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60) 作品数:43 被引量:262 H指数:10 相关作者: 吴建光 张平 彭小龙 杜志敏 李传亮 更多>> 相关机构: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经济管理 更多>>
柿庄南区块煤层气“甜点”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为探索煤层气地质甜点预测方法,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为靶区,提出了利用分频属性反演技术和频谱成像技术预测了煤层厚度与含气量,并结合钻井获取的其他煤储层评价参数,采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方法预测柿庄南区块3号煤煤层气地质甜点。结果表明,柿庄南区块3号煤层在平面上存在3个地质甜点区,即中部甜点区、东北部甜点区和西部甜点区。与现今煤层气井产量分布对比显示,高产井主要分布在中部甜点区内,低产井绝大多数位于非甜点区。由此可见,柿庄南区块煤层气地质甜点的预测较为准确。 王存武 柳迎红 郭广山 吕玉民 喻梓靓关键词:煤层气 甜点 频谱成像 沁水盆地 煤层气含气饱和度与解吸压力对排采影响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前,我国煤层气开发的关键难题仍然是对煤层气解吸和排采之间关系认识不够充分。为此,本文详细分析了等温吸附曲线图中不同区域与相应煤层气赋存状态及排采关系,认为过饱和煤层气藏由于含有大量具有渗流能力的游离气,具有高产能力,排采见气时间短;饱和煤层气藏储层压力降低,吸附气开始解吸,排采见气时间较长;欠饱和煤层气藏需要长时间排采降压,排采见气时间长。当压力低至废弃压力时,认为煤层气藏不再具备生产能力。绘制了含气饱和度与解吸压力/原始储层压力的无量纲图版,二者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将该图版应用于沁水盆地南部区块典型井,发现该图版符合实际生产情况。 吴翔 陈万钢 张平关键词:煤层气 解吸 排采 煤层气排采井高产水原因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以沁南盆地柿庄煤层气田典型井A1水平井3号煤高产水排采特征入手,提出针对煤层气高产水原因的分析方法,通过该井区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构造落实、工程原因分析、单井测井解释、小层对比等资料综合分析,查明了该井高产水原因,总结了柿庄煤层气田高产水井3号煤附近砂岩发育且砂岩横向连续性较好的岩性组合分布规律,指出了断层及储层改造缝高控制是导致高产水的根本原因,为煤层气单井差异化压裂设计施工及排采管理奠定了研究基础。 王力 胡秋萍 谭东领 王春东 邓志宇 王利娜关键词:煤层气 沁水盆地压裂煤层气井生产动态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015年 煤层气藏与常规砂岩气藏开发存在显著差别,压后生产特征及因素影响规律完全不同,沁水盆地各区块日产气量差异极大。综合考虑煤层气的解吸、扩散和渗流机理,建立了二维气/水两相的压裂煤层气井生产动态数学模拟模型,以1口实际井参数为例模拟分析了Langmuir体积、Langmuir压力、解吸时间、煤层压力、煤层裂隙渗透率和裂隙孔隙度对压裂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规律。煤层气藏与砂岩气藏压后生产动态有明显区别,前者经历一定时间后还会出现产量第二峰值且该峰值可能大于产量第一峰值,产气量(含峰值产量)随Langmuir体积增加或Langmuir压力减小而增加,随煤层裂隙渗透率增加或裂隙孔隙度减小而增加。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到峰值产量数值及其出现时间,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压裂煤层气井生产动态变化有重要意义。 张磊 胡永全 张平 赵金洲 吴建光 孙晗森关键词:沁水盆地 煤层气 数值模拟 影响因素 也谈煤层气的液相吸附 被引量:12 2015年 原始条件下煤层气的吸附处于欠饱和状态,开采过程中存在临界解吸现象。生产动态研究发现,煤层气在原始条件下并不符合气相吸附规律。气相吸附皆为饱和吸附,不存在临界解吸过程。煤层气的液相吸附理论不仅可以解决煤层气开发过程存在临界解吸压力的问题,而且符合煤层气的生烃环境。由于分子极性的差异,煤层气的液相吸附量大于气相吸附量。同时,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临界解吸现象是地层水中未饱和煤层气导致的,煤层气的临界解吸压力与液相吸附系数无关,是由煤层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储集层条件下煤层气在水中的体积分数决定的。 朱苏阳 李传亮 杜志敏 彭小龙关键词:煤层气 气相吸附 液相吸附 溶解度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系地层致密气低产原因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系地层是我国未来致密气、煤层气合采试验的重点区域,但目前致密气井产量较低,严重制约了气田的规模开发和下一步与煤层气合采的开发方案制定。