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CA01A07)

作品数:20 被引量:645H指数:16
相关作者:赵世伟曹丽花梁向锋赵勇钢杨永辉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篇土壤
  • 9篇植被
  • 6篇植被恢复
  • 6篇团聚体
  • 5篇有机碳
  • 5篇丘陵区
  • 5篇黄土丘陵
  • 5篇黄土丘陵区
  • 4篇土壤有机
  • 4篇不同植被
  • 3篇水稳性
  • 3篇水稳性团聚体
  • 3篇土壤有机碳
  • 3篇黄土高原
  • 2篇云雾
  • 2篇入渗
  • 2篇生长发育
  • 2篇土壤结构
  • 2篇土壤团聚体
  • 2篇宁南黄土丘陵...

机构

  • 1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3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黄陵县林业工...

作者

  • 17篇赵世伟
  • 5篇曹丽花
  • 5篇杨永辉
  • 5篇赵勇钢
  • 5篇梁向锋
  • 4篇张扬
  • 3篇徐福利
  • 3篇廖佳丽
  • 3篇华娟
  • 3篇安韶山
  • 3篇马帅
  • 2篇刘娜娜
  • 2篇李晓晓
  • 2篇刘合满
  • 2篇李婷
  • 2篇曾宪芳
  • 1篇从怀军
  • 1篇郑粉莉
  • 1篇郭胜利
  • 1篇成毅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C、N、P的影响被引量:34
2010年
以黄土丘陵典型地区-宁夏固原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撂荒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和灌木林地(柠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有显著差异,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磷含量均表现为撂荒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微生物量氮以人工草地略低,撂荒地和柠条林地较大。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地利用方式关系密切。柠条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从怀军成毅安韶山李第红
关键词:土壤养分植被恢复措施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植被演替下土壤孔隙的定量分析被引量:39
2010年
土壤孔隙特征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下的"土壤水库"重建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利用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5个植被自然恢复演替阶段样地表层15~57mm的土壤孔隙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孔隙数、孔隙度、孔隙成圆率和分形维数等孔隙参数得到极显著地提高(P<0.01),表现的规律为顶级群落阶段>先锋乔木阶段>灌丛群落阶段>草地群落阶段>弃耕地阶段,说明植被自然恢复能明显促进土壤孔隙状况的提高,并且这种作用随着恢复演替时间的延长和植被类型的改变逐渐增强,最终在顶级群落阶段土壤孔隙参数达到最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各孔隙参数之间均有极显著(P<0.001)的线性关系,有机质累积量的增加可能是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孔隙特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赵世伟赵勇钢吴金水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演替土壤孔隙土壤有机质
半干旱典型草原区退耕地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对入渗的影响被引量:66
2008年
坡地土壤降雨入渗、径流和侵蚀过程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试验样地为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的坡耕地、退耕6a、退耕11a(前8a放牧,后3a禁牧)和退耕16a坡地,室内测定土壤结构指标,野外采用基于径流-入流-产流方法的新型降雨仪器在17、43和56mm/h雨强下观测坡地土壤的入渗性能,分析土壤结构特征对入渗的影响。对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指标、孔隙性指标和分形维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结构孔隙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模拟降雨结果显示,随着雨强的增大,退耕地的土壤入渗率增加,但坡耕地反而降低。退耕11a样地受放牧牲畜践踏影响,入渗性能最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在17mm/h和56mm/h雨强下,影响土壤稳定入渗率的土壤结构因子主要是容重和有机碳含量,而在43mm/h雨强下主要是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孔隙状况的差异致使土壤结构特征不同,从而对入渗性能和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
赵勇钢赵世伟曹丽花梁向锋
关键词:退耕地土壤结构特征雨强入渗
云雾山封育草原对表土持水性的影响被引量:22
2006年
应用离心机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研究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带退耕地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持水性能的变化特点及趋势。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吸力之间符合幂函数θ=aSb,参数a的变化随着植被的演替呈增加趋势;由于植被的影响,在同一吸力范围内的土壤含水量不同,植被为顶级长芒草(Stipabungeana)群落时,土壤在各吸力段的含水量最高,坡耕地最低;其它群落土壤含水量随着水吸力的增加变化趋于一致;退耕地植被在演替过程中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结构,降低容重并增加毛管孔隙度,对土壤的储水和持水性能产生作用。
刘娜娜赵世伟杨永辉王恒俊赵永刚姬秀云曹丽花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持水性
子午岭次生林区土壤持水力及其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就子午岭次生植被辽东栎、山杨、沙棘、狼牙刺、白羊草的土壤持水力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植被间土壤持水力为:辽东栎>山杨>狼牙刺>白羊草>沙棘,除沙棘外,各植被土壤持水力和供水力随植被的正向演替而提高。②土壤比水容量即释水能力表现为乔木林大于灌木林和草地。③土壤水分特征曲线Gardner模型参数A、土壤有效水、土壤无效水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3,0.80,0.79。
梁向锋赵世伟张亚莉赵勇钢华娟张扬
关键词:土壤持水力土壤有效水
云雾山草原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被引量:47
2009年
