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344)

作品数:19 被引量:158H指数:7
相关作者:闫慧敏潘理虎陈立潮黄河清陈伟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太原科技大学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农牧
  • 3篇农牧交错带
  • 3篇煤矿
  • 3篇煤矿安全
  • 3篇聚类
  • 3篇交错带
  • 3篇多主体
  • 2篇灾害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数学形态
  • 2篇数学形态学
  • 2篇农牧交错区
  • 2篇气候
  • 2篇气象
  • 2篇聚类算法
  • 2篇矿井
  • 2篇矿井火灾
  • 2篇火灾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太原科技大学
  • 4篇河海大学
  • 3篇晋中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河南省社会科...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湖南省水利水...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12篇闫慧敏
  • 12篇潘理虎
  • 10篇陈立潮
  • 7篇黄河清
  • 3篇陈伟娜
  • 2篇张雷
  • 2篇路红
  • 2篇张英俊
  • 2篇甄霖
  • 2篇韩鹏
  • 2篇白雪红
  • 2篇刘瞳
  • 1篇刘纪远
  • 1篇吴怀静
  • 1篇胡云锋
  • 1篇张俊瑞
  • 1篇李忠武
  • 1篇石林
  • 1篇崔明
  • 1篇张晓艳

传媒

  • 6篇资源科学
  • 3篇计算机应用研...
  • 2篇地理研究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小型微型计算...
  • 1篇计算机系统应...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Chines...
  • 1篇计算机技术与...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系统生产力供给服务合理消耗度量方法——以内蒙古草地样带为例被引量:7
2012年
高强度资源利用与持续增加的食物、纤维等需求正在导致对地球表面有限自然资源消耗强度的日益增长,如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耗相匹配的科学合理的模式是减缓乃至遏制生态系统退化面临的新挑战,需要发展生态系统服务合理消耗的评价体系与模拟方法,其中发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对其消耗的结合点和适宜指标是关键。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消耗反映了人类对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利用强度,本研究以NPP消耗为主要指标建立生态服务合理消耗评价体系的概念框架与计算方法,并以生态消耗模式与强度具有明显梯度的内蒙古草地样带为案例区开展实证分析。合理生态消耗在此被定义为,人类为维持生计对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的消耗既不对生态系统产生过度压力又能够满足人类维持生计的基本生活需求。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态系统生产力供给服务合理消耗评价过程中的数据选取原则与方法,生态消耗及其合理性阈值的计算步骤与依据。该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主体的属性特征设计,是开发生态系统生产力供给服务合理消耗多主体技术模拟平台的算法基础,也是为发展兼顾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服务合理消耗综合评价方法体系进行的尝试。
闫慧敏甄霖李凤英杜秉贞潘理虎向芹陈伟娜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压力NPP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合理消耗多主体模型构建被引量:7
2012年
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研究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多主体模型是用于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消耗,表达生态系统与人类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适用方法。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为例,研究了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多主体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调查数据的分析与提取,农牧户及其成员多主体运行规则的研究和制定,生态系统服务压力指数的定义,地理数据的导入及模型运行空间的创建,模型参数选择及其初始化等。模型系统研发及运行结果表明,以本方法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多主体模型可以体现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的过程,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可视化、过程可展现、数据分析直观等特点,对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消耗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潘理虎闫慧敏黄河清甄霖陈立潮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基于主体建模农牧交错区
基于ZigBee技术的孤立点入网算法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针对ZigBee网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孤立点问题,给出一种改善孤立点的入网算法。没有连接节点能力的父节点,通过选择算法选择出合适的转移节点,使父节点能够连接更多的孤立点;通过交换算法,进一步改善孤立点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路由节点数量或终端节点数量一定的条件下,给出的入网算法从减少孤立点数量和提高网络连接率两方面均优于ZigBee连接方式和CIM算法,降低了分布式地址分配机制对孤立点的影响,使节点取得更好的连接效果。
植宇潘理虎杨晓梅卜创利
关键词:ZIGBEE网络孤立点
过去50年内蒙古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格局特征被引量:48
2014年
为了掌握内蒙古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趋势与时空格局,本文运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46个国家级气象站点的日值记录数据,计算与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及寒旱灾害直接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分析过去50年内蒙古温度和降水气候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极端温度事件的发生频率与持续时间迅速变化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60年代至80年代末呈平稳态势。表征低温事件的霜日日数(FD0)、冷昼日数(TX10p)、冷夜日数(TN10p)、冷持续指数(CSDI)等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同时表征高温事件的夏日指数(SU25)、作物生长期(GSL)、暖昼日数(TX90p)、暖夜日数(TN90p)、热持续指数(WSDI)则均呈上升趋势。与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的加剧在90年代初开始凸显不同,表征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极端降水指标的显著变化发生在近10年。研究区极端温度指数过去50年的变化过程几乎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但是在位于农牧交错区的部分站点的强降水事件呈现出与大多数站点不同的特征,最近10年的强降水事件高于前一时段,而其他多数站点最近10年的极端降水指数均低于前一时段。
闫慧敏陈伟娜杨方兴刘纪远胡云锋冀咏赞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端温度极端降水
基于ABMS的煤矿井下逃生模型研究
2018年
