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822)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周永兴王全楚聂青和白雪帆王小宁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树突
  • 7篇树突状
  • 7篇树突状细胞
  • 7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肝炎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效应
  • 2篇细胞介导
  • 2篇细胞融合
  • 2篇免疫
  • 2篇介导
  • 2篇抗肿瘤
  • 2篇抗肿瘤效应
  • 2篇基因修饰
  • 2篇T细胞
  • 2篇T细胞介导
  • 2篇HCV
  • 2篇丙型
  • 2篇病毒

机构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周永兴
  • 4篇王全楚
  • 4篇聂青和
  • 3篇白雪帆
  • 1篇王小宁
  • 1篇李光玉
  • 1篇牟丹蕾
  • 1篇张亚飞
  • 1篇李军

传媒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肝脏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HCV C-Fc融合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抗HCV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C Fc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 (DCs)能否诱导抗HCV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将pcDNA3 HCV Fc质粒用电穿孔法转染经过白介素 4 (IL 4 ) ,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刺激增殖的小鼠DCs前体细胞 ,观察HCV、Fc抗原表达 ;将制备的 5×10 5/ 10 0 μlDC疫苗皮下免疫Balb/c小鼠 ,两周后检测特异性抗体、脾脏CD4 +、CD8+细胞增殖作用以及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反应。结果 HCVC Fc基因电穿孔法转染细胞在上述细胞因子作用下发育成能有效表达HCVC Fc并具有典型形态学与表型特征的DCs。免疫小鼠后 ,HCVC Fc基因转染DCs能诱导产生抗HCV特异性抗体和较强的CTL反应。结论 HCVC Fc基因修饰的DCs能增强对HCV特异性CTL效应的诱导能力 。
王全楚冯志华周永兴聂青和白雪帆
关键词:融合基因树突状细胞疫苗
HCV C-Fc基因转染的小鼠树突状细胞促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HCVC Fc基因电穿孔法转染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改变。方法 :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与rmGM CSF和rmIL 4培养 1wk,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用FACS检测细胞表面DEC2 0 5的表达。以通过质粒pcD NA3HCVC Fc电穿孔法转染培养的DC ,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转染细胞中HCVC Fc的水平 ;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电穿孔法转染细胞的功能。结果 :培养 1wk后 ,得到具有典型DC形态的细胞 ,以质粒pcDNA3HCVC Fc为载体电穿孔法转染DC后 ,转染细胞中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的HCVC Fc。与对照组相比较以电穿孔法转染的细胞能明显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论 :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加GM CSF和IL 4培养 1wk ,可生成大量的DC。质粒pcDNA3HCVC Fc转染培养的DC对T细胞刺激作用显著增强。
王全楚冯志华周永兴聂青和白雪帆
关键词:小鼠树突状细胞电转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HCV
受体编辑/修正——免疫识别与耐受的新模式被引量:6
2002年
发生在中枢未成熟 T、B细胞中的受体编辑和外周成熟 T、B细胞中的受体修正是近年提出的免疫耐受的新机制。在这一机制中 ,自身抗原应答 T、B细胞 ,其抗原受体特异性可通过基因再重排而改变 ,一方面免于被机体清除 ,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抗原受体的多样性。与克隆选择学说不同 ,选择不仅仅是细胞水平上的选择 ,而且也是分子水平上的选择。此过程需要某些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参与。
王小宁
关键词:免疫耐受免疫识别
树突状细胞在抗病毒免疫及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3年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在免疫反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备受重视 ,其诱导的强烈的CTL反应在病毒性肝炎基因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王全楚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抗病毒免疫病毒性肝炎
树突状细胞与肥大细胞瘤细胞融合后诱导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
2004年
该研究利用聚乙二醇将相同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小鼠的肥大细胞瘤系P815融合在一起,形成治疗性DC瘤苗,并对这种树突状细胞瘤苗免疫小鼠后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王全楚冯志华周永兴聂青和白雪帆
关键词: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抗肿瘤效应T细胞介导
丙型肝炎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王全楚申德林周永兴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丙型肝炎疫苗研究基因修饰诱导免疫应答炎细胞
人DC-SIGN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构建含人DC-SIG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DC-SIGN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为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与DC-SIGN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提取细胞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设计上下游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DC-SIGN片段,连接入克隆载体pGEM-Teasy;应用双酶切回收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pCDNA3.1-DC-SIGN和空载体转入K-562细胞,应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DC-SIGN的K-562细胞,以DC-SIGN单抗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K-562细胞的表达产物。结果PBMC体外成功刺激分化为DC,含DC-SIGN基因的克隆载体pGEM-DC-SIGN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分析正确,pCDNA3.1-DC-SIGN经酶切、PCR鉴定分析正确,DC-SIGN可在K-562细胞表面稳定表达。结论DC-SIGN可在K-62细胞中大量表达,为进一步研究DC-SIGN在HCV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李军冯志华聂青和李光玉牟丹蕾张亚飞
关键词:肝炎病毒丙型树突状细胞DC-SIGN真核表达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融合后诱导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与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P815融合作为肿瘤疫苗免疫小鼠后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Balb/C小鼠DC与P815细胞体外融合 ,形成的杂交瘤分 2次免疫接种同基因小鼠皮下 ,然后用P815细胞攻击免疫的小鼠 ,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免疫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功能。结果 DC P815融合率为 3 0 %,杂交瘤接种小鼠能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 ,其拮抗P815细胞攻击的能力明显强于用灭活的死P815细胞与DC混合 ,和单用死亡P815细胞免疫的小鼠及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小鼠。DC P815杂交瘤免疫接种小鼠的脾细胞特异性CTL ,杀伤活性强于其它各组小鼠。结论 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作为肿瘤疫苗接种可在体内产生明显的抗肿瘤免疫 ,其机理主要是特异性CTL的作用。
王全楚申德林许丽芝冯志华周永兴
关键词:特异性CTL抗肿瘤效应树突状细胞脾细胞细胞融合介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