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505014)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蒋校丰张少泓谢仲生邓力马爱锋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4篇次临界
  • 2篇增殖
  • 2篇嬗变
  • 2篇加速器
  • 2篇加速器驱动
  • 2篇次临界度
  • 2篇次临界系统
  • 1篇性能研究
  • 1篇中子
  • 1篇中子注量
  • 1篇中子注量率
  • 1篇蒙特卡罗
  • 1篇蒙特卡罗程序
  • 1篇反应堆
  • 1篇概念设计
  • 1篇包层
  • 1篇ADS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应用物理...

作者

  • 5篇蒋校丰
  • 2篇谢仲生
  • 2篇张少泓
  • 1篇马爱锋
  • 1篇邓力
  • 1篇魏书成

传媒

  • 2篇核动力工程
  • 2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群蒙特卡罗程序MCMG的开发与基准校验被引量:8
2007年
基于连续能量蒙特卡罗程序MCNP开发了多群蒙特卡罗程序MCMG。利用由栅元程序WIMS产生的随燃耗变化的多群宏观均匀化截面取代连续能量点截面,大大提高了程序的计算速度,同时也解决了蒙特卡罗程序不能进行燃耗计算等问题。针对输运修正引起的自散射截面导致的负概率抽样现象,提出了一种非负修正方法,并用基准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蒋校丰栾兴峰邓力
关键词:蒙特卡罗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次临界度测量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以IAEA ADS基准题和日本京都大学KUCA实验装置为对象,对作者提出的次临界度测量方法[1]进行了更广泛的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局部区域功率变化引起的小扰动,通过改进表征中子注量率空间分布的特征参数,该方法仍然具有高的精度;而对于控制棒插入引起的大扰动,通过引入修正因子的方法,也仍然能准确测量次临界度。
魏书成蒋校丰张少泓
关键词:ADS
加速器驱动快-热包层耦合次临界系统的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研究表明:加速器驱动快-热包层耦合次临界系统(ADFTS)具有同时高效嬗变锕系元素(MA)和裂变产物(FP)的优点。从中子物理学角度,对ADFTS的能量放大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快包层中子放大系数和快-热包层中子耦合系数的概念,并给出了中子放大系数的计算方法。对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的增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ADS具有比常规临界反应堆更高的增殖能力。
蒋校丰谢仲生
关键词:嬗变增殖
加速器驱动快/热耦合次临界系统的概念设计
2006年
对加速器驱动快/热耦合次临界系统进行了概念设计研究。在该系统中,内区的快包层和外区的热包层是相互独立的,快、热包层之间为空腔和B4C包层以实现单向耦合。快包层装以合金(MA+Pu)Zr为燃料,热包层初始循环装以氧化物(Th+Pu)O2为燃料,平衡循环装以(Th+233U+Pu)O2为燃料。99Tc,129I和135Cs分别以单质、NaI和CsC l的形式装入热包层。该系统具有较高的能量放大倍数、嬗变效率和燃料转换比:系统能量放大系数不低于320;锕系元素(MA)和裂变产物(FP)的嬗变支持比分别为1个和2个压水堆;热包层的燃料转换比为0.715。
蒋校丰谢仲生
关键词:嬗变增殖
由中子注量率空间分布形状测量确定反应堆次临界度的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从堆物理的基础理论出发,提出了通过堆内中子注量空间分布的测量来确定反应堆次临界度的一种新方法,并通过对我国启明星1号次临界实验装置的数值模拟,初步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马爱锋蒋校丰张少泓
关键词:次临界度中子注量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