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09-10)

作品数:11 被引量:130H指数:8
相关作者:陈葆德田红丁霞谢五三王胜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气候中心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气候
  • 7篇气候变化
  • 4篇气候特征
  • 4篇气温
  • 3篇降水
  • 2篇冬小麦
  • 2篇冬小麦产量
  • 2篇越冬
  • 2篇越冬作物
  • 2篇农业
  • 2篇气候变化预估
  • 2篇气候变暖
  • 2篇气候变暖背景
  • 2篇作物
  • 2篇小麦
  • 2篇小麦产量
  • 2篇寒潮
  • 2篇变暖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气温

机构

  • 9篇安徽省气候中...
  • 3篇安徽省气象局
  • 3篇上海市气象局
  • 2篇上海市气候中...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浙江省气候中...

作者

  • 7篇田红
  • 6篇唐为安
  • 4篇王胜
  • 4篇温华洋
  • 4篇谢五三
  • 4篇陈葆德
  • 3篇丁霞
  • 3篇陶寅
  • 2篇杨玉华
  • 2篇杨续超
  • 1篇刘林山
  • 1篇张维
  • 1篇张镱锂
  • 1篇陈晓艺
  • 1篇卢燕宇
  • 1篇徐光清
  • 1篇王兆锋
  • 1篇侯依玲
  • 1篇应明
  • 1篇董广涛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26届中国...

