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SH060)

作品数:37 被引量:275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继同左芙蓉詹思延张东奇于燕燕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25篇社会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6篇社会工作
  • 12篇福利
  • 8篇社会
  • 7篇医务
  • 7篇医务社会工作
  • 7篇实务
  • 5篇社工
  • 5篇改革开放30...
  • 4篇社会工作实务
  • 4篇工作实务
  • 3篇医改
  • 3篇英美社会
  • 3篇社会政策
  • 3篇结构性特征
  • 3篇儿童
  • 3篇福利制度
  • 2篇医药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医药卫生体制
  • 2篇医药卫生体制...

机构

  • 35篇北京大学
  • 6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作者

  • 35篇刘继同
  • 6篇左芙蓉
  • 1篇张东奇
  • 1篇詹思延
  • 1篇于燕燕

传媒

  • 8篇社会工作
  • 4篇学习与实践
  • 4篇卫生经济研究
  • 3篇人文杂志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福建论坛(人...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青少年犯罪问...
  • 2篇社会福利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学海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社会工作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4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前瞻被引量:32
2012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工作已走过三十多年的恢复重建和艰难发展的坎坷历程。笔者运用文献回顾、内容分析、政策研究、参与观察和行动研究等方法,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医务社工历史变迁,简要描述分析医务社会工作现状,系统预测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前景。从社会工作制度建设角度看,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1978~1991年、1992~1999年、2000~2006年、2007~2011年4个发展阶段,医务社工发展与制度建设特征明显。目前,医务社工从业人员队伍构成多样,"医务人员为主,专业社工为辅"特征明显。医务社工实务普遍存在于医疗卫生机构之中,医务工作服务对象涵盖各类病人和弱势群体。医务社会工作组织建设方式多种多样,实际从事医务社工为主、设置医院社会工作部为辅。医务社工的服务领域、职责范围、实务模式与专业能力建设是医务社工制度建设的核心议题。医务社会工作教育体系、课程设计、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与实务模式研究等议题浮出水面。总体上说,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尚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专业价值观和专业伦理培养,实务模式与专业能力建设,基础理论、政策、实务、专业发展研究和组织建设是优先领域。中国社会福利元年和社会福利时代来临,尤其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中国人社会需要结构战略升级和国家形象重构,为中国医务社工发展创造难得的战略机遇。
刘继同
关键词: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结构性特征
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概念框架、类型层次与结构性特征被引量:15
2012年
中国社会福利时代与构建福利型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实务模式建构营造适宜环境,社工专业发展、社工实务模式与社工实务理论创新等议题应运而生。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概念框架主要包括实务哲学、实务理论、实务模式、实务智慧、实务经验、亲身感受和社会生活实践七个类型,代表社工实务不同的层次结构。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源于生活实践,指导专业社会服务,确立社会服务基本原则,划分社会服务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界定社会服务对象,规定社会服务过程与程序,选择适当的助人方法技巧,确定专业服务标准,指明专业服务发展方向,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发挥多种重要作用。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最突出的特征是融微观化、指导性、操作性、实践性、过程化、方法论、生活化和个性化于一体,将专业价值观、专业知识、专业助人方法和专业服务有机整合起来。中外历史经验证明:影响和制约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发展与理论创新的社会结构性因素众多,尤其文化与福利文化等结构性因素都深刻影响社工实务理论。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发展状况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模式和制度安排的结构功能。社会工作实务理论的精髓是如何看待、回应和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祉,实质是反映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理论创新能力,反映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现代化建设程度。
刘继同
关键词:社工实务
论中国特色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建设——以转型财政学为视角被引量:5
2012年
中国财政制度框架与财政职能正处于全面性、系统性、结构性和革命性转型过程之中,财政学转型与转型财政学学科建设议题应运而生。转型财政学是研究财政制度价值、目标、结构、功能、地位、角色转变的新型财政学科,核心是探索现代财政制度结构功能转变、财政职责范围内容、发展阶段与优先领域、基本途径与财政收支的普遍规律。中国财政制度结构转型实践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公共财政、公共福利财政和应急、社会救助财政三类制度框架形成。现代财政制度三类体系的划分,反映现代财政制度结构功能分化与政府职责范围内容的变化。中国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建设实践证明,财政职能角色转变状况决定政府职能角色转变状况。中国财政制度结构转型趋势与财税体制改革实践说明,中国特色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建设是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基本方向。本文首次简要界定中国特色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的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为社会建设和中国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刘继同
关键词:财政转型社会政策
中国特色儿童福利概念框架与儿童福利制度框架建构被引量:19
2012年
2010年既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又是中国儿童福利元年与家庭福利元年,标志中国儿童福利运动,尤其是儿童世纪和儿童福利时代的来临,儿童福利概念成为核心概念。儿童福利概念内涵外延、界定取向、社会理解与社会建构成前提性基础理论与重大政策议题。本文首次概括中国儿童福利概念界定个体化、专业学科、模仿西方、职能部门化和行政管理化五种传统取向,率先提出学术理论研究、纵横交织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建构界定等方法,构建了儿童福利概念框架。儿童福利概念框架决定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以现代性儿童福利概念框架为基础,笔者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与服务体系,强调国家儿童福利责任主体与责任范围内容。最后,笔者简要讨论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对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全球战略、国家形象建构、国家最高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多重长远和战略意义,强调国家是儿童福利制度框架建设的责任主体,指出儿童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最基础与最核心的部分,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是国家最大和最优先的政治问题,当务之急是形成"社会福利共识"。
