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310)

作品数:62 被引量:1,306H指数:20
相关作者:庞雄奇姜振学罗晓容史基安王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然科学总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天文地球
  • 2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3篇油气
  • 20篇盆地
  • 13篇运移
  • 13篇成藏
  • 11篇塔里木盆地
  • 11篇物理模拟
  • 8篇储层
  • 7篇地层
  • 7篇地质
  • 7篇油气运移
  • 7篇志留系
  • 6篇油气成藏
  • 5篇砂岩
  • 5篇物理模拟实验
  • 5篇勘探
  • 5篇凹陷
  • 4篇东营凹陷
  • 4篇源岩
  • 4篇烃源
  • 4篇烃源岩

机构

  • 20篇中国石油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兰...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青海油田
  • 1篇新疆石油管理...

作者

  • 27篇庞雄奇
  • 20篇姜振学
  • 13篇罗晓容
  • 11篇金之钧
  • 9篇王显东
  • 9篇史基安
  • 8篇王琪
  • 7篇周波
  • 5篇李素梅
  • 5篇张俊
  • 4篇王金鹏
  • 4篇侯平
  • 4篇罗群
  • 4篇田丰华
  • 3篇李宏义
  • 3篇邓津辉
  • 3篇王为民
  • 3篇周海燕
  • 3篇杨明慧
  • 3篇赵树贤

传媒

  • 6篇地球科学(中...
  • 5篇地质学报
  • 4篇沉积学报
  • 4篇中国科学(D...
  • 4篇Scienc...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大庆石油学院...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计算机辅助设...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年份

