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14211)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胡福泉饶贤才张椿谭银玲胡金川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肽抗生素hPAB-β制备工艺中基因工程菌的改建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通过重新构建新的3拷贝串联体基因工程菌phPAB-β(3)/M15,在原有肽抗生素hPAB-β制备工艺路线基础上,使发酵后目的肽的最终产量得到提高。方法重新构建含有重组质粒pQE31-hPAB-β(3)的基因工程菌M15,然后筛选出能够稳定而且高效表达目标蛋白的最佳工程菌株,进行传代稳定性分析,并明确新建工程菌中目标融合蛋白的表达形式和亲和层析的效果,最后通过相同条件下,在逐步放大的发酵规模(1L摇瓶,3.7L和10L发酵罐),与以往的3拷贝串联体工程菌phPAB-β(3)/JM109进行对比研究(湿菌产量、目标蛋白表达率),同时观察新建工程菌在10L发酵中目标蛋白的表达和遗传稳定性。结果筛选出的最佳工程菌株的目标蛋白的表达效率为34.8%,经LB培养传代10次后,点种LB(AMP、KAN)平板,生长率为100%,质粒保存率达100%。在1L摇瓶,3.7L和10L发酵罐的发酵规模下,phPAB-β(3)/M15与phPAB-β(3)/JM109一样,目标融合蛋白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亲和层析效果相近,目标蛋白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发酵产量大于后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新建工程菌在10L发酵中发酵产量达到55.15g/L,诱导表达后的第5小时,蛋白表达达到高峰,蛋白表达率为30.2%,重组质粒保存率为100%。结论新构建工程菌phPAB-β(3)/M15比起原来基因工程菌phPAB-β(3)/JM109,是更为理想且利于肽抗生素hPAB-β工业生产的基因工程菌。
- 张椿丛延广胡福泉饶贤才
- 关键词:肽抗生素发酵
- 重组人肽抗生素hPAB-β及其突变体的活性测定与筛选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测定重组人肽抗生素 h PAB- β及其突变体的抗菌活性 ,筛选理想的活性分子。方法 应用平板法和 MIC测定法检测重组表达的 h PAB- β及突变体 h PAB- β38、h PAB- β34对 8株实验室保存菌株及 10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杀菌能力 ,并以化学合成的肽抗生素 h PAB- β作对照 ;根据各目的分子抗菌能力的强弱 ,筛选理想的目标分子 ,并分析突变体结构的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结果 重组 h PAB- β及突变体 h PAB- β38与化学合成的天然分子抗菌活性相当 ,对革兰氏阳性菌的 MIC在 12 5~ 2 5 0 μg/ml之间 ,对革兰氏阴性菌的MIC在 31~ 12 5 μg/ml范围内 ;突变体 h PAB- β34活性下降 4倍左右 ;结构分析表明 h PAB- β38与 h PAB- β参与二级结构中 α螺旋和 β片层构成的氨基酸残基完全相同 ,而 h PAB- β34则有显著不同 ,α螺旋少了 2个残基 ,3个 β片层中除 β2与 h PAB- β相同外 ,β1和 β3的构成均多 2个残基 ,推测 h PAB- β34二级结构的改变是其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结论 重组肽抗生素 h PAB- β具有抗菌活性 ,删除 3个端残基的突变体 h PAB- β38活性不变 ,可作为 h PAB- β走向临床应用的一个新侯选者。
- 饶贤才陈志瑾金晓琳黎庶胡晓梅朱军民黄建军胡金川谭银玲胡福泉
- 关键词:肽抗生素突变体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