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C44B04)

作品数:3 被引量:66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月巧胡俊锋武建军郗蒙浩更多>>
相关机构:防灾科技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灾害
  • 2篇减灾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石流
  • 1篇泥石
  • 1篇泥石流
  • 1篇泥石流灾害
  • 1篇涝灾
  • 1篇淮河流域
  • 1篇灰色关联
  • 1篇灰色关联法
  • 1篇减灾能力
  • 1篇洪涝
  • 1篇洪涝灾害

机构

  • 3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作者

  • 3篇杨月巧
  • 1篇武建军
  • 1篇郗蒙浩
  • 1篇胡俊锋

传媒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减灾能力评价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减灾能力在灾害系统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不同的减灾能力对自然灾害灾情的影响可能很大。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在灾害系统结构和功能体系中应加入减灾能力要素,并提出灾害系统应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减灾能力复合构成。区域灾害系统功能体系由致灾因子风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和减灾能力抵御性复合构成,形成了文章提出的考虑减灾能力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理论。该理论认为假定在孕灾环境相对稳定情况下,洪涝灾害综合风险与一定强度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和一定强度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正相关,与灾害发生区域减灾能力的抵御性呈负相关,给出了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并给出了致灾因子概率指数、灾害损失指数和综合减灾能力指数的具体表达公式。以淮河流域中游安徽段为例进行了实例评价,结果表明该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积累一定时间的减灾能力评价数据基础上,可以对未来某区域的综合风险进行预测,为政府防灾减灾行政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以洪涝灾害为例研究了区域的综合风险,对研究其他类型的自然灾害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胡俊锋杨月巧杨佩国
关键词:洪涝灾害淮河流域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舟曲泥石流灾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舟曲"8.8"泥石流灾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死亡人数最多、财产损失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通过对舟曲泥石流灾害影响因素的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法,找出了此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雨是"8.8"泥石流灾害产生的直接因素,人为活动是其产生的间接因素;人为活动中,牧业和农业的发展与泥石流的相关度最大,是导致泥石流产生的关键和主导因素。因此要合理地进行农牧业生产,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作;对新修建的水电站要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尽力减轻自然灾害风险。
杨月巧胡俊锋郗蒙浩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灰色关联法
防洪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34
2010年
构建了防洪减灾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意见对防洪减灾能力进行了评价方法研究,最后以淮河流域中游为例,对该区域的防洪减灾能力进行了评价,这里虽以防治洪涝灾害的能力评价为例进行了阐述,但对防治其它自然灾害能力的评价亦具有借鉴意义。
胡俊锋杨佩国杨月巧武建军
关键词:减灾能力指标体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