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444)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钟理曹丽王建飞孙阳阳张毅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省健海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肺癌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T7
  • 2篇CDNA文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基因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患者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长度
  • 1篇多聚
  • 1篇血白细胞
  • 1篇噬菌体文库
  • 1篇糖尿

机构

  • 7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21世纪...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 1篇河北省健海生...

作者

  • 5篇钟理
  • 3篇王建飞
  • 3篇曹丽
  • 2篇张毅
  • 2篇樊江平
  • 2篇王建国
  • 2篇张旭朏
  • 2篇董晓民
  • 2篇董旭
  • 2篇孙阳阳
  • 1篇丁浩
  • 1篇仉洁
  • 1篇王君
  • 1篇王岩
  • 1篇李俊甫
  • 1篇祖金池
  • 1篇王志强
  • 1篇王淑仙
  • 1篇边志颖
  • 1篇郝晓宁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伴动脉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检测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2型糖尿病伴动脉硬化(DA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分析糖尿病患者端粒长度变化的因素。方法:选择T1DM患者30例、T2DM患者60例、DAS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NC组)40例,分别提取外周血白细胞,然后提取基因组DNA进行real-time PCR检测端粒长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端粒长度变化的因素。结果:T1DM组、T2DM组和DAS组的端粒长度均小于NC组(P<0.05);T1DM组端粒长度短于T2DM组和DAS组;DAS组较T2DM组更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1DM组中,年龄与端粒长度呈负相关(P<0.05);T2DM组中,年龄、体重指数(BMI)与端粒长度呈负相关(P<0.05);DAS组中,患病时间、BMI与端粒长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明显短于正常人,并且T1DM患者端粒长度短于T2DM;在2型糖尿病的对比中,DAS患者的端粒长度明显短于T2DM。患者的年龄、患病时间、BMI与端粒长度的缩短有密切的关系。
王建飞董旭张毅曹丽曹若琼孙阳阳王建国钟理王君边志颖
关键词:端粒长度糖尿病动脉硬化
应用改进的多聚组氨酸标签T7表达载体构建肺癌cDNA文库被引量:1
2013年
应用噬菌体C端展示系统构建的cDNA文库缺乏开放阅读框筛选机制,文库中多数噬菌体克隆展示框外非天然短肽,给后期蛋白质的筛选带来了不便.为实现噬菌体的ORF筛选功能,利用PCR技术对已有载体T7Select10-3b进行改造,在MCS处外源cDNA插入位点的3'端引入6聚组氨酸筛选标签,经包装后挑取成功表达的单克隆构建肺癌cDNA文库.经镍柱亲和层析后,收集文库中表达组氨酸的克隆,利用化学发光免疫试验进行筛选效果鉴定.结果显示,改造的新型载体可成功表达组氨酸标签,以此构建的肺癌cDNA文库经筛选后,含ORF插入的克隆由筛前的6%提高至70%,本研究为提高cDNA文库的质量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董晓民钟理樊江平张旭朏
关键词:组氨酸标签开放阅读框
T7噬菌体表达载体的组氨酸改造及应用
2013年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对已有载体T7 Select10-3b进行改造,得到被组氨酸标签标记(His-Tag)的新型表达载体,并利用该载体构建cDNA文库,为后期开放阅读框的筛选提供更为简便有效的方法。以T7 Select10-3b载体为出发材料,将复性得到组氨酸标签表达序列插入其多克隆位点处。再利用包装蛋白包装重组DNA,得到有侵染活性的重组T7噬菌体。用该载体构建乳腺癌cDNA文库,过镍柱,筛选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计算ORF重组率。测序结果显示该标签已经成功插入,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显示该标签在T7中表达。重组T7噬菌体文库的ORF筛选率由筛选前的5.6%提高到82%。T7噬菌体中插入的His标签对提高cDNA文库中ORF的重组率具有重要意义。
樊江平钟理董晓民张旭朏王志强
关键词:CDNA文库OR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 RUNX3、RASSF1A、3-OST-2、DAPK、PTPRO 基因甲基化状态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抑癌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ras相关结构域家族基因1A(RASSF1A)、3-0-硫基转移酶-2(3-OST-2)、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膜结合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O(PTPRO)等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对63例NSCLC患者血浆中RUNX3、RASSF1A、3-OST-2、DAPK、PTPRO基因是否甲基化进行观察,并以2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NSCLC患者血浆中甲基化RUNX3、RASSF1A、3-OST-2、DAPK、PTPRO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6.0%、50.8%、26.9%、34.9%、41.3%;健康人血浆中甲基化PTPRO基因检出率为12.0%,而甲基化RUNX3、RASSF1A、3-OST-2、DAPK均未检出;两者甲基化RUNX3、RASSF1A、3-OST-2、DAPK、PTPRO基因检出率相比,P均<0.05。