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412405)
- 作品数:24 被引量:362H指数:12
- 相关作者:李道季杨宇峰高磊余立华方涛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海洋微生物铁载体的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方涛李道季余立华
- 关键词:铁载体海洋微生物生化过程光合作用北太平洋
- 光照和营养盐磷对微型及微微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0
- 2006年
- 2004年9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水域通过在培养水体中添加不同量的磷酸盐和改变光照强度进行现场受控培养实验,对光照和营养盐磷耦合培养作用下浮游植物生长及对磷营养盐的吸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光照条件下(100﹪自然光照),磷酸盐浓度在高磷水平(0.60μmol/L)培养水体中下降速率明显比中磷(0.41μmol/L)、低磷水平(0.25μmol/L)快,浮游植物生长存在着显著的磷限制性,微型浮游植物(nanophytoplankton,简称Nano,2~20μm)在高磷水平下的生长明显得到促进,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简称Syn,<2μm)密度在培养初期有小幅度增加,而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picoeukaryote,简称Euk,<2μm)在低磷水平下生长较快;在低光照条件下(50﹪自然光照),磷酸盐浓度在高磷水平培养水体中的下降是受到抑制的,Nano和Syn也都更宜在中磷水平培养水体中生长,Euk在高磷水平下的生长也是受到抑制的,且在中磷水平培养水体中,三类浮游植物的生长周期都得到延长;无光照暗环境培养条件下磷酸盐浓度在不同磷水平下始终保持着增加趋势,三类浮游植物也都无法生长,磷酸盐浓度随培养时间呈线性增加趋势,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则呈指数下降趋势,且磷酸盐的添加对其本身的释放速率和浮游植物衰减速率都没有影响.
- 方涛李道季余立华高磊张利华
- 关键词:长江口浮游植物光照磷酸盐
- 海洋中不产氧光合细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4年
- 介绍了海洋中需氧的不产氧光养菌 ( 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简称 AAP 细菌 ) 在全球海域的分布和丰度、光合作用能力、系统发生、多样性,以及与光合自养生物的关系、在海洋碳循环中的贡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海洋中不产氧光合细菌在碳、氮、硫、铁等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一些新种的发现及其应用,指出了目前海洋中不产氧光合细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李云李道季
- 关键词:不产氧光合细菌
- 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的溶解氧被引量:32
- 2005年
- 在2002年6月对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进行大面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调查区域内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发现在小清河河口内存在低氧区。结合盐度、COD、营养盐的分析数据,查明了小清河河口内形成低氧区的主要原因是小清河径流带来的大量有机污染物所致。
- 孟春霞邓春梅姚鹏张欣泉米铁柱陈洪涛于志刚
- 关键词:低氧区溶解氧
-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Y7柱样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1
- 2007年
- 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380cm长的Y7柱样为对象,在磁性测量、地球化学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近百年以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磁性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磁铁矿是主导Y7柱样磁性特征的主要矿物,相比常量元素和粒度的均一组成,磁性特征存在显著的垂向变化。220cm以下,频率磁化率(fd)、非磁滞剩磁磁化率(ARM)、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SIRM)、ARM/以及ARM/SIRM随深度增加而下降,而退磁参数S-100mT和S-300mT则呈相反变化趋势;220cm以上,fd,,ARM/,ARM/SIRM以及S-100mT和S-300mT随深度变化不大,而SIRM和ARM则随深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Y7柱样中硬剩磁(HIRM)随深度变化不大。结合Mn/Fe比值的变化,研究认为Y7柱样300cm以下层位,随深度增加沉积物磁性减弱和超顺磁颗粒急剧减少,还原成岩作用是重要因素之一,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因相对稳定而导致其在磁性矿物组合中的比例上升。此外,长江中上游主要支流泥沙贡献率的变化可能会对Y7柱样磁性特征有一定影响,但尚需进一步的工作支持。
- 张卫国贾铁飞陆敏瞿建国刘苍字陈中原俞立中周菊珍
- 关键词: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磁性特征地球化学粒度
- 含边裂纹试样弯曲断裂声发射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采用类岩石材料研究了含边裂纹试样在三点弯曲加载条件下的裂纹扩展过程,并利用声发射(AE)测试技术分析了含裂隙试样弯拉应力作用过程中预制裂纹萌生、起裂、扩展和断裂破坏的全过程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声发射的阶段性突发特征反映了张拉裂纹阶段性扩展的规律,但边裂纹的拉破裂特征不同于压剪应力作用下的声发射特征。预制裂纹在拉破裂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表现为AE数的渐进增长、快速增长、突发式增长和逐渐下降4个阶段。声发射源的带状分布规律表明,在弯拉应力作用下,裂隙的张性断裂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若干个小断裂面聚集而成宏观断裂,探讨了预制裂隙受拉破坏的内在机理。
- 朱维申郭彦双李术才林春金温暖冬杨磊
- 关键词:声发射特征
- 东海、南黄海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6