年份

  • 5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50年影响中国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1年
本文用CMA-STI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和大风、降水观测资料,用分位数回归拟合法分析了过去50年热带气旋对我国及四个区域(华南、华东、东北和内陆地区)的风雨影响趋势.分析表明,在过去50年间,影响我国及各区域的热带气旋频数基本不变,但对全国及东北地区而言高频年份有显著减少.影响的热带气旋在南海西北部及广东和山东半岛一带的活动有显著减少.过去50年热带气旋影响季节特征最主要的变化是内陆地区的影响日数在分布的主峰区有明显变化,影响日数少的年份显著减少.过去50年间,热带气旋所致的大风在全国及各区的平均风速的大值一致减少,但阵风风速的趋势出现分化,且各区也不相同.而热带气旋的降水影响,最大过程降水量和最大1小时降水量虽有变化但趋势不显著.
应明杨玉华陈葆德张维
关键词:热带气旋风雨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产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1
2011年
论文在分析安徽省近47 a(1961—2007年)来气候要素及冬小麦产量变化特征,确定产量突变点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提取影响产量形成的气候因子,构建安徽省冬小麦气候产量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定量地估算了近47 a来气候要素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安徽省冬小麦生长季内的平均气温增暖趋势明显,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年际波动大,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越冬期最高气温、返青期最低气温和灌浆期日照时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灌浆期降水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近47 a来,气候要素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存在微弱的负贡献,贡献率为-5.89%。冬小麦生长季内一定程度的暖干化条件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唐为安田红陈晓艺温华洋丁霞徐光清
关键词:气候变暖冬小麦产量
近46年来华东及周围地区最高与最低气温时空演变的气候特征被引量:14
2009年
选用华东及周围地区157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5年6~8月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利用分段线性突变检验、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华东地区最高、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温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长江以北夏季气温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最高气温分布具有良好的空间一致性,主要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最低气温更多表现出局地变化特征;华东夏季最高、最低气温分布形态较为类似,有"全区一致型"和"南北反向型"两种,1980年是夏季气温的一个突变点。1980年以前,最高、最低气温都呈下降趋势;1980年以后则呈升温趋势;最高气温的演变以"高温—低温—高温"的年代际振荡为主,极端高温主要发生在两个时段:第一次在1960—1965年之间;第二次在2000年以后,而极端最低气温以升温趋势为主。
侯依玲陈葆德
关键词: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时空演变特征
近50年来安徽省寒潮气候特征及其对越冬作物的影响
利用安徽省71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冬半年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气候倾向率以及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寒潮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越冬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a,安徽省寒潮发生频次山区多于...
王胜田红谢五三唐为安陶寅
关键词:寒潮越冬作物
文献传递
1961—2009年淮河流域昼夜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18
2011年
利用淮河流域162个台站1961—2009年逐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REOF分析、功率谱、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淮河流域昼夜降水基本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昼夜降水空间差异明显,总体呈北少南多分布,年夜雨量和夜雨日略多于昼雨量和昼雨日,且不同季节和不同强度等级降水昼夜差异显著;气候变化导致淮河流域昼夜降水量格局发生改变,年夜雨量大部地区有增多趋势,年昼雨量呈东部减少而西部增多的趋势。REOF分析表明,年昼夜降水量空间模态基本划分为流域东北部、中北部、西北部、东部、西部和南部等6个高载场区;流域年昼夜降水量均存在7~9a显著主周期振荡,此外年昼雨量还存在2a左右次周期变化。Mann-Kendall分析表明,年昼夜降水量均分别经历了一次减少和一次增多的突变,但未通过0.05的信度检验。
王胜谢五三唐为安陶寅丁霞
关键词:淮河流域
安徽省台风降水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利用1951—2008年安徽省台风、降水及灾情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气候倾向率以及T检验等方法,分析台风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的台风以登陆闽、浙的台风为主;台风对安徽省的影响以7—9月为主,台风年发生1.7个,年代际变化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台风持续天数以2~4 d居多;安徽省台风降水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的特征明显;台风暴雨站次以及过程雨量≥100 mm站次呈不显著的年代际减少趋势。台风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农业基本无影响,而对江淮至沿江东部以及江淮之间西北部危害较为严重;台风对农业的影响年际变化大,年平均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农业经济损失分别占各类气象灾害总损失的3%和6%,近年来台风对农业的危害有加重趋势;另一方面,台风也是一种资源,其充沛的降水对缓解伏旱和高温天气十分有利。
王胜石磊田红谢五三程智丁霞
关键词:台风降水气候特征农业影响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产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要素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确定气候要素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程度。本文在分析了安徽省近47a来(1961-2007年)气候要素及冬小麦产量变化特征,确定冬小麦产量突变点基础上,提取与产量相关的...
唐为安唐为安田红陈晓艺温华洋丁霞徐光清
关键词:气候变暖气候产量冬小麦
文献传递
近49年中国夏季制冷度日数的变化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全国531个气象站1960~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49a来我国夏季制冷度日数的变化趋势,并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制冷度日数与夏季空调降温电力负荷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我国日平均温度等于或高于26℃的日数(1971~2000年平均)大于10d,夏季有制冷需求的站点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盆地和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以及云南干热河谷地区。1960~2008年我国黄河以北地区夏季有制冷需求的站点6~9月平均气温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呈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使得制冷日数和度日数都相应增加;黄河以南、南岭以北地区近49a来6~9月平均气温线性趋势不明显,制冷度日数变化不大;南岭以南地区6~9月气温持续上升,夏季制冷度日数的增加最为显著。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显示,制冷度日数与夏季空调降温电力负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用来预测降温耗电量。
杨续超顾骏强陈葆德
关键词:气候变化电力负荷
IPCC-AR4全球气候模式在华东区域气候变化的预估能力评价与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本文分析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的全球气候模式在华东区域的气候预估能力与不确定性。以均方根误差作为衡量预估能力的标准,比较了IPCC-AR4中21个气候模式在中等排放情景下的预估能力,结果表明气候模式对华东区域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差异较大,模式NCAR-CCSM3和MRI_CGCM2_3.2在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2个要素的均方根误差均较小,说明它们对华东区域的气候预估能力比其他模式强。在中等排放情景下,气候模式能够模拟出接近观测实况的年平均气温与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是由于空间分辨率较低,模式不能模拟出局部细致的结构;多模式集合平均对华东区域气温预估存在明显系统偏差,比观测实况偏低1.6℃以上,偏低幅度超过了不确定性(一倍的模式间标准偏差)能涵盖的范围;华东区域年降水模式间标准偏差占模式集合平均百分比为26.7%,表明直接用AR4多模式集合平均的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华东区域该要素的未来变化。
顾问陈葆德杨玉华董广涛
关键词:气候模式情景预估不确定性
SERSA1B情景下安徽省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
本文首先对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IPCC-AR4中全球气候模式数据进行了效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安徽省气温的预估具有很好的可信度,对降水预估则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A1B下安徽省2...
温华洋田红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