以宁夏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对0~20cm土层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顺序为退耕草地<百里香群落<铁杆蒿群落<大针茅群落<长芒草群落,与退耕草地相比,封育草地各粒径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表明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并趋于稳定,土壤碳汇效应有可能增强。(2)植被恢复主要影响大团聚体(>0.25mm)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其中0.5~0.25mm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微团聚体(<0.25mm)中活性有机碳含量最低。(3)植被恢复前期(退耕草地-铁杆蒿群落)0~10cm土层>0.5mm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较10~20cm土层有所增加,<0.5mm粒径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大,恢复至后期到长芒草阶段时,0~10cm土层<0.5mm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也开始提高,各粒径0~10cm土层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比10~20cm土层有所提高。(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9394),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可以作为衡量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动态的一个敏感性指标。
华娟赵世伟张扬马帅
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下土壤入渗性能被引量:37
2008年
应用新型的坡面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径流-入渗-产流测量仪器,野外测定了宁夏南部山区不同植被下不同雨强的土壤入渗性能,并分析了不同植被下土壤团聚体含量与土壤稳渗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率与降雨历时之间的关系曲线均符合幂函数y=a+be-cx(R2=0.9678~0.9969).随着雨强的增大,坡耕地的土壤稳渗率降低,而苜蓿地、天然草地及柠条林地则增大.20mm.h-1雨强下,土壤降雨入渗转化率依次为苜蓿地>坡耕地>天然草地>柠条林地;40和56mm·h-1雨强下,土壤降雨入渗转化率依次为苜蓿地>天然草地>坡耕地、柠条林地;土壤降雨入渗转化率随着雨强的增大而降低.坡耕地退耕后,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入渗性能提高.研究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入渗性能和坡面降雨利用潜力.
杨永辉赵世伟雷廷武刘汗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土壤入渗性能
子午岭林区植被自然恢复下土壤剖面团聚体特征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研究了子午岭林区七种植被类型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随植被恢复的变化规律以及这3个指标随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对>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影响可以达到70 cm土层;除白羊草群落外,0-70 cm土层上>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植被恢复逐渐提高,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随植被恢复逐渐减小,土壤结构随植被恢复逐渐改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呈极显著对数相关关系(p=0.01,n=32),当有机碳含量低于18.1 mg/g时,>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有机碳含量提高而明显提高、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则随有机碳含量提高而明显降低,即土壤结构稳定性明显提高;当有土壤机碳含量高于18.1 mg/g,>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渐趋稳定,即在白羊草、虎榛子、山杨和辽东栎阶段的0-5 cm土层土壤结构达到稳定状态。
马帅赵世伟李婷李晓晓曾宪芳
关键词:植被恢复水稳性团聚体
子午岭植被恢复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被引量:50
2009年
通过对子午岭林区不同植被的土壤性质进行实验室测定和野外调查,对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土壤饱和导水率(Ks)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多元分析和通径分析,揭示了植被恢复提高土壤水分传输性能的机理,主要结论如下:土壤有机质是子午岭林区九种植被下土壤饱和导水率提高的主要驱动因子。不同植被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均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尽管草地和先锋草地在5~10cm深度有一强透水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在剖面上的平均值,从辽东栎、早期森林、灌丛、先锋草地、弃耕地到草地依次降低。灌丛与草地、弃耕地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辽东栎顶级群落的饱和导水率最高,植被的恢复明显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0.25mm团聚体含量及粘粒含量直接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能够改善容重、毛管孔隙度、团聚体含量等物理性质。
梁向锋赵世伟张扬华娟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饱和导水率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风沙土水稳性团聚体改良效果及机理的研究被引量:45
2007年
采用PAM、β-环糊精、沃特保水剂、腐殖酸等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通过室内土柱培养,以研究其对风沙土有效的改良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和合理的施用浓度。结果表明,4种改良剂均可促进〉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在低浓度(0.05%~0.1%)下其趋势为:沃特保水剂〉β-环糊精〉PAM〉腐殖酸,在高浓度(0.2%~0.4%)下趋势为:PAM〉β-环糊精〉沃特保水剂〉腐殖酸。4种改良剂在浓度为0.05%~0.4%时,均可有效地降低风沙土团聚体的分形维数,改善风沙土结构,尤其沃特保水剂改良效果最明显。在低浓度下,4种改良剂均可有效地降低土壤容重。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沃特保水剂主要作用于5~1mm粒径的团聚体,其适宜浓度为0.05%左右。
曹丽花赵世伟赵勇钢梁向锋杨永辉刘合满
关键词:土壤结构改良剂风沙土水稳性团聚体容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