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财政基因工程专项资金项目(2011QNJJ-019)

作品数:2 被引量:32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尚洪沈学善屈会娟黄钢刘定辉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财政基因工程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冬小麦
  • 2篇玉米
  • 2篇小麦
  • 2篇秸秆
  • 2篇还田
  • 1篇养分
  • 1篇玉米秸秆还田
  • 1篇砂姜
  • 1篇砂姜黑土
  • 1篇砂姜黑土区
  • 1篇全量
  • 1篇全量还田
  • 1篇转运
  • 1篇小麦玉米
  • 1篇秸秆还田
  • 1篇秸秆全量还田
  • 1篇耕作
  • 1篇耕作方式
  • 1篇光合生产
  • 1篇合生

机构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2篇李金才
  • 2篇刘定辉
  • 2篇黄钢
  • 2篇屈会娟
  • 2篇沈学善
  • 2篇陈尚洪
  • 1篇陈红琳

传媒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增加小麦的出苗数、出苗率和出苗均匀度,形成高产群体。播种过深和水分不足成为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秸秆阻碍对小麦出苗也有一定影响。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的成穗数、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也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及群体的光合生产效率。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主要促进了穗粒数的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也有所提高,进而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在本试验中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连续全量还田处理对冬小麦出苗、光合生产以及产量的增加效应高于单季秸秆还田,玉米秸秆单季还田的增加效应高于小麦单季秸秆全量还田。
沈学善屈会娟李金才黄钢陈尚洪陈红琳刘定辉
关键词:冬小麦砂姜黑土区出苗光合生产
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于2008~2009年在淮北砂姜黑土区,设置玉米秸秆不还田(CK)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翻埋还田(HM)、旋耕还田(HX)、覆盖还田(HG)4种处理方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1)小麦成熟期籽粒是干物质和养分的主要积累器官,其次为茎秆和叶片;在成熟期,籽粒积累的干物质、氮、磷、钾素分别占地上部总积累量的43.31%~46.13%、75.14%~76.83%、75.79%~77.99%、12.37%~12.82%。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和养分的转运量以叶片最高,其次为茎秆和颖壳;营养器官转运干物质和氮、磷、钾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为30.40%~36.54%、81.86%~86.10%、65.34%~74.83%、98.91%~125.85%。(2)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处理的小麦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与营养器官转运量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不还田处理;玉米秸秆还田后不同耕作方式中,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处理的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和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显著高于其它耕作方式,但氮、磷、钾的积累量和转运量在各耕作方式间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砂姜黑土区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处理更有利于小麦群体养分的积累与转运。
沈学善屈会娟李金才黄钢陈尚洪刘定辉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冬小麦转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