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3-SW-339)

作品数:51 被引量:1,703H指数:23
相关作者:康世昌姚檀栋张镱锂包维楷丛志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青藏
  • 18篇青藏高原
  • 12篇气候
  • 7篇气候变化
  • 7篇冰川
  • 6篇湖泊
  • 6篇海拔
  • 5篇湖泊沉积
  • 5篇冰芯
  • 4篇慕士塔格
  • 4篇湖泊沉积物
  • 4篇沉积物
  • 3篇土壤
  • 3篇气温
  • 3篇青藏高原中部
  • 3篇岷江上游
  • 3篇微粒
  • 3篇纳木错
  • 3篇湖泊变化
  • 3篇化学特征

机构

  • 43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国家环境保护...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西藏高原大气...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6篇康世昌
  • 13篇姚檀栋
  • 7篇张镱锂
  • 6篇丛志远
  • 6篇包维楷
  • 5篇徐柏青
  • 5篇张强弓
  • 5篇李潮流
  • 5篇郑度
  • 4篇田立德
  • 3篇叶庆华
  • 3篇张拥军
  • 3篇刘勇勤
  • 3篇张玮
  • 3篇朱立平
  • 3篇李真
  • 3篇丁明军
  • 3篇王君波
  • 3篇摆万奇
  • 3篇邬光剑