为探讨煤矿井下发生事故时矿工逃生的可能性及逃生结果,帮助矿工在复杂的井下环境及突发事故中实现安全逃生,利用基于Agent的建模仿真方法在Re Past仿真平台上建立了煤矿井下逃生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分析,设计出了模型运行所需的三个主要的类:Coal Mine Model、Coal Mine Space和Coal Mine Agent;为了对模型中三个类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利用UML类图对模型中三个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时序图对模型的运行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在Re Past仿真平台上利用Java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实现,通过结果显示界面和数据统计界面可以对仿真结果进行实时观测。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对井下逃生进行仿真,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井下人员的死亡率,提高井下矿工逃生成功的比率。
张俊瑞陈立潮潘理虎
关键词:煤矿安全矿井火灾仿真
煤矿井下避灾模型研究
2018年
为了研究井下矿工面对灾害时的避灾情况,利用基于Agent的建模仿真方法在Re Past仿真平台上建立了煤矿井下避灾模型,并根据井下矿工的实际情况抽象出了Agent的种类.通过对井下矿工面对灾害时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提取出了Agent在面对灾害时的行为决策.通过将Agent的行为决策进行量化,在仿真平台上对矿工的避灾路线实现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时动态地显示矿工的避灾情况,灾害发生时,利用该模型生成的避灾路线能够提高Agent避灾成功的比例.
张俊瑞陈立潮潘理虎
关键词:煤矿安全矿井火灾避灾仿真
一种基于多主体技术的分布式图像聚类算法
2012年
针对医学图像具有对比度较低,不同组织之间的模糊性较高的特点,给出一种基于多主体和数学形态学灰度形态运算的聚类算法。算法采用agent技术和多结构元素结合的模式,用结构元素做智能个体,每个不同类型的agents随机散布在离散空间格点上,在同时刻控制系统驱动下agents根据其自身结构元素的类型用给出的邻域平均算子自主选择作相应的运算进而实现图像聚类。算法无须先验知识和预处理操作,对初始聚类点不敏感,无须事先输入聚类簇数。算法具有分布式并行计算功能和自主分析能力。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路红陈立潮潘理虎闫慧敏黄河清
关键词:多主体形态学运算
北方农牧交错区降水过程的持续性特征与干旱发生趋势被引量:7
2012年
过去50多年来,环境脆弱的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区域增温明显且干旱频发,对生态系统和农牧民的生计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认识该区域降水过程的持续性特征对准确预测未来可能面临的灾害事件及政策调整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时序距平分析法与基于分形理论的重标极差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详细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地区6个站点1956年-2009期间降水变化过程及其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过去54年间的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与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基本一致,但春季降水量略有上升;在1年与5年时间尺度上,年降水量和各季节降水量变化均呈剧烈波动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在5年时间尺度上,Hurst指数在整个研究区域上的平均值比其在1年时间尺度上的平均值更接近于1.0,即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降水过程的自相关性、持续性增强明显。在10年尺度上,研究区全年少水期的出现即距平值为负值的持续时间长约10年,而春季少水期出现的持续时间则可能长达20.30年。
刘瞳黄河清闫慧敏贾静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Multiple Cropping Intensity in China Derived from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MODIS Data被引量:11
2014年
Double-and triple-cropping in a year have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eeting the rising need for food in China.However,the intensifie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have significantly altered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soil quality.Understanding and mapping cropping intensity in China′s agricultural systems are therefore necessary to better estimate carbon,nitrogen and water fluxes within agro-ecosystems on the national scale.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rop calendar and multiple cropping rotations in China using phenological records from 394 agro-meteorological stations(AMSs)across China.The results from the analysis of in situ field observations were used to develop a new algorithm that identifi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ultiple cropping in China from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time series data with a 500 m spatial resolution and an 8-day temporal resolution.According to the MODIS-derived multiple cropping distribution in 2002,the proportion of cropland cultivated with multiple crops reached 34%in China.Double-cropping accounted for approximately 94.6%and triple-cropping for 5.4%.The results demonstrat that MODIS 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time series data have the capability and potential to delineate the dynamics of double-and triple-cropping practices.The resultant multiple cropping map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on biogeochemical cycles.
YAN HuiminXIAO XiangmingHUANG HeqingLIU JiyuanCHEN JingqingBAI Xuehong
关键词:农业气象观测复种数据导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洞庭湖区钉螺及疫情的空间分布与水环境质量关系被引量:13
2013年
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模块的支持下,对洞庭湖区钉螺及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洞庭湖营养状态的评价,对钉螺及疫情分布与水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螺情及疫情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益阳市南县及其周围地区以及长沙市望城区居民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均偏低;岳阳市临湘市的居民感染率与钉螺感染率之间、岳阳市湘阴县的居民感染率、耕牛感染率与钉螺感染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各监测点钉螺分布与疫情分布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洞庭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有利于钉螺的生存,一定程度上将加剧疫情的控制难度。
李忠武张艳崔明周金星石林郭亮袁敏张燕
关键词:钉螺血吸虫病水体富营养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