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516)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孜朱郇悯赵晶晶麦璟莹马长玲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吸虫
  • 7篇日本血吸虫
  • 7篇吸虫
  • 3篇小鼠
  • 3篇基因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血吸虫感染
  • 2篇日本血吸虫感...
  • 2篇转录
  • 2篇转录水平
  • 2篇组织蛋白
  • 2篇组织蛋白酶
  • 2篇组织蛋白酶L
  • 2篇吸虫感染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克隆
  • 2篇BALB/C

机构

  • 6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李孜
  • 5篇赵晶晶
  • 5篇朱郇悯
  • 4篇麦璟莹
  • 3篇马长玲
  • 2篇陈姗
  • 2篇黄俊
  • 2篇陈晓湘
  • 2篇陈奕慧
  • 1篇李剑
  • 1篇汤娟娟
  • 1篇杨英
  • 1篇高志岩
  • 1篇张雪雁
  • 1篇张惠球
  • 1篇李小敏

传媒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组日本血吸虫FKBP12基因的酶活性及其转录水平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对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FK506结合蛋白12(FKBP12)进行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PPIase)活性鉴定,并比较它与26 000 Mr的谷胱甘肽转移酶(Sj26GST)基因在成虫、尾蚴和虫卵的转录水平。方法从成虫RNA中RT-PCR扩增SjFKBP12基因,将其克隆入pGEX-4T-1载体中,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经纯化后进行PPIase活性测定。利用RT-PCR半定量分析SjFKBP12基因与Sj26GST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将SjFKBP12基因成功克隆入pGEX-4T-1载体中后,表达、纯化的重组融合蛋白有PPIase活性。SjFKBP12在尾蚴与虫卵期的转录水平相仿,都高于Sj26GST基因,是成虫期转录水平的1.5倍左右。结论成功鉴定了重组SjFKBP12酶活性,SjFKBP12在尾蚴和虫卵期较高的转录水平,为将其进行疫苗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麦璟莹朱郇悯马长玲陈晓湘赵晶晶陈姗李孜
关键词:PPIASE
日本血吸虫TβRII样基因胞外段的克隆、表达及初步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获得日本血吸虫TGF-β受体II(TβRII)样基因的cDNA完整序列,克隆、原核表达其胞外段蛋白序列,并进行初步免疫学分析。方法应用RACE方法获得SjTβRII样基因cDNA全长序列,构建其胞外段(即N端)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纯化重组蛋白并免疫大鼠制备抗血清,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初步鉴定重组蛋白。结果获得日本血吸虫SjTβRII样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2283bp,编码760个氨基酸,其中胞外段长531bp,编码177个氨基酸。构建的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结论首次获得日本血吸虫TβRII样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其胞外段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陈姗马长玲高志岩麦璟莹赵晶晶朱郇悯李小敏李孜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克隆基因表达
IL-12对BALB/c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IL-12对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小鼠脾淋巴细胞经抗CD3单克隆抗体(mAb)和不同浓度的重组小鼠IL-12刺激,3d后使用ELISA方法观察培养物上清液中IL-17的产生情况。并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CD3mAb和重组小鼠IL-12刺激对Th1和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Th17细胞不分泌IFN-γ、IL-5、IL-10等细胞因子,不表达Foxp3,是一个独立的细胞亚群。不同浓度的重组小鼠IL-12可以诱导抗CD3mAb的T细胞分泌IFN-γ,并向Th1细胞方向分化。同时,IL-12可以抑制活化的T细胞分泌IL-17,抑制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结论:IL-12可以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
黄俊赵晶晶李剑李孜
关键词:T淋巴细胞IL-12TH17细胞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Toll样受体2和6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内Toll样受体1(Toll-like receptor 1,TLR1)、TLR2和TLR6的表达变化。方法 50只BALB/c小鼠经腹部皮肤贴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3)条,分别于感染后5、6、8和12周各剖杀10只,收集小鼠肝脏。另10只鼠感染后6周经灌胃法给予吡喹酮治疗[250μg/(g·d)×3 d],于感染后8周剖杀收集小鼠肝脏。同时设未感染吡喹酮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以肝脏总RNA为模板逆转录PCR检测感染不同时期TLR1、TLR2、TLR6的mRNA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时期小鼠肝TLR2和TLR6的蛋白水平。结果感染后5、6、8、12周,小鼠肝组织中的TLR1、TLR2、TLR6 mRNA转录水平均升高。感染后6周,吡喹酮治疗组肝组织中的TLR2、TLR6 mRNA水平较单纯感染组下降,而TLR1未见明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感染后5、6、8、12周,小鼠肝组织中的TLR2、TLR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感染后6周,吡喹酮治疗组肝组织中的TLR2蛋白水平较单纯感染组明显下降,TLR2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分别为(8.8±3.1)%、(44.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后6周,吡喹酮治疗组肝组织中的TLR6蛋白水平较单纯感染组略微下降,TLR6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7.4±3.5)%、(48.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组织中的TRL2、TLR6蛋白水平升高,但TLR6的作用比TLR2弱。
汤娟娟季小芳朱郇悯黄华逸李孜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TOLL样受体
日本血吸虫TGF-β1成熟肽编码序列的克隆、表达及其转录水平
2008年
