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5A07)

作品数:27 被引量:223H指数:6
相关作者:罗小平田凤艳宁琴杨艳玲张尧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基因
  • 5篇突变
  • 4篇血症
  • 4篇酸血症
  • 4篇基因突变
  • 3篇综合征
  • 3篇患儿
  • 3篇氨酸
  • 2篇代谢
  • 2篇新生儿
  • 2篇血浆
  • 2篇遗传代谢
  • 2篇原代培养
  • 2篇质谱
  • 2篇色谱
  • 2篇神经元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突变分析

机构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市妇女儿...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8篇罗小平
  • 4篇田凤艳
  • 4篇宁琴
  • 3篇任兆瑞
  • 3篇秦炯
  • 3篇杨娟
  • 3篇张成
  • 3篇余肖
  • 3篇张尧
  • 3篇杨艳玲
  • 2篇利婧
  • 2篇易琴
  • 2篇顾学范
  • 2篇黄英
  • 2篇刘丽
  • 2篇操基清
  • 2篇颜景斌
  • 2篇梁雁
  • 2篇宋金青
  • 2篇姜玉武

传媒

  • 8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遗传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畸形患儿t(3;12;15)复杂易位核型分析一例
2010年
染色体畸变是导致自然流产、死胎和畸形儿的重要病因之一[1].细胞遗传学检查发现,最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deletion)、重复(duplication)、倒位(inversion)和易位(translocation).本研究报道1例多发畸形患儿复杂易位核型分析.
管翌华孙恒娟任兆瑞黄英
关键词:复杂易位畸形患儿核型分析多发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畸变
11例中国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轻型患者的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对经酶学确诊的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进行α-L-艾杜糖苷酸酶(α-L-iduronidase,IDUA)基因突变检测,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轻型患者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PCR扩增技术及直接测序技术对11例中国北方地区经酶学确诊的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IDUA基因14个外显子及相邻区域进行突变筛查,同时进行亲本来源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检测出7种基因突变:A79V、R89Q、R89w、E178K、G197S、L346R和W626X.7种突变均为已报道过子,11例中6例患者为纯合改变,1例为无义突变杂合子;发现了9种已知多态性位点.结论 中国北方地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轻型患者IDUA基因的突变特点可能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王新宁施惠平张为民邱正庆孟岩姚凤霞魏珉
关键词:基因突变
干血滤纸片和白细胞酸性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平台的建立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建立干血滤纸片和白细胞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测定方法及正常参考值,用于糖原累积病Ⅱ型(GSDⅡ患者的酶学诊断。方法利用GAA特异性水解荧光底物4-MUG的原理,采用阿卡波糖抑制其同工酶,建立干血滤纸片(DBS)和白细胞测定GAA活性方法。取700例DBS样本和100例白细胞样本作为正常对照建立DBS和白细胞测定GAA活性正常参考值,并对临床疑诊4例患者及其父母进行GAA活性测定。结果DBS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室温或低于室温保存至少4周对DBSGAA活性无明显影响。正常新生儿和儿童-成人DBS的GAA参考范围分别为8.92~60.03pmol/(punch·h)和8.00~37.43pmol/(punch·h);正常人白细胞GAA参考范围:12.56~50.26nmol/(mg蛋白·h),共检出4例GSDⅡ型患者。结论DBS法测定GAA活性具有敏感、快速、高通量等特点,适于GSDⅡ型高危人群筛查和诊断;白细胞法测定GAA活性也具有快速、特异性高等特点,适于患者的确诊。
邱文娟王霞王瑜叶军韩连书张惠文顾学范
关键词:白细胞
宫内脂多糖暴露后新生大鼠脑髓鞘基质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
2010年
目的探讨宫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暴露后新生大鼠脑中炎症因子的表达与脑白质损伤的关系。方法向孕19dSD大鼠宫内注射LPS(0.4μg/孕囊间)构建宫内感染大鼠模型作为LPS组(n=14),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n=10)。取1、3、7、11日龄新生大鼠脑标本(每组每时间点6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髓鞘基质蛋白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水平。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LPS组孕鼠胎盘组织HE染色可见显著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明显增生、毛细血管腔变窄。(2)LPS组11日龄新生大鼠小脑、间脑髓鞘基质蛋白表达分别为1.29±0.76和1.71±0.49,均较对照组(分别为2.43±0.79和2.50±0.76)明显减少(P均〈0.05);而LPS组11日龄新生大鼠海马、胼胝体、间脑和小脑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分别为2.71±0.49、2.40±0.55、1.50±0.55和2.80±0.45,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75±0.50、1.50±0.58、1.00±0.00和1.60±0.55)增强(P均〈0.05)。(3)LPS组与对照组1、3、7、11日龄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内LPS暴露导致宫内炎性改变、影响胎盘血供,并致新生大鼠低出生体重,可能引起新生大鼠出现以低髓鞘化及反应性星形胶质化为特征的脑白质损伤。
