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0703130)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温隽珉陈怀生潘晓华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低分
  • 2篇低分子
  • 2篇低分子肝素
  • 2篇低分子肝素治...
  • 2篇分子
  • 2篇肝素
  • 2篇肝素治疗
  • 1篇低分子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凝血
  • 1篇普通肝素
  • 1篇小剂量
  • 1篇小剂量肝素
  • 1篇弥漫
  • 1篇弥漫性血管内...
  • 1篇分子量
  • 1篇病死率

机构

  • 2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作者

  • 2篇陈怀生
  • 2篇温隽珉
  • 1篇潘晓华

传媒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创伤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对比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LMWH)用于创伤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随机应用低分子肝素(A组,26例)、普通肝素(B组,25例)、无肝素(C组,26例)治疗77例创伤性DIC患者,3组均同时应用血制品(新鲜血浆、冷沉淀物、浓缩血小板悬液)和积极处理原发病,监测凝血因子、28d病死率、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28d病死率比C组低38.46%,B组则低33.69%,两种肝素的治疗效果相近,但普通肝素组不比低分子肝素组增加出血发生率。结论低分子肝素和肝素治疗创伤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均安全有效。
温隽珉陈怀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
小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创伤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对严重创伤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使用小剂量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LMW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7例我院ICU收治、APACHEII评分5~10分且并发DIC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26例)为LMWHs组(75-150U·kg^-1·d^-1,初始平均剂量4000U/d);B组(25例)为普通肝素组(100-250U·kg^-1·d^-1,初始平均剂量5000U/d),皮下注射根据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调整用量;对照组(26例)为单纯凝血因子补充组。比较各组在ICU28d内的病死率、住院天数、出血事件发生率和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fr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FIT)、纤维蛋白原(Fg)、ATⅢ及D-二聚体。结果三组28d病死率比较:A组与对照组比较,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U住院天数: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长于对照组(P〈0.01),A组长于B组(P〈0.05);(3)凝血指标:除ATIU(P〈0.01)外,其他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义;(4)出血率: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血浆ATⅢ与出血率相关明显(P〈0.01)。结论使用肝素或LMWHs有助控制外伤性DIC,采用与出血率具有明显相关性的ATⅢ来调整肝素的用法比LMWHs具有更低的出血率。
温隽珉陈怀生孙育欣潘晓华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素低分子量病死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