总结了该区储层特征,综合气层性质、压后效果评价、返排制度等资料分析了低产原因,认为低产原因有:致密砂岩气藏物黏土矿物占比15%,以伊利石、高岭石为主,物性比苏里格气田盒8段差;压裂改造目的层含气性质对产能影响大,中-高产层自然伽马(GR)基本小于50GAPI,低产层自然伽马(GR)基本大于50GAPI;压裂裂缝几何尺寸、导流能力等参数与设计值相差较大,不能形成有效的泄压通道,导致压后气产量低;返排制度不合理,导致近井带裂缝过早闭合,降低返排率,造成储层伤害。研究还表明,煤层对压裂施工和产气影响不明显,为该区下一步致密砂岩气、煤层气合压合采研究提供依据。 张红杰 陈万钢 杨琦 余曦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低产 煤系地层 小回沟井田煤与煤层气共采模式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当前煤层气矿权与煤炭矿权大面积重叠的条件下,以小回沟井田煤层气地面开发方案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利用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对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的效果;在探讨了煤炭与煤层气生产企业间优势互补而共采的基础上;评价了合作共采煤层气与煤的经济指标。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遵循煤矿采掘接替关系并借助煤矿企业的成熟有利条件,在高瓦斯煤矿区地面抽采煤层气,既能降低煤矿瓦斯事故风险、提高煤炭生产效益,又能确保煤层气开发的基本效益,从而达到煤炭与煤层气共采的目的,扭转当前煤炭与煤层气企业的对立局面。 赖文奇 冯毅 张海锋关键词:煤矿区 煤层气 地面抽采 瓦斯治理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方法的旋转磨料射流开窗预测 被引量:4 2014年 旋转磨料射流井下套管开窗施工中,开窗直径与开窗深度是最为关键的两个参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以对井下套管的开窗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其预测技术,以保证能够开出需要的窗口。由于影响开窗直径与开窗深度的因素很多,很难用传统的数学建模方法进行预测。对此,提出了一种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旋转磨料射流开窗直径与开窗深度的新方法,并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以得到最优的隐层学习率和输出层学习率,从而提高BP神经网络预测磨料射流井下套管开窗直径及开窗深度的准确性。利用部分实验数据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对比预测值与实验值发现,该方法的预测精度完全满足工程要求,为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周爱照 李罗鹏 仲冠宇 杨焕强 陈飞关键词:遗传算法 BP 神经网络 沁水盆地柿庄区块煤层气井压裂增产效果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践 被引量:14 2019年 针对沁水盆地柿庄区块煤层气开发过程中低产低效问题,基于大量实际生产资料分析,探讨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对煤层气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认为,地应力和煤体结构是影响煤层气井压裂增产效果的关键地质因素。其中,煤层气井压裂过程中,高地应力影响裂缝延伸和支撑,水平主应力差影响裂缝延伸方向和形态;煤体结构较差的煤层在压裂中易形成煤粉,堵塞导流通道,压裂效果变差。影响压裂效果的工程因素主要包括压裂液性能、施工排量、前置液占比和井径扩大率,针对研究区地质概况,提出“2%KCl+清水、阶梯排量注入、前置液量180~240m^3、优化射孔段和水力波及压裂”等系列优化技术,并指出煤层气压裂选井是决定压裂效果和开采经济性的重要环节。将优化技术在柿庄区块北部深部煤层气开发井中加以实践验证,取得很好的增产效果。研究成果及认识对沁水盆地及相同地质条件区域的煤层气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薛海飞 朱光辉 王伟 陆小霞 王明昊 王延斌关键词:沁水盆地 地应力 煤体结构 镶嵌暂堵钻井液在潘河区块15~#煤层开采试验中的应用 2018年 潘河15~#煤层含气量大,易碎易污染,井壁坍塌严重。分析其坍塌与煤储层保护的机理,采用镶嵌暂堵钻井液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API失水低于10 m L,井壁防塌和储层保护效果良好,9口井的平均煤层井径扩大率6.13%,试验井先期产量达2 112 m^3/d,均优于清水钻进。形成了一套适宜潘河15~#煤开发的钻井液体系,并为解决井壁坍塌和煤储层保护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海 张平 余佳 王瑞城关键词:煤层气 钻井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