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9910) 作品数:27 被引量:336 H指数:10 相关作者: 王成源 腾格尔 边立曾 谢小敏 樊隽轩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吉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不同成烃生物的拉曼光谱特征 被引量:10 2012年 为了区分不同的成烃生物,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对烃源岩中两种常见的成烃生物,即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生源有机质成烃后的拉曼光谱各具特征。G峰与D峰间的位移差能够指示不同成烃生物分子结构中芳环的稠合程度,D峰和G峰的强度比可以反映有机质芳香结构有序度。通过对比不同成烃生物的拉曼光谱参数,发现成烃后浮游藻类的芳环稠合程度明显小于底栖藻类,芳香结构有序度也低于底栖藻类。相同层位烃源岩中不同成烃生物的G峰与D峰位移差有明显区别,即可以通过拉曼光谱检测芳环的稠合程度来区分不同的成烃生物。D峰与G峰强度比不仅受成熟度控制,而且成烃生物的性质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也能作为区分不同成烃生物的参考标准。 鲍芳 腾格尔 仰云峰 谢小敏 张美珍 王汝成关键词:拉曼光谱 分子结构 华南奥陶-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生物地层学 被引量:105 2012年 基于湖北7条奥陶-志留系界线剖面的野外和室内工作,并参考邻近地区的剖面资料,详细讨论了这一地区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顶、底界线,并对其时空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扬子区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跨越了奥陶系-志留系的界线,从奥陶系赫南特阶顶部的Normalograptus persculptus带至志留系特列奇阶最底部的Spirograptus guerichi带,共包含10个笔石带.扬子区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顶、底界线都是穿时的,其底界从N.persculptus带至Coronograptus cyphus带,共穿越了2个阶的5个笔石带;其顶界从Demirastrites pectinatus-Monograptus argenteus带到Spirograptus guerichi带,共穿越了2个阶的4个笔石带.受宜昌上升的影响,在湖北、湖南、重庆交界地区有一湘鄂水下高地.这一水下高地在赫南特期至鲁丹早期甚至更晚时间存在沉积缺失现象.通过对比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和志留纪鲁丹早期该地区黑色笔石页岩的分布范围可以发现,从赫南特期至鲁丹早期,湘鄂水下隆起的影响范围逐渐收缩,这与赫南特冰期之后的全球冰川消融和海平面上升是一致的. 樊隽轩 Michael J.MELCHIN 陈旭 王怿 张元动 陈清 迟昭利 陈峰关键词:龙马溪组 烃源岩 再论华南志留系红层的时代 被引量:17 2011年 牙形刺P.eopennatus带的确立和P.celloni带、P.amorphognathoides带的细分,使华南Llandovery统的划分和对比发生了变化,以往归入P.celloni带的地层,极大多数都要归属到P.eopennatus带,层位变低。依据牙形刺生物地层的分析,溶溪组(下红层)的时代可能为埃隆期晚期,而不是特列奇期的早期;廻星哨组(上红层)的顶底界线都是穿时的,总的时限为P.eopennatus带上部到P.celloni带,也可上延到P.amorphognathoides带,但无文洛克世地层的证据。关底组和车家坝组属第三套红层,主要见于O.snajdri带至O.crispa带的下部,其时代为罗德洛世卢德福特期的晚期。扬子地台无文洛克世和罗德洛世高斯特期的沉积记录。 王成源关键词:生物地层 牙形刺 红层 志留纪 吉林磐石地区鹿圈屯组的牙形刺 被引量:10 2010年 吉林中部的鹿圈屯组自建组以来,一直被归入到'下石炭统'。在磐石明城附近鹿圈屯组上部的4个样品中发现的牙形刺化石,以Idiognathoides corrugatus,Id.lanei,Id.sinuatus,Id.sulcatus,Idiognathodus sinuosus等晚石炭亚纪(宾夕法尼亚亚纪)巴什基尔期典型分子为特征,表明鹿圈屯组上部存在晚石炭亚纪早期的沉积。其中Idiognathodus和Strepto gnathodus较为原始分子的出现,表明鹿圈屯组上部的时代与巴什基尔期的中、晚期相当。 郎嘉彬 王成源关键词:牙形刺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igh Quality Marine Source Rocks-Coupled Control Mechanism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Organism Evolution 被引量:4 2011年 High quality marine source rock (HQMSR) is the key prerequisite for medium to larg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However, the forming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for the geodynamic setting of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during the Early Cambrian i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and the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marine