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6053)

作品数:9 被引量:105H指数:7
相关作者:李日辉王中波张志珣蓝先洪陈晓辉更多>>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沉积物
  • 4篇表层沉积物
  • 3篇黄海北部
  • 3篇渤海东部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稀土
  • 2篇稀土元素
  • 2篇陆架
  • 2篇北黄海
  • 2篇沉积环境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类型
  • 1篇地球化学记录
  • 1篇地震剖面
  • 1篇第四纪
  • 1篇东海陆架
  • 1篇东海外陆架
  • 1篇新仙女木
  • 1篇新仙女木事件

机构

  • 6篇国土资源部
  • 6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6篇李日辉
  • 6篇王中波
  • 5篇张志珣
  • 5篇蓝先洪
  • 4篇陈晓辉
  • 3篇张训华
  • 2篇张剑
  • 2篇黄龙
  • 2篇秦亚超
  • 2篇密蓓蓓
  • 1篇孙荣涛
  • 1篇徐晓达
  • 1篇梅西
  • 1篇郭兴伟
  • 1篇李杰
  • 1篇曹志敏
  • 1篇陈珊珊

传媒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地球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Chines...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物源示踪被引量:13
2014年
为研究东海外陆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信息对于地层划分与物源分析的指示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东海外陆架西湖凹陷区SFK-1孔沉积物进行了15个稀土元素(REE)含量测定。东海外陆架 SFK-1孔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分层性,垂向上自上而下可分为8层,表明稀土元素特征对于地层划分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稀土元素分配模式表明SFK-1孔沉积物物源主要为长江和黄河, Eu异常与稀土元素总量关系判别图解和物源判别指数(PI)揭示SFK-1孔上部28.00 m以上沉积物以长江源为主,中部28.00-47.20 m沉积物以黄河源为主,下部47.20-82.90 m沉积物以长江源为主。研究表明长江从晚更新世早期到现代对东海陆架起着主要作用,而黄河物质在晚更新世晚期已开始对东海陆架沉积作用有一定影响。
蓝先洪张志珣王中波陈晓辉
关键词:稀土元素晚第四纪物源示踪东海外陆架
渤海东部和黄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与物源判别被引量:29
2016年
为了探讨渤海东部和黄海北部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渤海东部和黄海北部13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结果表明:渤海东部和黄海北部沉积物的配分模式与中国黄土的接近,与周边的鸭绿江、黄河等河流输入物质也有相似性,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周边大陆.沉积物物源判别结果显示:山东半岛近岸及其西南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该区域沉积物分布受山东半岛沿岸流及近岸潮流影响;研究区东部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与鸭绿江沉积物组成相近,表明研究区东部沉积物可能由鸭绿江供应;研究区西北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及辽宁沿岸物质输入,局部有滦河、六股河物质存在;研究区东南部物质主要来源于黄河.对沉积物稀土元素百分含量及参数特征值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将研究海域沉积物划分为4个不同的区域,分别为北黄海东部区域(Ⅰ)、山东半岛近岸周边区域(Ⅱ)、渤海东部中部区域(Ⅲ)及研究区的西北部与东南部分布区(Ⅳ).
蓝先洪李日辉密蓓蓓张志珣郭兴伟黄龙
关键词:稀土元素表层沉积物渤海东部黄海北部地球化学
晚更新世以来北黄海中部沉积物常微量元素的分布及物源识别
2015年
通过对北黄海中部DLC70-2孔沉积物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其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周边河流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它的物质来源。结果显示,可将DLC70-2孔岩心划分为6层,它们分别反映了末次间冰期(暖期)晚期以来北黄海海面波动以及沉积物物源的变化。运用因子分析、Na2O/TiO2与K2O/TiO2散点图等方法分析了DLC70-2孔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该孔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鸭绿江物质对该孔中部及底部沉积物有较明显影响;物源判别指数(PI)揭示DLC70-2孔上部32.10m以上和下部37.60~60.72m沉积物以黄河源为主,32.10~37.60m和底部60.72~70.45m沉积物以鸭绿江源为主。研究表明黄河从晚更新世早期到现代对北黄海中部沉积起着重要作用,而鸭绿江物质在晚更新世早期开始对北黄海中部沉积作用就有明显影响。
蓝先洪陈晓辉密蓓蓓李日辉秦亚超王中波
关键词:沉积物
Paleo-fluvial sedimentation on the out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2013年
Evidence from lithology,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and high-resolution X-ray fluorescence scanning data of core SFK-1 indicates tidally influenced paleo-fluvial sedimentation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on the out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The paleo-fluvial deposits consist of river channel facies and estuarine incised-valley-filling facies. Different reflections on the seismic profile across core SFK-1 suggest that the river channels shifted and overlapped. River channel deposition formed early in the LGM when sea level fell and the estuary extended to the outer shelf. Channel sediments are yellowish- brown in color and rich in foraminifera and shell fragments owing to the strong tidal influence. Following the LGM, the paleo-river mouth retreated and regressive deposition of estuarine and incised-valley-filling facies with an erosion base occurred. The river channel facies and estuarine incised-valley-filling facies have clearly different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enances.