传媒

  • 8篇冰川冻土
  • 7篇科学通报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6篇2007
  • 20篇2006
  • 12篇200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四川黄栌叶片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7
2005年
研究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四川黄栌(Cotinus coggyg ria)叶片特征及变化特点,以及它们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测定指标有叶片形态结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长/叶宽),表皮特征(气孔器密度和面积、孔径、表皮细胞密度和面积)以及生态学特征(生物量、比叶重、饱和含水量).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叶长、叶宽、叶面积、生物量、饱和含水量以及表皮细胞面积呈增大趋势;而表皮细胞密度呈减小趋势;气孔器面积和比叶重在海拔1 950 m以下,随着海拔上升而增加,1 950 m的区域明显减小,气孔器密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孔径和叶长/叶宽无明显变化.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叶面积、饱和含水量和气孔器面积主要与温和度有关,三者随着海拔升高和温和度降低呈增大趋势;随着水热综合因子的增加,气孔器密度减小而孔径和比叶重增大;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生物量和气孔器面积呈增大趋势,而表皮细胞密度减小;表皮细胞面积随着生物温度降低而增加.综合分析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缺水和生长季节高温是影响叶片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
李芳兰包维楷刘俊华
关键词:干旱河谷海拔梯度叶片环境因子
秦岭近邻地区秋季暴雨的天气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对2005年10月1~2日秦岭近邻地区连阴雨中的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500 hPa东亚稳定的东高低环流形势下;低空西南急流为雨区提供了大量热量、动量及水汽,而高、低空急流的次级环流以及锋面次级环流之间的耦合加大了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使暴雨区产生了强烈上升运动,为产生暴雨的中-α尺度系统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秦巴山区复杂地形对产生暴雨中-α尺度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一定的激发作用;螺旋度强度变化对暴雨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暴雨发生前对流中底层有较大螺旋度值,且呈下正上负的垂直结构,暴雨一般发生在对流层低层螺旋度正值中心的前方.
方建刚侯建忠陶建玲郭大梅
关键词:暴雨急流高低空急流耦合螺旋度
青藏高原中部各拉丹冬峰雪冰记录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2005年10~11月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冰川区不同海拔采集了3个雪坑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雪坑中δ^18O和主要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风期间降水中δ^18O低于其它季节,表明该地区夏季δ^18O的“降水量效应”仍然存在.雪坑中主要离子在非季风期的浓度高于夏季风期.主要离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除NH4^+、NO3^-外,雪坑中其它离子浓度之间均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各拉丹冬峰冰川区仍受到南亚季风的影响,但因其位于夏季风影响的边缘区域,其影响程度相对于高原南部较弱;同时也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在冬春季节具有较高的粉尘气溶胶沉降.
张玉兰康世昌张强弓丛志远张拥军
关键词:主要离子
慕士塔格卡尔塔马克冰川作用区的水文与水化学特征被引量:15
2006年
利用2003年6月1日~8月25日实测的水文数据,分析了慕士塔格峰卡尔塔马克冰川融水径流的变化特征.卡尔塔马克冰川融水径流主要集中在6~8月,其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过程,融水径流受控于温度及降水要素.同时,对8月10~23日采集的冰川径流样品及部分降水样品的pH、EC(电导率)和主要离子(Na^+,K^+,Ca^2+,Mg^2+,Cl^-,NO3^-,SO4^2-,未检测降水样品的离子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径流样品略偏碱性,pH和EC呈正相关关系.SO4^2-和Ca^2+是所测离子中主导的阴阳离子.除NO3^-外,样品中各离子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特征;各离子浓度与流量或水位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初步讨论了离子的来源,结果表明冰川融水中化学物质组分主要来源于地表.
赵华标姚檀栋徐柏青
关键词:慕士塔格水化学特征
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夏、秋季大气降水中δ^(18)O与水汽来源及温度的关系被引量:25
2007年
根据2005年8~10月在纳木错收集的降水样和相关气象观测,分析该地区降水中δ18O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来源关系,揭示不同水汽来源降水中δ18O与温度之间关系。观测期间水汽来源以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本地气团输送为主。结果表明,纳木错流域夏、秋季节历次降水中δ18O变化主导因素是水汽来源不同。远距离输送夏季风海洋性气团形成的降水1δ8O值较低,而局地大陆性气团降水δ18O较高。对同源的降水事件,气温和δ18O值有一定正相关性,因而可能是次一级的响因素。
徐彦伟康世昌周石硚丛志远迟妍妍张强弓
关键词:Δ^18O水汽来源纳木错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峰冰川区夏季风期间大气气溶胶元素特征被引量:14
2007年
为了研究夏季风期间青藏高原冰川区的大气气溶胶元素特征及其来源,于2006年6~10月,在青藏高原南部念青唐古拉峰扎当冰川垭口(30°28′N,90°39′E,5800ma.s.l.)采集了7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样品,利用ICP-MS测定了样品中27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垭口冰川区大气气溶胶的元素浓度,特别是典型地壳元素的浓度不仅低于同时期该地区较低海拔的气溶胶元素值,而且远低于青藏高原其他较低海拔地区(如五道梁、瓦里关站等)的值.因而冰川区的气溶胶代表了青藏高原对流层中上部大气的本底状况.元素富集因子的研究表明,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元素(如B,Zn,As,Cd,Pb,Bi)有较高的富集,由于夏季青藏高原南部大气环境主要受西南夏季风影响,气团轨迹也显示该时期的气团来自南亚大陆,因而推断南亚的污染物在夏季风期间影响了青藏高原冰川区的大气环境.
李潮流康世昌丛志远
关键词:青藏高原纳木错气溶胶大气污染
西藏玛旁雍错流域冰川与湖泊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4
2008年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于1974,1990,1999和2003年4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包括Landsat系列影像,ASTER影像和地形图,研究了玛旁雍错流域(面积7786km2)内冰川与湖泊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暖,在过去30年里该流域冰川和湖泊都以退为主,有进有退。自1974年到2003年,冰川面积从107.92km2减少到100.39km2,冰川退缩明显加速。由于年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30年中湖泊总面积从782.24km2减少到748.08km2。湖面的缩小与扩涨都在加速,尤其是小湖泊变化更明显,湖泊的加速变化可能是青藏高原高海拔内陆流域水循环过程加速的表征之一。
叶庆华姚檀栋郑红星张雪芹
关键词:山地冰川遥感青藏高原
近50a中国寒区与旱区湖泊变化的气候因素分析被引量:120
2006年
以青藏和蒙新两大湖区代表的我国寒区和旱区湖泊为对象,通过各湖区典型湖泊与气候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揭示了湖泊与气候变化的动态关系;通过区域尺度湖泊面积的阶段性变化过程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区域气候影响背景.结果表明:位于我国寒区和旱区的湖泊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从气候的角度来看,内蒙古的湖泊受降水影响较为明显,新疆湖泊总体上受降水影响显著,但由于冰川的存在气温对湖泊也有一定影响.青藏高原典型湖泊变化的分析表明,降水、气温对不同湖泊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区域上湖泊与气候的变化关系表现的更为复杂,在降水增加、气温上升的情况下由于升温引起的湖泊蒸发效应超过降水增加导致的补给影响,湖泊总体趋于萎缩.
丁永建刘时银叶柏生赵林
关键词:湖泊变化降水气温青藏高原干旱区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52
2005年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大面积的转化或丧失。本文从湿地景观格局研究方法、面积变化、景观类型转化、驱动力以及动态模型、湿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进展,指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和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白军红欧阳华杨志锋崔保山崔丽娟王庆改
关键词:湿地气候变化
川西北森林皆伐迹地和四川嵩草草甸土壤及其草本群落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样方调查,取样地上地下生物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川西北森林皆伐迹地和四川嵩草草甸土壤及其草本群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①森林皆伐迹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孔隙度、全氮、全磷、全钾和铵态氮高于四川嵩草草甸土壤,硝态氮和容重低于四川嵩草草甸土壤。四川嵩草草甸土壤劣于皆伐迹地,其自然恢复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②森林皆伐迹地的草本群落以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主要植物是禾本科与杂类草;四川嵩草草甸以莎草科植物为优势种,主要植物是莎草科与杂类草。皆伐迹地的草本群落高度、物种数、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四川嵩草草甸,但密度与物种均匀度低于四川嵩草草甸,皆伐迹地的草本群落不是一个稳定的群落。森林皆伐迹地草本群落与四川嵩草草甸的生物量没有不同。减轻放牧压或进行封育,四川嵩草草甸植被是能够恢复到以禾本科牧草为主的优良草地的。③森林皆伐迹地与四川嵩草草甸草本植物群落优势层片的植物种类不同,群落外貌不同。
周卫生吴宁包维楷干友民
关键词:土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