  • 8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 17篇2004
  • 11篇2003
  • 10篇2002
  • 4篇200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盆气藏的压力特征及成因机理
<正>自深盆气藏的概念和理论提出后,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并将其用于我国的天然气勘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深盆气藏判别特征的研究上,目前各国学者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其中,争议较大的是地层压力。本文从成因机理上探讨...
马新华王涛庞雄奇周海燕姜振学
文献传递
二次运移数学模型及其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石油运移研究中的应用
建立在物理实验基础上的数学模拟技术正成为油气运移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油气趋向于沿着范围狭窄的优势路径发生运移的认识,利用渗逾理论建立油气运聚数学模型,厘定模型在不同运移实验条件下的适用性;进而通过模拟分析,讨论大尺度宏观...
罗晓容喻建张发强张刘平侯平杨飏陈瑞银陈占坤周波
关键词:油气运移输导层非均匀性
文献传递
Numerical modeling of secondary mig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Chang-6 Member of Yanchang Formation (Upper Triassic), Longdong area, Ordos Basin, China被引量:13
2007年
Mathematic modeling,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physical experiments,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ol in oil and gas migration studies. This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hydrocarbon migration tends to take relative narrow pathway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s constructed using the percolation theory. It is then calibrated using physical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is tested under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in different migration cases. Through modeling, dynamic conditions of large-scale migration pathways within homogeneous formations can be evaluated. Basin-scale hydrocarbon migration pathway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during the model application to the Chang-8 Member of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Longdong area of Ordos Basin. In heterogeneous formations, spatial changes in fluid potential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secondary migration, and heterogeneity control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ometry of secondary migration pathways.
LUO XiaoRong YU Jian ZHANG LiuPing YANG Yang CHEN RuiYin CHEN ZhanKun ZHOU Bo
关键词:HYDROCARBONPERCOLATIONNUMERICALMIGRATIONMIGRATION
滨北地区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及有利区带预测被引量:13
2008年
研究分析发现松辽盆地滨北地区虽然有机质丰度高,但有机质的成熟度偏低,而且该区地层普遍欠压实。应用排烃门限理论,使用生烃潜力法对滨北地区中浅层的烃源岩排烃特征进行研究,指出该区有效烃源岩的层位、排烃门限深度和有效烃源岩分布面积以及排烃量的大小。结合滨北地区实际成藏地质条件,以油气成藏体系作为评价单元,应用类比法合理选择聚集系数,对各成藏体系进行定量评价,从而预测出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王明庞雄奇李洪奇王继平张长好
关键词:烃源岩生烃潜力排烃特征油气成藏体系松辽盆地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油运移过程中含油饱和度被引量:20
2005年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玻璃珠填装管状模型与河砂填装管状模型内油的运移过程,测量并分析油运移路径形态特征和内部含油饱和度.原始油柱内油饱和度可达83%;路径形成油沿路径运移时,油在路径内的饱和度为40%~50%;运移完成后,在没有油继续供给的条件下,原有路径收缩,宽度减小,路径内的油呈不连续状态,残余油饱和度降为20%~35%.实验装置中孔隙介质的颗粒成分对路径内的油饱和度有一定影响.
周波侯平王为民罗晓容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孔隙介质油气运移含油饱和度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定量分析粘土矿物对油气二次运移过程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本文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定量分析油气运移含油饱和度变化,首次获得了玻璃珠孔隙介质中粘土矿物(伊利石)含量变化时油饱和度变化的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总结,得到以下结论:①油气运移通道具有不均一性,但随着粘土含量的增加,油气运移通道上残余油饱和度增加,初始部分(指实验中油未发生运移时油占据的部分)残余油的含油饱和度亦增加;②由于初始部分残余油饱和度和运移通道上的残余油饱和度都变大。因此,粘土矿物的存在,使得残余油饱和度增加,最终降低了油气聚集的效率,不利于油气运移聚集。
周波罗晓容王毅
关键词:油气运移粘土矿物核磁共振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中浅层油气成藏体系定量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滨北地区中浅层纵向上可以划分出2套成藏组合,即浅部成藏组合和中部成藏组合;每套成藏组合都可以划分出3个成藏体系,利用油气成藏门限理论对2套成藏组合的各成藏体系的油气成藏门限进行了计算,结合生油量的计算结果,对各成藏体系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结论:滨北地区浅、中两套成藏组合的各成藏体系,天然气都没有进入成藏门限,石油只在成藏体系Ⅱ和Ⅲ进入了成藏门限,并有一定的可供聚集油量,其中,浅部组合成藏体系Ⅱ和Ⅲ的可供聚集油量分别为12.66×108t和6.17×108t;中部组合成藏体系Ⅱ和Ⅲ的可供聚集油量分别为5.09×108t和2.72×108t.
姜福杰姜振学田丰华王显东
关键词:松辽盆地油气成藏体系
地层剥蚀对天然气扩散散失影响的定量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在深入研究天然气在地下岩石中扩散机理及其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层剥蚀对天然气扩散散失的影响,建立了地层剥蚀对天然气扩散散失影响的地质模型及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层剥蚀使天然气扩散散失量减小。随地层剥蚀量增加,天然气扩散散失量开始明显减小,达到一定程度后减小速度变缓,这一结果符合影响天然气扩散散失各因素随埋藏深度的变化情况。
付广王朋岩杨勉
关键词:天然气气体扩散地层剥蚀数学模型地质模型
砂岩回弹物理模拟实验被引量:11
2007年
地层剥蚀会造成下伏砂岩的回弹,而砂岩回弹可为油气聚集提供更多的空间。在地质条件下,砂岩回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能有多大的回弹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从美国引进的全伺服三轴岩石力学实验装置及正交实验方法,分别对人造砂岩和大庆长垣的实际砂岩进行物理模拟实验,探讨砂体回弹的回弹量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岩石弹性范围内,卸载会造成下伏砂体回弹,且回弹量是可观的,可超过1%;岩性是影响砂体回弹的最主要的因素,围压次之;砂体回弹过程与有效上覆压力关系密切,可以用对数模型来描述。
姜振学田丰华夏淑华
关键词:物理模拟正交实验卸压
柴北缘西部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被引量:16
2004年
通过对柴北缘西部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研究 ,得出控制其成藏的主要因素是烃源岩的存在和分布、输导系统的连通程度、圈闭形成时间与主要排烃期的配置。从更深层次上看 ,断裂是控制成藏的最根本因素 ,它通过控制烃源岩的分布、圈闭的形成、纵横向的沟通作用及对原生油气藏进行破坏形成次生油气藏 。
姜振学庞雄奇罗群张洪田丰华
关键词:烃源岩成藏主控因素柴北缘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