source rock are discussed, with specific consideration of the burial rate of the organic matter. The formation of high quality marine source rocks is suggested to be the result of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organism evolution during the major geological transition periods. We perceived that the burial rate of organic matter was influenced by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its burial conditions. The abundance of autogenetic molyb-denum gained directly by the chemical speciation analysis of rocks could be used as a proxy for the burial organic matter. The burial rate of autogenetic molybdenum and the sedimentary organics in modern marine environments could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sedimentary organics in ancient environ-ments effectively. 腾格尔 胡凯 孟庆强 黄娟 付小东 谢小敏 仰云峰 高长林关键词:GEODYNAMICS Pterospathodus eopennatus(牙形刺)带的确认与志留系纱帽组的时代及相关地层的对比 被引量:19 2010年 Mannik(1998)建立的牙形刺Pterospathodus eopennatus带在华南普遍存在,以前鉴定的P.celloni带的地层多数都要归入P.eopennatus带,包括秀山组的上段;P.celloni带的地层主要存在于宁强组神宣驿段的中上部,分布有限。扬子地台上秀山组的顶界在各剖面上不等时。秭归纱帽组顶部的灰岩层的时代是Telychian早期P.eopennatus带上部,可能延伸到P.a.angulatus带。溶溪组、马脚冲组的地层可能应归入Aeronian阶而不是Telychian阶。 王成源 陈立德 王怿 唐鹏关键词:志留系 依据牙形刺确定的蒙古国塔琳波格德组(Taliin Bogd Formation)的时代(英文) 2009年 在蒙古南部波尔海尔汗乌尔(Bor hairhanuul)剖面的塔琳波格德组下部的6个样品中发现了牙形刺,通过研究清楚地表明含牙形刺动物群的塔琳波格德组下部的时代是中洛霍考夫阶(早泥盆世)到中艾菲尔阶(中泥盆世)。塔琳波格德组的牙形刺动物群更接近于北美同时期的动物群,而与欧洲同期动物群相远。这一动物群可能属于冷水动物群。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一个新种:Steptotaxis mongolianus sp.nov.Wang。 王成源 Dorjsuren Byambadash 郎嘉斌 Yadamjav Dagva-Ochir Horloo Yadamjav Bujinlkham Boijir关键词:牙形刺 泥盆系 吉林桦甸二叠系寿山沟组的牙形刺及其地质时代 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作者在寿山沟组命名剖面系统地采集了 38 个样品,其中 28 个样品中发现了牙形刺,主要有 Mesogondolella idahoensis , M.lamberi , M.siciliensis , Sweetognathus expansus , Sweetognathus sp. ,这一动物群清楚地证明寿山沟组的时代为早二叠世空谷期( Kungurian )最晚期的,仍没进入中二叠世。属特提斯牙形刺省,但海水温度可能稍低些。 Monodiexodina 的时代始于 Kungurian 期的最晚期。 王成源 李东津 王光奇 陈明 赵娟关键词:牙形刺 水动力成因分析解析心滩建筑结构——以南堡凹陷馆陶组为例 被引量:1 2012年 在运用Miall的建筑结构分析法定义了辨状河砂体6级界面的基础上,通过水动力成因分析等方法在砂砾质、砂质辨状河心滩中识别出心滩充填(CB)、顺流加积底形(DA)、心滩尾缘(CBL)、落於层(FS)和泛滥平原泥(FF)等5种结构要素(其中心滩尾缘是尝试性初次提出),并建立了心滩沉积模式和4种单井心滩结构要素组合模式。 居亚娟 崔建 李海东 吴海涛 王红 吴博然关键词:心滩 建筑结构 馆陶组 凹陷 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奴耳地区泥盆纪的两个牙形刺动物群 被引量:2 2010年 在大兴安岭乌奴耳地区发现两个牙形刺动物群。一个采自北矿组,牙形刺Caudicriodus angulatus cf.cauda指示北矿组的时代为Eifelian早期。另一个样品采自霍博山组(大民山组)上部的角砾岩层,产有牙形刺的混合动物群。Palmatolepis hassi,Pal.ljashenkovae,Pal.kireevae,Pal.subrecta,Polygnathus decorosus,Icriodus ex-pansus,I.symmetricus等牙形刺主要来自Frasnian晚期晚rhenana带。而Ancyrodella binodosa,Ancyrodella nodosa,Schimitognathus cf.hermanni则主要来自Gevitian期晚期和Frasnian期早期;Ancyrognathus ubiquitus是重要的事件种,见于linguiformis带至早triangularis带(F/F界线层);这个角砾岩层最后形成的时代可能是早triangularis带,含有多层位的再沉积的牙形刺。文中共描述了牙形刺11属22种,包括2个未定新种和1个未定种。 郎嘉彬 王成源关键词:牙形刺 泥盆纪 法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