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505001)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丁勇王相思马凤才刘莎莎赵俊凤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篇电荷
  • 2篇电荷转移
  • 1篇带隙
  • 1篇配体
  • 1篇密度泛函
  • 1篇金属
  • 1篇聚芴
  • 1篇可视化
  • 1篇交替共聚
  • 1篇共聚
  • 1篇光学
  • 1篇光学特性
  • 1篇含时密度泛函
  • 1篇泛函
  • 1篇复合物

机构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辽宁大学

作者

  • 2篇刘莎莎
  • 2篇马凤才
  • 2篇王相思
  • 2篇丁勇
  • 1篇郭建秀
  • 1篇赵俊凤

传媒

  • 2篇Chines...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金属-配体复合物的金属到配体、配体到配体电荷转移的可视化
2009年
利用三种方法可视化化了Ru(II)ammine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首先原子分辨的态密度显示HoM0上的密度主要在Ru上,LUMo上的态密度在ammine上,这说明Ru上激发的电子会转移到ammine配体上.第二,电荷差异密度揭示了所有的窄穴都在Ru上,所有的电子都在ammine上.第三,跃迁密度矩阵揭示了Ru和Hammine上的电子空穴对的相关性.这三种方法也用来研究Os(bpy)2(pop)Cl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和Alq3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
丁勇郭建秀王相思刘莎莎马凤才
关键词:可视化电荷转移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低带隙的中性和带电的交替共聚芴的光学特性
2009年
用含时的密度泛函(TD—DFT)方法研究了低带隙的中性和带电的交替共聚芴Green 1),该化合物是由烷染取代芴和(1,2,5-噻吩基-3,4-硫重氮基)喹喔啉噻吩(T—TDQ—T)单元交替重复组成,对他们的激发态特性用二维(2D)和三维(3D)实空间分析方法做了进一步分析.对于中性的Green 1,分别得到其带隙、键能、激子结合能和核驰豫能.用3D跃迁密度方法对中性和带电的Green 1的跃迁偶极矩进行比较可显示出跃迁偶极矩的取向和强度;用3D电荷差异密度方法显示出激发后的中性和带电的Green 1电荷重新分布和比较,用2D实空间分析方法(跃迁密度矩阵)来研究中性和带电的Green 1处于激发态时的电子空穴相干性.中性Green 1的激发态特性分别用TD—DFT和ZINDO两种方法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出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在TD—DFT中)对激发态性质的重要影响.
丁勇赵俊凤王相思刘莎莎马凤才
关键词:电荷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