戴红梅肖彩菊余肖王伟应艳琴宁琴罗小平
关键词:脂多糖类
中国l003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复杂临床表型、基因型及防治情况分析被引量:93
2018年
目的分析中国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表型、生化表型、基因型以及防治情况。方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1998年1月—2017年12月来自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 003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的诊疗经过、生化及基因变异,生化诊断采用血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尿有机酸及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测定,661例患者接受了基因分析。确诊后进行个体化干预治疗,长期随访,对部分家系进行下一胎产前诊断。结果1 003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中男580例,女423例,其中单纯型296例(29.5%),707例(70.5%)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仅59例经新生儿筛查发现(5.9%),944例(94.1%)为临床诊断,于生后数分钟~25岁发病,首发的临床表现为神经精神损害:智力运动发育落后(725例,74.3%),286例(29.3%)合并癫痫,76例(7.8%)合并脑积水,部分患者合并血液、心血管、肾脏等多脏器损害。661例患者接受了基因分析,其中631例(96.6%)获得了基因诊断,发现了MUT、MMACHC、MMAA、MMAB、HCFC1、SUCLG1、SUCLA2共7种基因缺陷,获得基因诊断的169例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中158例(90.3%)为MUT基因变异,获基因诊断的462例合并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中460例(94.7%)为MMACHC基因变异。新生儿筛查发现的59例患儿发育较好。经临床诊断的944患者中918例(97.2%)接受了治疗,45例(4.7%)获得康复,智力、运动发育正常,26例(2.7%)死亡,873例(92.5%)患儿遗留轻~极重度智力运动障碍。165例家系接受了下一胎产前诊断,经羊水代谢物及基因联合分析证实35例胎儿患病。结论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我国大陆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主要类型,MMACHC基因变异最常见。MUT基因变异是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主要病因。经新生儿筛查及早期治疗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再生育指�
刘怡刘玉鹏张尧宋金青郑宏董慧马艳艳吴桐菲王峤李溪远丁圆李东晓金颖李梦秋王朝霞袁云李海霞秦炯杨艳玲
关键词:遗传代谢病甲基丙二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新生儿筛查产前诊断
McCune-Albright综合征1例诊治及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分析1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基因突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以阴道出血和双乳增大为初诊表现的女童,进行体格检查,分析及完善其各项检验结果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试验、骨龄检查、X线片及子宫卵巢B超等。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α亚基基因(GNAS1)8、9号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后测序,确定是否存在突变位点。应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治疗。结果患儿外周血基因突变分析结果为阴性,但根据该病例出现的典型纤维性骨发育不良、皮肤咖啡牛奶色素斑和非促性腺激素依赖性性早熟特征确诊为McCune-Albright综合征。他莫昔芬治疗1a,不能有效抑制其生长发育和骨龄的迅速进展及雌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子宫卵巢稍增大,且下肢长骨病变进一步恶化。结论McCune-Albright综合征的诊断以临床特征为主要依据,外周血GNAS1基因突变分析结果为阴性不能排除其余组织突变的存在。如能获取病变部位组织如病损骨、色素沉着皮肤等DNA样本进行基因分析,可能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临床中出现非促性腺激素依赖性性早熟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否则可能误诊或漏诊。他莫昔芬治疗对该患儿无效,应考虑换用其他类型药物如芳香化酶抑制剂等。
易琴田凤艳魏虹梁雁罗小平
关键词:MCCUNE-ALBRIGHT综合征他莫昔芬
MLPA-微阵列技术在Y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2008年
