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1040603)

作品数:67 被引量:803H指数:17
相关作者:张葆孙辉王晶李仕戴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武器装备预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5篇电子电信
  • 10篇机械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3篇图像
  • 10篇光电
  • 10篇航空
  • 8篇光学
  • 7篇滤波
  • 7篇航空成像
  • 5篇机载
  • 5篇红外
  • 4篇图像恢复
  • 4篇维纳滤波
  • 4篇像移
  • 4篇像移补偿
  • 4篇经纬仪
  • 4篇光电经纬仪
  • 3篇电子稳像
  • 3篇调光
  • 3篇优化设计
  • 3篇图像处理
  • 3篇图像拼接
  • 3篇稳像

机构

  • 66篇中国科学院长...
  • 30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长春理工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吉林大学
  • 1篇长春职业技术...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沈阳航空工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辽宁机电职业...
  • 1篇中国酒泉卫星...

作者

  • 26篇张葆
  • 14篇孙辉
  • 11篇李仕
  • 11篇王晶
  • 9篇戴明
  • 8篇刘晶红
  • 7篇乔彦峰
  • 6篇沈宏海
  • 6篇贾平
  • 6篇杨立保
  • 4篇伞晓刚
  • 4篇黄猛
  • 4篇何昕
  • 4篇史国权
  • 4篇魏仲慧
  • 4篇张宇
  • 4篇丁金伟
  • 3篇撖芃芃
  • 3篇李国宁
  • 3篇冯宇平