目的获得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熟肽基因的DNA,进行原核克隆和表达,并比较它与Sj26kd的谷胱甘肽转移酶(Sj26GST)在成虫和虫卵期的转录水平。方法根据美国国立生物信息学中心(NCBI)上登录的小鼠TGF-β1基因的全长序列,设计两条位于保守区的寡核苷酸作为引物,利用RT-PCR从日本血吸虫成虫的mRNA中扩增SjTGF-β1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和鉴定。克隆SjTGF-β1成熟肽基因的cDNA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3,将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株并诱导表达。利用RT-PCR半定量分析SjTGF-β1基因与Sj26GST基因在成虫和虫卵期的转录水平。结果成功获得并构建了SjTGF-β1成熟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表达后的重组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000,与目的基因编码蛋白的预测分子量相符。SjTGF-β1在成虫与虫卵期的转录水平都低于Sj26GST基因,但虫卵期的转录水平比成虫高。结论SjTGF-β1成熟肽基因的获得为其编码序列全长的获得奠定了基础;重组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保障;虫卵期该基因的转录水平高提示该基因在血吸虫虫卵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朱郇悯麦璟莹赵晶晶马长玲陈晓湘张雪雁杨英张惠球李孜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样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与活性分析
2015年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样(Schistosoma japonicum cathepsin L, SjCLs)基因,并检测所表达SjCLs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将SjCLs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并转化大肠埃希菌 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用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对表达的重组蛋白及纯化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与SjCLs 重组蛋白之间免疫反应性。以N-苄酯基-苯丙氨酸-精氨酸7-酰胺基-4-甲基香豆素(Z-Phe-Arg-Nmec)为底物,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重组蛋白的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pET30a-SjCLs重组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获得SjCLs重组融合蛋白,SDS-PAGE显示,表达及纯化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000,与SjCLs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一致。SjCLs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分析结果为阴性,表明重组蛋白不能被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以Z-Phe-Arg-Nmec为反应底物,检测到SjCLs的吸光度(A460)值为925,证实SjCLs具有组织蛋白酶的活性。结论获得了原核表达的SjCLs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具有类似于SjCL2的酶活性,为深入研究SjCLs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陈奕慧李孜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原核表达重组蛋白
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脾脏细胞学的变化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6~8周后脾脏细胞学的改变情况。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腹贴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模型。6~8周后观察肝脏、脾脏大小,称重;做脾脏淋巴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的大小、密度和T、B细胞分类以及Th细胞亚群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所诱导的特异性抗体IgG的产生情况。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6~8周后,脾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脾脏中出现一群体积明显增大的细胞群,该群细胞表达少量的CD4、CD8、CD19和DX-5分子;Th1/Th2轴发生偏移,Th17细胞数量增多;ELISA结果表明血清中SEA特异性抗体IgG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的BALB/c小鼠脾脏出现明显的细胞学改变,尤其是Th1细胞数目下降,浆细胞、Th2细胞及Th17细胞数目增多,为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后期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免疫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赵晶晶黄俊麦璟莹朱郇悯李孜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脾脏淋巴细胞亚群
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家族1个新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克隆与分析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样(SjCLs)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cDNA序列;将目的片段连接至pMD18-T Simple载体上,连接产物转化大肠埃希菌,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序列的开放阅读框、蛋白序列的同源率和功能区。结果以成虫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得到一段长为996 bp的cDNA片段,该片段含有完整读码框,该阅读框编码的蛋白含有33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8.3 kDa,命名为SjCLs;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蛋白氨基酸序列与SjCL2同源率最高,达到89.1%;进化树分析发现SjCLs与SjCL2亲缘关系也最近;SjCLs具有类似于SjCL2的N端信号肽,可能经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两者所预测的功能基序及三维构象也基本相同。结论 SjCLs具有组织蛋白酶L的基本特征,从而证明研究获得组织蛋白酶L基因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陈奕慧李孜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