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272)

作品数:10 被引量:272H指数:8
相关作者:杨玉盛陈光水高人谢锦升曾宏达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根系呼吸
  • 3篇杉木
  • 3篇气候
  • 3篇人工林
  • 2篇适应性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呼吸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温度升高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胸径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种
  • 1篇杉木林
  • 1篇杉木人工林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碳分配
  • 1篇碳库
  • 1篇年龄序列

机构

  • 10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10篇杨玉盛
  • 9篇陈光水
  • 6篇高人
  • 5篇谢锦升
  • 3篇曾宏达
  • 2篇盛浩
  • 2篇钟羡芳
  • 2篇刘乐中
  • 2篇杨智杰
  • 1篇赵月彩
  • 1篇毛艳玲
  • 1篇董彬
  • 1篇李震
  • 1篇杜紫贤
  • 1篇牛志鹏
  • 1篇李熙波
  • 1篇韩永刚
  • 1篇袁一丁
  • 1篇何宗明
  • 1篇张有利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杉木林年龄序列地下碳分配变化被引量:19
2008年
森林地下碳分配在森林碳平衡和碳吸存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揭示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地下碳分配变化对于人工林碳汇估算和碳汇管理等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年龄序列方法研究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生长过程中地下碳分配变化特点。年龄序列为福建省南平7a生(幼龄林)、16a生(中龄林)、21a生(近熟林)、41a生(成熟林)和88a生(老龄林)的杉木林。细根净生产力测定采用连续土芯法,根系呼吸测定采用壕沟法,生物量增量测定采用异速生长方程,地上年凋落物量采用凋落物收集框测定。结果表明:杉木林细根净生产力在中龄林前没有显著差异,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此后则显著下降。细根净生产力/地上凋落物量比值随林龄增加而显著下降。老龄林的根系呼吸显著低于其它林龄林分,根系呼吸与细根生物量间呈显著线性相关。中龄林和近成熟林的地下碳分配(Total belouground carbon allocation,TBCA)显著高于幼龄林和成熟林,而老龄林的则最低。中龄林、近成熟林和成熟林的地上部分净生产力/TBCA比值显著高于幼龄林和老龄林,而杉木林的根系碳利用效率(RCUE)则呈现出随林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陈光水杨玉盛高人谢锦升杨智杰毛艳玲
关键词:杉木林年龄序列根系呼吸
中国森林的地下碳分配被引量:34
2007年
通过收集国内33个森林样地的土壤呼吸和年凋落物量数据,分析中国森林地下碳分配(TBCA)模式。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土壤呼吸年通量与年凋落物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R2=0.3319,P=0.000),其中成熟林土壤呼吸与年凋落物量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R2=0.3245,P=0.004),但未成熟林土壤呼吸与年凋落物量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R2=0.3485,P=0.092)。中国森林的地下碳分配变化范围1.460~25.100tChm-2a-1,平均值为9.217tChm-2a-1;中国森林的TBCA与年均气温相关关系不显著(P=0.196),但与年均降水量则呈显著正相关(R=0.480,P=0.021)。中国森林TBCA和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平均贡献分别为74.2%和25.8%;中国森林TBCA对土壤呼吸的贡献随土壤呼吸增大而增大,而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则随土壤呼吸的增大而降低。
陈光水杨玉盛谢锦升杜紫贤张静
关键词:土壤呼吸凋落物
植物根呼吸对升温的响应被引量:33
2007年
