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10Z223)

作品数:7 被引量:100H指数:5
相关作者:罗毅郭伟张银辉任理来剑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文
  • 2篇水文模型
  • 2篇作物
  • 2篇灌区
  • 2篇SWAT
  • 1篇导水率
  • 1篇地下水
  • 1篇冬小麦
  • 1篇遥感估产
  • 1篇引黄
  • 1篇引黄灌区
  • 1篇水分
  • 1篇水分条件
  • 1篇水利用
  • 1篇水循环
  • 1篇水蒸发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饱和导水...
  • 1篇潜水蒸发
  • 1篇浅层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罗毅
  • 1篇李贺丽
  • 1篇来剑斌
  • 1篇张银辉
  • 1篇任理
  • 1篇刘玉洁
  • 1篇袁国富
  • 1篇刘蕾
  • 1篇刘铁刚
  • 1篇郭伟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分布式水文学模型的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循环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DEHYDROS进行了河套灌区的水文学过程模拟研究。结合灌区渠系分布特点及水资源利用状况,将灌区划分为11个子流域。应用1986年、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1991年~2000年间的数据系列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1980年~1990年的数据系列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选取的参数是可以接受的。根据模型多年模拟的平均结果,蒸散量多年均值为39.0×108m3,渗漏量多年均值为13.0×108m3,系统排水量为77.8×108m3,降水产生径流微弱;灌区多年平均引水量为51.4×108m3,引水通过灌溉渠系和灌溉的方式大量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蒸发与基流在地下水排泄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地下水蒸发年均值为15.0×108m3。基流量占总水量支出的比例达到43%,仅次于区域蒸散量,对于维持乌梁素海湿地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表明灌区的地下水有相当大的开采潜力。
张银辉罗毅
关键词:SWAT水文模型水循环内蒙古河套灌区
作物光能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时空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9年
1972年Monteith提出的光能利用效率模型是当前大多数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模拟研究以及遥感估产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光能利用效率(radiation use efficiency,RUE)和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是其中的两个基本参量.鉴于目前作物RUE和HI研究与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尺度上作物RUE和HI的研究方法;介绍了当前遥感估产应用中对RUE和HI两个关键参数的处置概况;建议今后研究应在点尺度开展作物RUE和HI研究的基础上,寻求其在区域尺度上定量评估的可行性途径,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物RUE和HI研究在作物实际生产管理中和遥感产量估算方面的应用价值及潜力.
李贺丽罗毅
关键词:光能利用效率遥感估产
FAO-56土壤水分胁迫指数计算方法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对FAO-56建议的土壤水分胁迫指数(KS)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和改进,修正了水分胁迫发生前根区消耗土壤水分占总有效土壤水比例(p值)的计算参数,利用实测土壤水分数据来计算Ks的改进的FAO-56公式;根据禹城综合试验站新水分池2006-2007季和2007-2008季不同水平胁迫条件下冬小麦的实测土壤水分(0~60cm)对修正前后的Ks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并利用2006-2007冬小麦季lysimeter实测数据与改进的FAO-56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检验改进后方法的模拟效果;最后,根据改进的方法进行了不同处理下土壤水分的动态模拟,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内Ks的变化。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土壤水分胁迫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土壤水分变化动态,计算得到的日蒸散在冬小麦生育中后期(4.7~6.6)更接近实测值,误差减小:RMSE为0.72mm,MBE为0.06mm;模型效率系数提高:ME为0.77,模拟的精度均高于修正前计算得到的结果(RMSE为0.95mm,MBE为0.43mm;ME为0.60);Ks的模拟变化规律与控制的灌水下限一致,说明改进的FAO-56土壤水份胁迫指数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刘玉洁罗毅
双环入渗仪的缓冲指标对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双环入渗仪在测定田间土壤饱和导水率时被广泛采用。本文采用不同直径的双环入渗仪(内环直径分别为20 cm、40 cm、80 cm和120 cm)和不同的内外环直径比,即不同的缓冲指标(0.2、0.33、0.5和0.71),进行了16组定水头积水入渗试验,研究了双环入渗仪缓冲指标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环直径较小的入渗仪,其累积入渗过程曲线的分布较分散;随着入渗环直径逐渐增大,分散范围逐渐缩小。另外,随着缓冲指标的逐渐增大,测定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并没有明显的增大或减小趋势,但内环直径20 cm的入渗仪测定的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波动最大,而80 cm和120 cm内径的双环入渗仪测定的土壤饱和导水率最稳定,并且始终非常接近。因此,相对于双环入渗仪内环大小或土壤非均质性的影响,双环入渗仪的缓冲指标对于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的影响要小。
来剑斌罗毅任理
关键词:土壤饱和导水率
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浅层地下水利用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使用蒸渗仪群开展了冬小麦对浅层地下水利用试验,讨论了在降雨、灌溉和不同地下水埋深等多种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对浅层地下水的利用规律,并确定了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地下水埋深上限和相应的合理灌水量。结果表明,从返青至收获期,在40-150 cm埋深范围内,无灌溉无降雨条件下地下水对作物腾发的贡献率可达到90.0%以上,而降雨和灌溉处理的地下水贡献率减小到54.0%-78.9%。另外,无论是否有降雨影响,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地下水贡献率都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150 cm是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地下水埋深上限,每公顷穗数较大是冬小麦产量高于其他埋深处理的主要原因。从返青至灌浆期,在150 cm埋深下,只需在拔节期灌水约60.0 mm,冬小麦产量就可达到8 846 kg/hm2,在无灌水和降雨时产量可达到拔节灌溉处理的80.0%左右。
刘铁刚罗毅袁国富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冬小麦潜水蒸发
作物模型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被引量:59
2008年
该文以CERES-Wheat、Maize模型为例,系统阐述了作物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发展情况,分析了模型当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冠层结构与作物光能截获计算方法和作物水分、养分对生长过程的胁迫机理与定量方法方面需要深入的实验研究,以探索其机理,提高模型模拟预测性能。该文强调指出目前绝大多数的作物模型是空间一维的田间尺度模型,借鉴区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拟方法或与分布式水文模型耦合进行尺度扩展开发区域尺度作物模型,既是区域水、土资源评价与管理的应用需求,也将能促进作物模型发展并发挥更大作用。
罗毅郭伟
关键词:作物模型CERES-MAIZE分布式水文模型
不同灌溉条件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作物水分关系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在田间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利用SWAT2000模型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冬小麦、夏玉米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时空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冬小麦缺水情况比较严重,夏玉米生育期降水量基本能满足其耗水量的需求。灌溉对提高作物产量以及耗水量有很大的影响,然而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以及耗水量增加的幅度并不大。在不考虑氮、磷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下,作物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多年来在区域上的变化并不明显,雨养条件下区域变异性最大。不同引黄灌区不同灌溉条件下作物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幅度不一样。
刘蕾罗毅
关键词:SWAT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不同灌溉条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