传媒

  • 39篇光学精密工程
  • 4篇长春理工大学...
  • 3篇红外与激光工...
  • 3篇中国光学
  • 2篇光电子.激光
  • 2篇光学技术
  • 2篇光电工程
  • 2篇液晶与显示
  • 2篇计算机测量与...
  • 2篇中国光学与应...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微电子学与计...
  • 1篇应用光学
  • 1篇电光与控制
  • 1篇计算机科学
  • 1篇计算机技术与...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1篇2010
  • 13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行间转移面阵CCD漏光现象的实时校正方法被引量:8
2012年
为了实现对行间转移面阵CCD漏光现象的硬件实时校正,提出了一种基于暗像元区域漏光信号提取的方法,对大面阵行间转移CCD的漏光现象进行消除。首先,对暗像元区域的漏光信号进行提取,基于FPGA设计了实时的中值滤波算法,对提取的漏光信号进行滤波,消除随机噪声的影响。然后通过辐射定标实验确定了漏光区域信号所体现的有效像素区域饱和阈值,采用加权平均补偿的方法对大于饱和阈值的漏光区域进行补偿,最终完成漏光现象的校正。实验结果表明:通过FPGA实时中值滤波算法对提取的漏光信号进行滤波,系统延迟仅为3行图像数据读出时间,完全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结合加权平均补偿的漏光信号去除算法很好地还原了图像,彻底消除了漏光现象。
张宇王文华李国宁张立国
关键词:中值滤波加权平均
国外先进航空光电载荷的进展与关键技术分析被引量:36
2012年
介绍了近年来国外航空光电载荷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可见光、红外探测器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多频谱瞄准系统(MTS-A/B)吊舱、电光目标瞄准系统(EOTS)、DB-110第三代传感器等3种典型先进光电设备的性能,给出了它们的工作参数,并对上述设备所体现的共形光学、光谱成像、稳定与像移补偿、图像处理等技术做了详细阐述。同时,就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沈宏海黄猛李嘉全刘晶红戴明贾平
关键词:光电侦察态势感知传感器
航空多重模糊图像的恢复被引量:6
2009年
提出一种针对多重模糊图像的恢复算法,以解决航空成像中多重模糊同时作用时的图像恢复问题。对多重模糊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分步去模糊对多重模糊图像进行恢复。对空间不变模糊的点扩散函数进行合并,减少多重模糊恢复过程的计算误差累计,通过一次解卷积运算实现多重空间不变模糊图像的恢复。对多重模糊图像在分步恢复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噪声进行分析,使用维纳滤波对阶段误差噪声进行抑制,使得恢复图像的峰值信噪比(PSNR)值提高7.76。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点扩散函数合并的恢复方法能将多重模糊图像的PSNR值提高到28.09,有效地保障了图像的恢复质量。
李仕张葆孙辉
关键词:航空成像
应用新轴系结构改善光电跟踪系统谐振频率特性被引量:5
2017年
对典型的光电跟踪系统进行结构分析,提出了改善机械结构谐振频率的方法,以便提高光电跟踪系统的跟踪速度。研究了典型跟踪架的垂直轴系的结构,认为单向止推轴系沿轴向的窜动限制了扭转刚度。提出了以双向止推密珠轴系结合定心轴系的结构形式设计垂直轴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刚度,改善了系统的机械谐振频率。对改进后的跟踪架进行了模态仿真分析,并通过振动及扫频试验获得了光电跟踪系统谐振频率特性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谐振频率达到114Hz,为伺服系统实现高速跟踪时的稳定性和快速性提供了硬件基础。在舰面跟踪高速起降目标的试验中,该系统最大跟踪速度达到150(°)/s以上,加速度大于240(°)/s^2,显示其光电跟踪能力显著提升。
杨立保杨立保李艳红伞晓刚王晶
大口径光电经纬仪主反射镜支撑结构设计被引量:20
2013年
针对大口径光电经纬仪主镜的支撑结构对主镜面形精度的影响,对大口径光电经纬仪的Φ1 000mm主镜的支撑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有轴向和径向支撑结构的局限性,提出了适用于大口径主镜的新的轴向和径向支撑结构,并阐述了该支撑结构的工作原理和优势。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主镜的参数化模型,优化了主镜轴向支撑点和径向支撑点的位置,并分析了主镜光轴在竖直和水平位置两个极限状态下的面形误差,计算得到了主镜在竖直状态下面形误差RMS值为2.52nm;在水平状态下面形误差RMS值为4.33nm。对主镜进行装调后,用光学干涉仪检测得到主镜光轴水平时面形精度RMS值为19.87nm。仿真分析结果和实物检测结果都满足设计指标中面形误差RMS值小于λ/30的要求(λ=632.8nm),验证了轴向和径向支撑结构的可行性。
伞晓刚孙宁卓仁善乔彦峰
关键词:主镜支撑结构面形精度
航空斜视成像异速像移的实时恢复被引量:5
2009年
提出了一种异速像移补偿算法,解决了航空相机斜视工作时成像靶面的异速像移补偿问题。当载机侧身飞行时,航空相机会处于斜视状态,成像靶面上会同时出现多个不同大小的像移量,生成复杂的运动模糊图像。提出的方法通过对异速像移产生机理的分析,根据像移量的不同将图像分成多个区;然后将各区图像继续细分到像素线来提高算法的运算效率;最后,用一维维纳滤波并行处理各像素线,将处理结果合并成结果图像。实验表明:运用本文算法的并行方案在GPU平台下17.11 ms内能恢复一帧2 048 bit×2 048 8 bit斜视模糊图像,恢复结果的峰值信噪比(PSNR)达到30.469,图像细节得到有效恢复。
李仕张葆孙辉
关键词:航空成像像移补偿并行计算GPU
舰载光电跟踪系统φ1032mm窗镜的研制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舰载光电跟踪系统反射式主光学系统的防护问题,提出了一米量级尺寸的窗镜、镜框的设计、制造和检测的方法。首先,对窗口材料的性能及强度进行分析,依据内外压差、自身重量以及旋转惯性力对窗镜强度的影响确定其最小的厚度。其次,依据指标要求分析设计窗镜、镜框的形变对窗镜等光程差的影响以及其环境适应性。然后,采用等光程非平面的修磨方法对带镜框的窗镜进行加工及检测。最后,成功研制出直径φ1 032 mm,厚度80 mm,通光口径φ1 010mm的融石英材料的窗口玻璃镜,等光程差为RMS=0.062 8λ@632.8nm。结果表明,该窗镜能够对舰载光电跟踪系统反射式主光学系统进行有效的防护。
杨立保杨立保李艳红曹艳波陈亚谢京江史国权
关键词:光电跟踪系统光程差
海上光电监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介绍了一种海上光电监视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思想、系统构成及主要工作原理,总结了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同时对其技术指标目标与作用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其设计结果满足舰船的探测距离≥15 km的指标要求。该套系统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功能多等特点,特别适合中小型舰艇的使用。
黄猛张葆沈宏海丁金伟丁亚林
多镜头成像拼接方法在经纬仪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0年
为了获得大视场高分辨率的图像,提出了多镜头成像拼接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经纬仪系统中。首先,结合经纬仪特点对几种可能的拼接形式进行了分析,并以4个镜头十字型两维拼接形式为例,建立了数学模型。然后,确定拼接镜头间的夹角以及相对位置关系,同时对经纬仪跟踪架的结构尺寸提出设计要求。最后,对拼接夹角精度进行复核标定。设计结果表明:在相机靶面像元数为1 280×1 024,像元尺寸为12μm,镜头焦距为400 mm的条件下,可获得方位方向最大6.6°,俯仰方向最大3.52°的视场。两个方向的拼接夹角的最大误差均在10″以内,能够满足图像拼接时单幅图像坐标转换到经纬仪坐标系下数据处理的需要,达到了增大视场的目的,扩展了经纬仪的应用领域。
杨立保李艳红王晶赵楠乔彦峰
关键词:光电经纬仪高分辨率大视场
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校正算法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的非均匀性校正是提升红外系统成像质量的重要环节。非均匀性校正算法主要分为基于参考辐射源的标定类校正算法和基于场景的校正算法。将基于参考辐射源的标定类校正算法按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进行详细分类,基于场景的校正算法按空域和时域进行详细分类。针对不同类特点,分别对上述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比较,为今后非均匀性校正算法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并根据现有两类算法特点,提出算法未来的研究方向。
吕游何昕魏仲慧
关键词: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校正自适应校正算法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