植物根呼吸碳释放量高达18Pg/a,约为全球化石燃料燃烧碳排放量(6.5Pg/a)的2.8倍。了解根呼吸对升温的响应对于构建陆地生态系统碳动态模型、评价地下碳库碳收支具有重要作用。短期升温能明显提高根呼吸速率,但在近乎恒定的温度梯度下,根呼吸速率可能逐渐恢复到温度变化前的水平。根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与植物种和测定的温度范围有关,其Q10值介于1.1~10之间。在野外条件下,根呼吸的温度敏感性还会受到土壤湿度、养分状况、呼吸底物有效性、太阳辐射、光合产物的地下分配模式和天气状况等影响。通常根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比土壤微生物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高,但室内控制温度下和野外环割(girdling)实验中并未观测到类似现象。根呼吸是否具有温度适应性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有关根呼吸对升温的适应机理仍不清楚,可能是碳循环研究存在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今后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深入探讨根呼吸的温度适应性;(2)扩大对成年植物种的研究;(3)扩大对环境因子交互影响和模拟研究;(4)扩大对植物根呼吸测定和升温新技术的研究。
盛浩杨玉盛陈光水高人曾宏达钟羡芳
关键词:植物种根呼吸温度升高温度敏感性适应性气候变化
中国森林土壤呼吸模式被引量:81
2008年
通过收集国内62个森林样地的土壤呼吸及相关因子数据,分析中国森林土壤呼吸模式。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土壤呼吸年通量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凋落物量和年地上净生产力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土壤呼吸的Q10则与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根系呼吸、枯枝落叶层呼吸与土壤呼吸间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土壤异养呼吸和枯枝落叶层呼吸与年凋落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异养呼吸与自养呼吸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根系呼吸、枯枝落叶层呼吸、矿质土壤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均值分别为34.7%、20.2%和50.2%。矿质土壤呼吸所占比例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异养呼吸所占比例则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根系呼吸所占比例与根系呼吸之间呈渐近线关系(渐近值为45.9%)。
陈光水杨玉盛吕萍萍张亿萍钱小兰
关键词:土壤呼吸Q10值根系呼吸
老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及分配被引量:32
2008年
对福建省南平市安曹下87年生的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其分配进行研究.采用分层切割法和相对生长方程计算乔木层生物量,样方收获法测定林下植被生物量、枯枝落叶层和粗木质残体现存量,CN元素分析仪测定碳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老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为287.89 t.hm-2,其中乔木层碳库占生态系统碳库的68.18%,矿质土壤层碳库占26.39%,而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粗木质残体碳库所占比例之和不超过6%.老龄杉木林的干材(干+皮)碳库占乔木层碳库的79.61%.87年生与40年生杉木人工林碳库很接近,前者比后者仅高出7.15%,主要是因为两者占生态系统主体的乔木层碳库和土壤层碳库很接近,前者分别仅高出后者的4.51%和10.39%,前者林下植被层和粗木质残体碳库较大,分别是后者的2.05倍和2.80倍,而枯枝落叶层碳库则低于后者.因此,老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增幅不大,但在碳库分配上变化明显.
钟羡芳杨玉盛高人谢锦升杨智杰刘乐中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碳库
森林地下碳分配(TBCA)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07年
森林地下碳分配(TBCA)是森林碳循环的重要通量,对森林碳吸存有十分重要作用.TBCA是森林生态系统GPP中一个最大的汇,可占GPP的21%~61%,土壤呼吸的2/3来自TBCA.目前国际上常用的TBCA测定方法为碳平衡法,在假定地下碳库处于稳定状态时,TB-CA可由土壤呼吸减去凋落物量获得,但该方法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森林TBCA的因素有生产力、森林类型、树龄和森林演替阶段、土壤养分和水分有效性、林分密度和树种组成、气候变化因素等.TBCA中各个组成部分均较难以测定和量化,通常假定TBCA中根系呼吸与根系生产力各约占50%,而TBCA中菌根菌和根系分泌物的贡献则仍不清楚.有关TBCA各组分去向及影响机理的研究亦很少.TBCA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揭示TBCA的根本驱动因子和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理,以及TBCA转化为土壤新碳的效率及控制因素;同时应提高TBCA测定方法的确定性,特别是应将碳同位素法、微根管法及碳平衡法三者相结合.
