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9)
- 作品数:31 被引量:276H指数:10
- 相关作者:夏朝辉李陈程顶胜张光亚李威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技术经济最优配置的采气速度优化被引量:6
- 2015年
- 采气速度是气藏最重要的开发指标之一,前人多从稳产期、采出程度等技术方面研究其合理性,而较少考虑经济效益。对于特定地质特征的气藏,存在一个合理的采气速度,使得在技术上满足较高的稳产期采出程度,同时又能在经济上保证较高的效益,以实现动用储量、累计采出程度、经济效益三者的最优配置。文中以澳大利亚海上Bk气田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采出程度、稳产时间等技术指标因素确定了合理开发井数为10口;其次,建立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研究了不同采气速度的净现值;最后,构建综合考虑稳产期采出程度和净现值的目标评价函数,确定了Bk气田最优采气速度范围是3.57%~3.93%,与既有规划的3.75%基本一致。研究成果为后续整个项目的产能部署工作奠定了基础。
- 孙华超夏朝辉李陈淮银超乐雪霖胡云鹏
- 关键词:采出程度采气速度
- 考虑基质收缩效应的煤层气藏产能评价被引量:7
- 2019年
- 针对基质收缩效应严重影响煤层气藏产能评价和预测的问题,运用稳态扩散和达西渗流规律建立煤层气藏压裂直井基质扩散方程和裂缝系统渗流方程,引入新的拟时间函数来解决物质平衡方程中存在变量的问题,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提高了计算速度,得到了煤层气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不稳定渗流压力及产量的解析解。结合时间叠加原理,实现了实际生产数据与理论数据的拟合。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评价及预测实际煤层气藏产能,结果表明:基质收缩效应对产能评价和预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生产的后期,并且会使得渗流区域渗透率增加,提高了地层能量的利用率。适于基质收缩型煤层气藏压裂直井的产能评价方法,对煤层气藏开发和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李陈赵刚陈丽群
- 关键词:煤层气产能评价
- 西纳土纳盆地K区块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被引量:2
- 2016年
- 西纳土纳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优越,发育多种类型的反转构造。以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通过对西纳土纳盆地K区块反转构造样式和形成机制的分析,提出了反转构造类型划分的新方案:根据先存正断层是否再活动,先将反转构造分为断层复活型和挠曲褶皱型;再按照反转的强烈程度和变形样式,将断层复合型反转构造细分为下正上褶式、下正上逆式、下正上逆削截式等3种样式,按照挠曲褶皱的形成机制和变形样式,将挠曲褶皱型反转构造细分为逆牵引式、正牵引式等2种样式。通过对K区块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认为中等反转程度形成的下正上褶式断层复活型反转构造和挠曲褶皱型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较为有利,特别是逆牵引式反转构造规模大、成藏条件最为有利。
- 毕素萍张寿庭夏朝辉张文起徐宁李春雷
- 关键词:构造样式
- 致密气藏储量评价新方法被引量:16
- 2015年
- 针对致密气藏圈闭界限不明显及采收率无法确定的问题,通过致密气藏的渗流特征和面积外推法来标定生产井的控制面积,利用产量递减曲线标定生产井的产能,结合PRMS储量划分标准,提出了适合致密气藏储量评价的新方法。实例表明,该评价方法计算的西加盆地某致密气藏可采储量与国外专业储量评估公司评估结果基本相同,相对误差小于1%。为国内外致密气田的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 李陈夏朝辉汪萍刘玲莉王玉华
- 关键词:致密气藏储量评价
- “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在花岗岩潜山储层表征中的应用——以乍得邦戈盆地为例被引量:24
- 2018年
- 随着乍得邦戈盆地在L-1井区的花岗岩潜山获得油气发现,在该区开展了"两宽一高"(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的油气勘探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充分利用"两宽一高"地震资料的高信噪比、全方位观测、低频信号的强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等优势,有效提高了潜山顶面偏移成像质量,获得了丰富的潜山内幕信息,为花岗岩型潜山的储层表征和潜山目标评价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基于"两宽一高"地震资料提出了花岗岩潜山复杂储层表征技术,根据储层的储集空间组合特征、储层类型、岩石物理特征和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将花岗质基岩潜山储层序列划分为风化淋滤带、缝洞发育带、半充填裂缝发育带和致密带;将裂缝型和孔隙型储层分类表征,孔隙型储层通过地震多属性融合和地震反演技术进行储层定性和定量预测,裂缝型储层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分别应用曲率体、相干和OVT域地震属性等进行裂缝识别与预测;综合裂缝预测和孔隙型储层预测结果进行储层评价和优质储层预测。该配套技术在乍得邦戈盆地的实践表明,应用"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及针对性配套技术,能有效提高邦戈盆地花岗岩潜山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勘探成功率,在B区块实施的潜山探井成功率高达79%。
- 王景春窦立荣徐建国魏小东王中凡陈洪芝
- 关键词:储层表征
- 重排藿烷:示踪油藏充注途径的分子标志物被引量:6
- 2021年
- 基于C_(30)重排藿烷(C_(30)DH)和C_(30)藿烷(C_(30)H)热稳定性差异,研究了C_(30)DH/C_(30)H作为油气运移方向和充注途径的可行性.结果发现:C_(30)DH结构稳定性高于C_(30)H,C_(30)DH/C_(30)H参数具有成熟度属性;同时对比分析C_(30)DH/C_(30)H参数与咔唑类参数的相关性,认为两者之间正相关性明显,表明C_(30)DH/C_(30)H参数不仅是良好的热成熟度参数还是良好的石油充注运移参数.M油田位于Fula凹陷东部,M油田原油为弱氧化-还原、淡水-微咸水环境下低等藻类与高等植物混源生成,属于同一族群原油.利用C_(30)DH/C_(30)H参数示踪Fula凹陷M油田石油充注方向,油气运移途径主要为自北向南,同时还发育自西向东的运移途径;咔唑类参数也验证了C_(30)DH/C_(30)H参数示踪油气运移的准确性.结果表明C_(30)DH/C_(30)H参数是示踪石油充注途径的有效参数.
