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B31002)
-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郭巧芝聂少萍马文军宋秀玲许燕君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农村中小学生家长溺水认知和行为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家长对学生溺水的认知、行为现状,为开展学生溺水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东省连平县抽取8个乡镇中的9所小学、8所中学,对这些学校的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全体学生及其家长(父亲或母亲)分别进行关于学生溺水相关危险行为和家长溺水认知及对学生监护的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3723名家长和3723名学生。57.3%的家长知道溺水是儿童青少年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伤害,81.5%、48.3%、45.5%的家长分别知道溺水可以预防、溺水后现场急救知识、癫痫容易导致溺水。9.5%的学生自我报告"在过去1年内曾发生过溺水",并高于家长报告学生溺水发生率(4.4%);26.0%的学生"过去1年内曾在无成人陪伴下去非游泳区(池塘、河流、湖泊等)游泳",而12.0%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在无成人陪护下是否去过不安全水域玩耍。学生溺水主要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中学生高于小学生(P<0.05或P<0.01);家长对学生监护不当的主要行为发生率,男生家长高于女生家长,中学生家长高于小学生家长(P<0.05或P<0.01)。76.4%的家庭周围有池塘/小河/水池等开放性水域,其中81.4%的水域无设立禁止游泳标识;59.3%的家长告诫孩子要远离危险水体,16.3%的家长有意识地改变周围危险水体环境。63.9%的家长表示"每年都对孩子进行预防溺水教育",29.5%的家长通过提高孩子游泳技术预防学生溺水。结论家长对学生溺水总体认识不足,监管意识薄弱,防护措施不到位,尤其对男生和中学生。在制定中小学生预防溺水干预措施时,应加强对家长的健康宣教力度,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 郭巧芝马文军徐浩峰聂少萍宋秀玲许燕君许晓君
- 关键词:溺水农村人口双亲
- 农村中小学生非致死性溺水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索广东农村中小学生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农村溺水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纸币抽样法,抽取广东省连平县13个镇中的8个镇17所中小学,对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全体学生共7 432名进行问卷调查,筛查出2006年6月6日至2007年6月6日期间曾发生过非致死性溺水的所有病例共805名;再利用便利抽样方法,在筛查出的病例中选取368名进行最近一次溺水发生情况的个案问卷调查,并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对有效例数进行非致死性溺水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病例组中,男生占67.69%,学生非致死性溺水主要发生于夏季,以下午和中午最常见,常发生在河流/池塘开放性水域,其次为游泳池。溺水发生前的活动主要为游泳、跳水/潜水和水上打闹/嬉戏,不小心跌落入水中、游泳技术太差和跳水/潜水是溺水发生的主要原因。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不曾去非游泳区游泳相比,在无大人陪护下偶尔(OR=3.05,95%CI:1.74~5.36)或经常(OR=3.58,95%CI:1.98~6.50)到非游泳区游泳、与不曾在野外池塘/河流等水边或水中玩耍相比经常在开放性水域玩耍(OR=2.26,95%CI:1.12~4.54)、与不会游泳相比游泳技术较差(OR=4.33,95%CI:2.23~8.40)或技术一般(OR=2.00,95%CI:1.13~3.42)可增加学生发生非致死性溺水的风险;与参加水上活动不穿救生衣相比平时不参加水上活动(OR=0.35,95%CI:0.18~0.69)可降低学生溺水的危险。结论农村学生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多元性,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学生溺水的发生。
- 郭巧芝徐浩锋宋秀玲聂少萍马文军许燕君许晓君张玉润
- 关键词:溺水病例对照研究农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