陈光水杨玉盛刘乐中李熙波赵月彩袁一丁
关键词:根系呼吸气候变化
树木位置和胸径对人工林细根水平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3
2005年
通过研究福建三明莘口林场33年生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与树木位置和胸径大小的关系,探讨人工林细根水平分布特点。用土芯法(土钻内径6 .8cm,深10 0 cm)测定细根生物量,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分别随机取土芯4 1个和4 0个,同时记录离取样点最近的第1棵、第2棵和第3棵树的距离和胸径。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3.2 6 6 t/ hm2和2 .0 4 8t/ hm2 ,变异系数分别达37.3%和4 2 .8% ,细根生物量均遵从正态分布(p<0 .0 5 )。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均与离取样点最近第1棵、第2棵树的距离有显著的负相关,且以与最近第1棵树距离的相关系数最大。格氏栲人工林细根生物量与最近第1棵树的胸径呈显著的正相关(p<0 .0 1) ,而与最近第2、第3棵树的胸径无关(p>0 .0 5 ) ;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则与最近第1、第2和第3棵树的胸径均无显著相关(p>0 .0 5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离取样点最近第1棵树距离和胸径可解释格氏栲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水平变异的4 1.0 % ,而离取样点最近第1、2棵树距离则可解释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水平变异的4 0 .6 %。由于人工林细根水平分布呈现特定模式,规则取样估计细根生物量将产生系统误差。
陈光水杨玉盛何宗明谢锦升高人曾宏达
关键词:细根人工林空间异质性
林木根源有机C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被引量:2
2005年
林木根源有机C包括根系通过根枯落物、根系(根共生菌丝)分泌物和根共生菌周转3条途径向土壤输入的有机C.它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潜在的C汇.综述了根源有机C与其微生物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虽然对根系寿命的变化尚不清楚,但CO2浓度升高将导致根系生物量、生产量、死亡量和分泌物的增加;同时,CO2升高亦促使根共生菌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了共生菌的C归还潜力,表明CO2升高使根源有机C的输入增加了.CO2浓度升高情况下,根系化学性质(根N浓度降低)和形态特征(根直径增加)的这些变化均有利于增加土壤C的吸存;而根分布深度的降低则对土壤C吸存不利;CO2浓度升高对根分泌物和根共生菌质量的影响研究则极少.CO2浓度升高下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组成的变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CO2浓度升高下林木根源有机C对森林长期C吸存的贡献仍很不清楚.
陈光水杨玉盛高人曾宏达谢锦升董彬李震
关键词:林木根系CO2浓度升高
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反馈被引量:2
2007年
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反馈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C预算的重要机制.绝大多数研究表明,土壤异养呼吸与未来气候变暖将构成危险的正反馈环.由于土壤有机C分解的温度敏感性问题,学术界仍有争议,对正反馈强度的准确量化尚需一个过程.少量研究表明,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反馈不明显.诸多研究还发现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适应现象,主要有水分限制假说、微生物适应假说和底物限制假说来解释适应现象;这种适应性将降低正反馈的影响强度.未来应重点开展以下4方面的研究;(1)加强惰性土壤有机C温度敏感性的研究;(2)深入探讨微生物对气候变暖的适应性;(3)量化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反馈强度;(4)加强对多因子交互影响的研究.
盛浩杨玉盛陈光水
关键词:全球变暖温度升高适应性
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地下碳分配被引量:19
2005年
通过对福建三明36年生的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林木地下C分配(TBCA)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分室累加法直接测定的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的TBCA分别为8.426和4.040 t C.hm-2.-a 1。在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TBCA组成中,根系净生产量和根系呼吸各约占50%;在根系年净生产量中,细根年净生产量和粗根年净生产量各约占75%和25%。而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的细根年C归还量则均约占各自TBCA的1/3(分别为33%和36%)。在假设地下C库处于稳定状态时,由C平衡法计算的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的TBCA(分别为6.039t C.hm-2.-a 1和2.987 t C.hm-2.-a 1)低于分室累加法,这与两种人工林地下C库尚未达到稳定状态有关。利用R a ich and N ade lhoffer全球模式方程推算的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的TBCA(分别为9.771t C.hm-2.a-1和5.344 t C.hm-2.-a 1)则高于分室累加法,这与全球模式方程只是一种全球尺度规律有关。
陈光水杨玉盛钱伟高人牛志鹏韩永刚张有利
关键词:格氏栲杉木根系呼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