为了探讨MLPA-微阵列技术用于检测性染色体异常的可行性和精确性,针对Y染色体上的3个基因TSPY(p11.2)、PRY(q11)和RBMY(q11.2)设计MLPA探针,应用MLPA-微阵列技术对15例已知染色体核型的样品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各样品核型分析和PCR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和比较。结果表明,MLPA-微阵列技术对上述各基因位点的检测结果与样品染色体核型基本吻合,特别是对二例核型分析没有获得染色体结构异常信息的样品,MLPA-微阵列技术检测出Y染色体微小的缺失或指示某些未知染色体片段的信息,并与PCR检测结果完全相符。表明文章报道的MLPA-微阵列技术能够检测核型分析无法分辨的微小变化和异常,显示MLPA-微阵列技术在染色体异常分析中具有很高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相对于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染色体病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周大文管翌华许淼颜景斌黄英张敬之任兆瑞
关键词:MLPA微阵列染色体异常
Wolfram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2009年
目的Wolfram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多样。该文旨在通过探讨Wolfram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该科收治的1例患儿,结合国内报道的8例患儿从发病年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9例患儿均以1型糖尿病为首发表现,发病年龄最早3.0岁,平均为5.0岁;其中8例合并视神经萎缩,7例合并尿崩症,7例合并耳聋。视神经萎缩、尿崩症、耳聋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8.5岁,8.5岁和9.8岁;②临床诊断分类:7例同时存在视神经萎缩、耳聋、尿崩症者诊断为完全性Wolfram综合征;1例仅合并视神经萎缩,诊断为不完全性Wolfram综合征,另1例发病年龄尚早,但其哥哥为完全性Wolfram综合征;③其他表现:6例存在生长落后,4例伴有中度以上肾积水。结论Wolfram综合征患儿以1型糖尿病为首发表现,常伴有视神经萎缩、耳聋、尿崩症等多种并发症,而且出现时间不等,加强多学科的联系,可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临床漏诊和误诊。
侯凌林汉华吴莉罗小平
关键词:1型糖尿病WOLFRAM综合征青少年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37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小儿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特点。方法按照WD诊断标准,对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2~13岁)以不同器官损害为首发症状的WD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误诊情况和治疗及预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以肝功能受损为主者33例,以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者3例,同时以肝病和神经系统为主者1例。有明确家族史者2例。6例误诊患儿中误诊为肠梗阻1例,胆石症、肾炎各2例,腹泻病1例。检查角膜K-F环37例,阳性3例。实验室检查ALT>40 U/L者32例,24 h尿铜>100μg/24 h 37例,清蛋白<40 g/L 21例,铜蓝蛋白<0.2 g/L 37例。9例血氨>45μmol/L,尿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在肝损害患儿中可见乳酸和半乳糖醇,在肾损害患者中可见多种氨基酸。肝损害严重时血浆串联质谱分析可见多种氨基酸水平升高。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脾大26例,肝脏CT检查密度异常3例,头颅CT或MRI检查信号异常4例。行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提示慢性肝炎并结节性肝硬化1例。37例患儿予低铜饮食,青霉胺驱铜及葡萄糖酸锌治疗,32例明显好转,4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W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血氨、GC-MS和血浆串联质谱分析可作为反映病情的指标之一。
陈冬梅刘丽程静李秀珍周志红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血氨气相色谱质谱儿童
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无血清培养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培养方法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无血清培养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原代神经元无血清培养,按胎鼠、24 h新生鼠、5 d新生鼠及不同取材环境温度(20℃、30℃)下胰蛋白酶消化0 min、5 min、15 min进行分组。应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接种时神经元存活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所得神经元纯度,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各组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胎鼠组和24 h新生鼠组原代神经元状态良好,2组细胞纯度[(91.30±1.03)%、(89.50±1.78)%]和存活率[(98.20±0.58)%、(97.10±0.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 d新生鼠组神经元纯度为(82.00±1.25)%,存活率为(92.87±1.56)%,均低于胎鼠和24 h新生鼠组(Pa<0.05)。缩短取材操作时间,结合环境温度适当调整消化时间可提高神经元细胞纯度和细胞活性:环境温度20℃,消化15 min,30℃消化5 min,细胞存活率最高,分别为(98.20±0.58)%、(96.70±0.64)%。结论 24 h新生鼠原代神经元无血清培养操作性强、省时,优化神经元培养过程影响因素(温度、消化时间等)可提高神经元细胞的纯度和存活率。
田凤艳宁琴罗小平
关键词: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