- 李威李威文志刚窦立荣程顶胜张光亚程顶胜
- 关键词:咔唑石油地质
- 致密砂岩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前,致密砂岩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面临拟合率不高、EUR预测不准,以及对生产数据依赖性强等问题。根据致密砂岩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特点,以经典的Arps递减为基础,采用分段方法预测其产能。结合现场数据,对此方法进行分析验证,提出了适合致密砂岩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的产能递减方程,达到了在生产数据较少的条件下准确预测分段压裂水平井产能及EUR的目的,得到致密砂岩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为评价致密砂岩气藏单井产能和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
- 李陈夏朝辉汪萍胡云鹏
-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产能评价
- 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地区白云岩特征及其储层发育机制被引量:10
- 2016年
- 白云岩是滨里海盆地盐下石炭系碳酸盐岩的重要储层类型。在岩芯、薄片、物性与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KT-Ⅰ油组的白云岩类型与储集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与模式。结果表明,白云岩类型与其储集物性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以生屑铸模孔及溶蚀扩大孔为主的残余生屑白云岩物性与含油气性最好,以晶间(溶)孔为主的粉细晶白云岩和以生屑铸模孔及晶间孔为主的泥粉晶白云岩次之,而以晶间微孔为主的泥晶白云岩最差,难以成为有效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相对高能生屑滩环境是该区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的相带基础。晚石炭世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与以渗透回流白云化(白云石有序度分布于0.32~0.67,δ^(13)C介于-0.22‰~5.94‰,δ^(18)O介于-1.09‰~2.45‰)为主的早期白云化作用为白云岩储层早期孔隙的发育与保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二叠世以来埋藏期各类裂缝的发育及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的晚期扩孔改造至关重要。
- 郭凯程晓东范乐元严世帮倪国辉付海波
- 关键词:储集特征白云岩化溶蚀作用石炭系滨里海盆地
- Bongor盆地Baobab地区潜山油气成藏期次被引量:11
- 2018年
- Baobab潜山油藏是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的主力油藏。以Baobab C-2井潜山油藏为例,从烃源岩生排烃史、构造热演化史、流体包裹体中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特征、显微荧光与测温技术等方面分析其油气成藏史。埋藏史的分析结果表明,Baobab地区Mimosa组+Prosopis组主力烃源岩在约90 Ma开始生烃,并于约80 Ma开始排烃,晚白垩世末约66 Ma达到生排烃高峰期,之后由于构造抬升作用,生烃作用停止。Baobab C-2井潜山油藏经历了晚白垩世80~55 Ma的原生油气充注阶段和古近纪约30 Ma的次生油气成藏事件。在晚白垩世期间石油的充注表现为充注强度程度不同的连续过程,开始于晚白垩世80 Ma的石油充注事件以较低成熟度原油为主,而发生于约70 Ma的第二期石油充注事件则以成熟油气为主,该期充注事件是形成现今油气分布格局的主要贡献者。古近纪发生的次生成藏事件代表因构造作用而引起油气调整。
- 文志刚李威李威张光亚张光亚程顶胜杜业波胡瑛
- 关键词:基岩
- 澳大利亚中煤阶煤层气水平井产气峰值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15年
- 煤层气水平井产气峰值大小及到来时间是产能高低的重要标志,由于国内缺乏具有较长稳定产气历史的煤层气田而鲜有相关研究。以澳大利亚M煤层气田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峰值大小和到来时间的分布特征,发现峰值大小与峰值到来前的平均日产气呈现极好的相关性,且高产井峰值到来时间基本都低于600天。其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含气饱和度、割理孔隙度、储层厚度、解吸时间、含气量和渗透率对峰值大小的影响依次增大;而峰值到来时间仅受解吸时间及割理孔隙度影响显著。研究成果为项目后续的单井产能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 孙华超夏朝辉李陈耿愿胡云鹏
- 关键词:煤层气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