- 2008年
- 对粒径分级叶绿素a含量进行分析,探讨了南黄海和东海海域2000年秋季表层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在整个调查海域范围内,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0.72 mg.m-3,各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对叶绿素a总量的贡献有显著差异,小型(Microplankton,>20μm)、微型(Nanoplankton,3~20μm)和微微型(Picoplankton,0.45~3μm)浮游植物的贡献率分别为31.2%,49.0%和19.8%。小型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江苏沿岸和长江口附近;微型浮游植物在整个海域的分布较均匀,以浙江沿岸和南黄海东部为高值区;微微型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南黄海中部和东海东南部。通过浮游植物粒径分级叶绿素a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调查海域营养盐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相关系数随着浮游植物粒径的增大而从负逐渐变正,说明高的营养盐含量区域较大粒径的浮游植物占有较大优势。依据浮游植物粒径分级叶绿素a和环境因子对调查站位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和海域水团的分布以及卫星遥感图显示的水色差异之间有密切联系,聚类分析方法是研究浮游植物分布和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
- 邓春梅于志刚姚鹏陈洪涛薛春勇
- 关键词:南黄海浮游植物环境因子
- 长江口崇明东滩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剖面及其数学模拟被引量:7
- 2006年
- 2005年4~10月,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潮间带高潮滩站位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成分进行了每月一次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该站点间隙水中营养盐NH4^+和SiO3^2-的浓度一般在200~400μmoL/L之间;NO2^-+NO3^-以及PO4^3-浓度一般在1μmoL/L以下,但9月份后的3次采样得到的沉积柱表层(0~10cm)NO2^-+NO3^-浓度则一般超过10μmoL/L,甚至接近100μmoL/L。沉积物中有机N含量以及受粘土矿物含量影响的蛋白石(BSi)的溶解度是决定间隙水中NH4^+和SiO3^2-的浓度的主要因素。间隙水中SiO3^2-浓度和温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其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溶解过程的控制;而NH4浓度与温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与SiO3^2-相比,沉积物中NH4^+产出的控制因素较为复杂。我们采用了经典的早期成岩方程对NH4^+和SiO3^2-浓度剖面进行了数学模拟,在模型中考虑了扩散作用、埋藏作用以及营养盐的代谢作用等因素。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扩散项系数基本可以模拟出营养盐剖面中间浓度高、上下浓度低的总体趋势。此外,沉积速率和代谢反应速率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模拟结果产生影响。
- 高磊李道季余立华王延明孔定江
- 关键词:间隙水营养盐早期成岩作用数学模拟
- 珠江广州段与人工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遗传毒性被引量:3
- 2007年
- 为了解流域和人工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及遗传毒性,采用营养状态质量法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于2006年4-5月对珠江广州河段与广州、惠州、深圳城市湖泊13个代表性采样点的富营养化现状及遗传毒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水体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等指标大部分超过了Ⅲ类或Ⅳ类水质标准(GB3838-2002),富营养化评分值E范围为50-83,且与水体叶绿素a(Chla)含量成正相关,除惠州平湖为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外,其余水体均已呈富营养化状态;运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发现13个采样点水样的微核率(MCN‰)均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899〉F0.04=2.89,P〈0.01),CODMn、TN、TP等指标与MCN‰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提示富营养化水体中存在遗传毒性物质,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升高,而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是造成这两类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 余江杨宇峰杨翠婵
- 关键词:富营养化遗传毒性微核技术广州河段
- 盐度和腐殖酸共同作用下的长江口泥沙絮凝过程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长江河口有机质含量丰富,盐度变化较大,因此研究长江河口以细颗粒泥沙为主的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絮凝有助于了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机制。通过实验研究盐度和腐殖酸共同作用对长江口细颗粒泥沙浊度变化影响的过程,从浊度相对变化率、絮团粒径和电位变化三方面综合分析了其絮凝机理,并且对絮凝体进行了红外和电镜分析,探讨了絮凝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随着盐度增大细颗粒泥沙浊度相对变化率逐渐增大,粒径增大,而电位绝对值变小;(2)随着腐殖酸浓度增大细颗粒泥沙浊度相对变化率先略有升高后迅速降低,粒径增大,电位绝对值增大;(3)微观结构的分析表明腐殖酸是以腐殖酸盐的形式包覆在泥沙表面,同时也验证了河口中C-P-OM(C代表黏土,P代表阳离子,OM代表有机化合物)的泥沙絮凝模式。
- 刘启贞李九发徐灿华戴志军李道季
- 关键词:有机质盐度细颗粒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