NSCLC患者血浆中上述5种甲基化基因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8.0%。血浆甲基化RUNX3基因检出率与NSCLC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甲基化RASSF1A基因检出率与NSCLC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浆中甲基化RUNX3、RASSF1A、3-OST-2、DAPK、PTPRO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人。联合检测血浆中甲基化RUNX3、RASSF1A、3-OST-2、DAPK、PTPRO基因有可能会有助于NSCLC的早期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判断。
曹丽孙阳阳曹若琼张毅王建飞钟理
关键词:蛋白激酶基因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T7噬菌体文库中MUC1蛋白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从肺癌T7噬菌体展示文库中筛选MUC1蛋白抗原的模拟表位。方法以MUC1单克隆抗体为靶分子,对肺癌T7噬菌体文库进行淘洗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对得到的阳性噬菌体克隆进行鉴定。结果经3轮淘选,得到20个阳性克隆。测序获得AAPDFRP、SAPDDRP 2种氨基酸序列,对MUC1单抗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与肺癌血清结合特异性较高,此2种蛋白序列可模拟MUC1蛋白抗原表位。结论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筛选到MUC1蛋白的模拟表位序列XAPDXRP(X为任意氨基酸),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邱宇曹丽郝晓宁王建飞董旭祖金池钟理丁浩
关键词:肺癌模拟表位噬菌体文库
埃克替尼片治疗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埃克替尼片治疗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ⅢA-N2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予以60~75 mg·m^(-2)多西他赛,1周1次,静脉滴注,或500 mg·m^(-2)培美曲塞,每3周1次,静脉滴注;试验组予以埃克替尼片125 mg,ti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至疾病进展或药物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时停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9.29%(25例/28例)和71.43%(20例/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树突状细胞(DC)计数分别为(15.44±2.08)和(12.83±1.71)×10~6/L,树突状细胞与单个核细胞比值(DC/PBMC)分别为(0.62±0.08)%和(0.57±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腹泻和轻度肝功能异常。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43%和4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克替尼片治疗ⅢA-N2期NSCLC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王建国王淑仙王淑仙王岩王岩黄胜楠
关键词:安全性
IL-7联合IL-2对脐血CD4^+CD25^-T细胞体外诱导扩增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IL-7联合IL-2对脐血CD4+CD25-T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扩增脐血CD4+CD25-Tregs的培养体系,比较诱导扩增后的CD4+CD25+Tregs和自然分选的CD4+CD25+Tregs对PBMCs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出脐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IL-7结合适当浓度的IL-2作为诱导剂,分析IL-7体外诱导CD4+CD25-T细胞增殖的有效性及最适浓度。我们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扩增后的CD4+CD25-T细胞表型变化;MTS法检测体外诱导扩增的CD4+CD25+Tregs及自然分选的CD4+CD25+Tregs分别对成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方法分析体外诱导扩增的CD4+CD25+Tregs及自然分选的CD4+CD25+Tregs FOXP3基因、IL-10基因和TGF-β基因的cDNA表达的变化。结果:经3周体外培养、各组细胞均有明显的扩增。IL-7诱导组的扩增最强。体外抑制试验显示体外扩增的Tregs对成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L-7联合IL-2诱导CD4+CD25-T细胞生成的CD4+CD25+Tregs具有较自然分选的CD4+CD25+Tregs稍弱的免疫抑制功能,其中IL-7浓度为4 ng/ml,IL-2浓度为2 000 U/ml时诱导CD4+CD25-T细胞生成的CD4+CD25+Tregs杀伤活性最强。结论:成功建立了CD4+CD25+Tregs的体外培养体系,联合应用IL-7、大剂量的IL-2和CD3/CD28单抗是体外诱导扩增CD4+CD25-T细胞成为CD4+CD25+Tregs的优选方法,并且扩增倍数高、可持续高表达CD4及CD25细胞表型。
仉洁郝京生李俊甫邢龙龙刘志文钟理刘薇
关键词:脐血CD4^+CD25^+T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