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08G108)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朱霞苗丹民张家喜石蕊杨海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军事

主题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健康
  • 2篇应激
  • 2篇应激反应
  • 2篇急性
  • 2篇急性应激
  • 2篇急性应激反应
  • 1篇地震医疗救援
  • 1篇心理学
  • 1篇医疗救援
  • 1篇人员心理
  • 1篇人格
  • 1篇人格与心理健...
  • 1篇自我
  • 1篇自我效能
  • 1篇自我效能感
  • 1篇效能感
  • 1篇理学
  • 1篇救援
  • 1篇军人

机构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朱霞
  • 2篇石蕊
  • 2篇张家喜
  • 2篇苗丹民
  • 1篇宋蕾
  • 1篇夏亮
  • 1篇胡勇
  • 1篇陈丽娜
  • 1篇杨海
  • 1篇张瑶

传媒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地震医疗救援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地震状况下医疗救援人员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急性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54名参加过汶川和玉树地震的医疗救援人员进行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急性应激反应量表的测量,评价其心理健康状态结果。结果①抗震救灾医务人员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01);②应对方式中除解决问题(t=9.62,P<0.01)和求助(t=2.09,P<0.05)高于军队常模外,其余4个因子得分(P<0.01)显著低于军队常模;③在应对方式中6个因子与状态特质焦虑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特质焦虑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解决问题和求助与特质焦虑无相关关系。结论需要对地震医疗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心理干预。
张瑶陈丽娜夏亮朱霞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急性应激反应心理健康
阅兵训练预备役女兵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路径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阅兵训练应激条件下,预备役女兵应对方式、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构建三者路径模型。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应对方式问卷对264名预备役女兵进行调查。结果①预备役女兵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高于女军人常模(P〈0.05)。②不同健康状况预备役女兵应对方式和人格特点差异显著(P〈0.05)。③解决问题(路径系数=-0.168)和自责(路径系数=0.194)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状况;自责(路径系数=0.230)、退避(路径系数=0.197)、幻想(路径系数=0.322)通过神经质中介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结论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预测作用,神经质是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中间变量。
张家喜朱霞石蕊苗丹民
关键词:人格心理健康
阅兵训练预备役女兵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阅兵训练预备役女兵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为军人职业倦怠研究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MBI—G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和意志力测验对380名阅兵训练预备役女兵进行测验。结果①阅兵训练预备役女兵的工作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情绪衰竭[(12.83±5.28)分]、玩世不恭分数[(5.86±3.90)分]较低,职业效能分数较高[(23.28±6.18)分]。②工作倦怠与人格特点、压力应对方式、社会适应性及意志力水平存在显著相关(P〈0.01)。③逃避型(届=0.264)和神经质(β=0.186)对情绪耗竭有正向预测作用;意志力(β=-0.161)、主动应对型(β=-0.206)、掩饰性(β=-0.144)对玩世不恭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而逃避型(届:0.331)对玩世不恭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主动应对型(β=0.391)、意志力(β=0.179)和内外向(β=0.199)对职业效能有正向预测作用,而间接应对型(β=-0.164)对职业效能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预防女军人职业倦怠应重视塑造健康人格、提高社会适应性及培养意志力。
石蕊张家喜朱霞苗丹民
关键词:工作倦怠
外训官兵急性应激反应调查及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调查外训官兵急性应激反应状况及其变化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应对和预防外训官兵急性应激反应。方法采用《急性应激反应量表》对906名外训官兵进行应激反应测量。结果①外训官兵应激反应认知改变和情绪反应高于其它各维度,差异具有显著性(Cochran's Q=361.38,P<0.01),对应的症状检出率也较高;②外训中回撤组官兵在急性应激反应的认知改变(t=4.31,P<0.001)、情绪反应(t=5.22,P<0.001)、行为变化(t=5.79,P<0.001)、生理反应(t=5.41,P<0.001)、精神症状(t=4.46,P<0.001)和工作效率(t=2.30,P=0.02)6个维度上均显著低于任务组官兵。结论①外训官兵最重要的急性应激反应是认知改变和情绪反应,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难以做出决定、注意减退、记忆缺失;②认知是急性应激反应的重要中间变量,可以通过改善认知预防和应对急性应激反应。
胡勇杨海宋蕾谢敬聃朱霞
关键词:心理学急性应激反应军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