp,G+C为47%;同源性分析表明,与GenBank中多个强壮前沟藻种的18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与前沟藻属的其它藻种同源性均达95%以上。而与裸甲藻属和环藻属的藻株同源性为85%左右。经光学显微镜观察,该藻具有典型的强壮前沟藻形态。结合该藻18S rDNA序列分析和粗略的形态学分析,推断该藻可能为前沟藻属的强壮前沟藻。微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可准确地从形态学上鉴定其种属,鉴定工作繁琐费时;而利用分子技术,则可能使鉴定工作变得简单快捷。
胡乐琴唐晨汪卿陈霁升何培民
关键词:赤潮藻RDNA分子鉴定同源性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