刘继同
关键词:福利政策
现代社会福祉概念与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框架建设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社会需要、社会政策与社会制度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如何将中国版社会福利共识、福利国家形象建构与社会管理创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版社会福利现代化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在比较英国和欧洲、美国、拉丁美洲和东亚福利国家与福利现代化模式基础上,首次提出的以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应急、社会救助服务为主体的中国版社会福利制度框架,实质是界定政府职能范围,确定社会服务优先领域,描绘中国社会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社会福利实践为社会哲学、福利哲学、现代社会观、福利政治学和福利社会学奠定了基础。
刘继同
关键词:社会建设社会福利社会治理
英美社会工作实务范围内容演变与现代社工实务概念框架建构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全面梳理英美社会工作实务范围内容的历史形成、发展轨迹和界定取向,系统总结英美代表性人物和机构社工实务概念框架的范围内容和实务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本研究发现,英美社会工作实务范围内容的历史性主题是直接服务、协调与沟通、教学与教育服务、咨询服务、倡导性服务、研究性活动、社会工作干预评估研究和行政管理,共八大类。英美社会工作实务概念界定存在"非专业、非社工"的慈善公益服务,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社会个案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专门服务领域,以及社会工作实务概念的内涵外延界定五种最主要模式。在描述社工实务概念结构、层次与相互关系基础上,总结社会工作实务范围内容结构性演变规律。社会工作实务由非专业到专业服务,由直接服务到间接服务,由点面性服务到系统性服务,全面性、过程性、专业性、系统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框架形成,反映社会工作专业成熟程度。在此基础上,笔者首次界定现代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概念框架内涵,建构现代社会工作实务体系,目的是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制度框架设计与实务体系提供历史智慧,为构建健康福祉和谐社会,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贡献社工专业智慧,指明中国特色社工实务与专业发展方向。
刘继同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务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前瞻被引量:9
2012年
(接2012年第1期)三、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群体构成与主要类型划分谁是医务社会工作者,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主要构成群体是什么,各类群体的主要特点、异同之处和主要成因是什么,中国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方向是什么,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基本问题。医务社会工作者人才培养是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工作者、医务社会工作者构成、社会工作者类型均多种多样,划分标准和界定角度日趋多元,
刘继同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改革开放30年社会工作者作者队伍建设
中国儿童福利制度构建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议题的实质是国家政治智慧和责任承担,关键是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及其政治决定因素,核心是国家福利责任承担与政府的行政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应将国家政治智慧、政治承诺、责任承担转变为国家行动议程和战略规划活动,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政策研究、宏观战略规划、国家行动战略、制度化创新付诸社会实践。对此,应尽快创建"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建立综合性和系统性家庭津贴制度,组建"中国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基金会",制定《儿童福利法》与《家庭福利法》,加强社会立法与社会福利立法,组建"中国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协会",加强儿童福利基础理论与比较政策研究,加强社会福利教育研究与培养儿童、家庭社会工作者,大力开展全国性、试验性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项目,开展全国性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运动等十二个国家行动计划与政策。
刘继同
关键词:儿童福利国家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进程研究述评被引量:17
2012年
改革开放尤其是2006年以来,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迎来前所未有战略机遇期。中国社会福利时代来临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不约而同聚焦社工教育制度和社工人才培养。本文运用文献回顾、基础理论研究、宏观政策研究、实地参观考察、比较政策研究等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阶段与历史变迁轨迹,并提出了完善社工教育制度的政策建议。
左芙蓉刘继同
关键词: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社工教育社工人才
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与“社会立法”时代的来临被引量:29
2011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环境、社会需要、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发生重大结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设计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议题应运而生,成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核心与主题,成为安定团结、社会管理的社会基础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前提,标志着中国社会政策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中国以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框架为主体的经济立法取得显著成绩,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律制度框架,为依法治国和法制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处境、改革开放政策方针、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社会结构转型、社会需要结构战略升级、社会现代化建设与高风险社会形成,尤其是中共发展哲学与执政理念的革命性转变,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宏伟战略目标,标志着中国立法重点与立法模式由经济立法转变为社会立法,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形成与"社会立法"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依法治国方略与法制化建设进入关键时刻,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与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刘继同
关键词:社会政策福利社会依法治国经济立法社会立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