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paleo-river system on the wide shelf was reconstructed from the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CaCO3 content and Ca/Ti ratio.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further substantial constraints on the recognition of late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and land-sea interactions on the ECS shelf.
王中波杨守业张志珣蓝先洪顾兆峰张训华
关键词:河流沉积物末次盛冰期东海陆架反射地震剖面
渤海地貌类型及分布特征被引量:10
2014年
渤海属于中国封闭的陆架浅海,主要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渤中洼地以及渤海海峡组成,总称"三湾一峡一盆地",通过对相关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所获取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同时结合前人的工作成果,对渤海的地貌类型进行了重新的厘定和分类,将渤海分为三级地貌类型8种,四级地貌形态4种。同时根据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并且结合渤海沿岸河流的输沙、沿岸流的作用及波浪对海岸带的影响,对于渤海不同地貌类型分布特征进行了圈定。
徐晓达曹志敏张志珣王中波
关键词:地貌类型
晚更新世末北黄海中部硬质粘土层的形成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4
2014年
北黄海中部晚更新世末以来低海面时期发育的硬质粘土层是古环境变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文章运用沉积学、孢粉学和年代学等方法,从样品中提取出了可指示北黄海硬质粘土层成因的孢粉、藻类化石,并揭示了其记录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特征。研究表明,该硬质粘土层的形成年龄介于12602~10357cal.aB.P.之间,年代上与发生在12.9~11.6ka期间的末次冰消新仙女木气候回冷事件相吻合,与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北黄海泥炭层为同一时期的沉积,可作为新仙女木事件在北黄海陆架响应的一个重要证据。高含量淡水藻类(环纹藻、盘星藻)与香蒲的存在表明北黄海硬质粘土层的形成环境主要为淡水水域,而硬质粘土层中藜科-蒿属的存在指示其形成期间间或受到海水的影响,其上下层段海生沟鞭藻含量的增加说明硬质粘土层沉积初期及形成后期海水作用的增强,淡水藻类与陆生植物孢粉此消彼长的变化规律反映了硬质粘土层形成的阶段性特征。硬质粘土层中蒿属-香蒲-松-禾本科-单缝孢和松-蒿属-禾本科-单缝孢-香蒲孢粉组合表明研究区当时处于寒冷而湿润的环境,低地为以河流湿地为主的平原草甸,周边山地有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北黄海晚更新世末期形成的硬质粘土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期形成的硬质粘土层孢粉藻类组合中均出现高含量的淡水藻类化石,而差异性体现在前者存在一定比例的蒿属藜科植物花粉,主要由两者所处的纬度不同所致。
陈晓辉李日辉蓝先洪张训华李杰
关键词:新仙女木事件
渤海东部与黄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被引量:26
2016年
渤海东部和黄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分析揭示,沉积物主要由砂、粉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部分海域出现含砾沉积物。总体分布表现为南细北粗、东西分带的特点,形成以平行岸线的条带状分布格局为主体的南北不同的镶嵌形态,由岸及海、由北向南呈现由粗到细的分布特征。沉积物分布主要受物质来源、地形以及海洋环流控制,根据沉积物成因划分出老铁山水道-辽东-渤中浅滩砂质沉积区、山东半岛沿岸流泥质沉积区、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西朝鲜湾潮流沙脊沉积区、渤海中部泥质沉积区,并讨论了不同沉积区的沉积环境。
张剑李日辉王中波张训华黄龙孙荣涛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粒度沉积环境
渤海及邻近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及沉积分区被引量:19
2016年
通过渤海及邻域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实测数据,采用Folk三角图解分类方法,对比已有Shepard分类沉积物类型图对近岸的沉积物类型进行相应补充,编制沉积物类型图,并进行沉积分区。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砂质泥、泥质砂、粉砂和砂。根据沉积物类型分布特征、海洋环流、地形地貌及物质来源(入海河流物质影响程度),划分为4个沉积区,分别是辽东湾混合沉积区、渤海湾-莱州湾及周边泥质沉积区、老铁山水道-辽东-渤中浅滩砂质沉积区和北黄海西部泥质沉积区。渤海表层沉积物的分布受控于近源河流物质和海洋环流变化。渤海的潮流场控制泥沙输运,弱潮流区对应细颗粒沉积物沉降,强潮流控制区发育粗粒级潮流沙脊和沙席沉积。
王中波李日辉张志珣张训华张剑陈珊珊梅西
关键词:沉积物类型沉积环境
渤海东部与黄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被引量:11
2015年
为研究渤海东部及黄海北部海域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特征及与物源的关系,分析了该海域138个站位沉积物样品的常量元素含量。渤海东部及黄海北部海域沉积物常量元素Al2O3、Mg O、Na2O和TFe2O3分布基本相似;Si O2分布与Al2O3、Mg O、Na2O和TFe2O3分布相反;Al2O3、Mg O、TFe2O3、Ti O2和Na2O等元素与细粒沉积物呈正相关,Si O2与粗粒沉积物呈正相关,Ca O、Ca CO3、Mn O和K2O分布与沉积物粒度无明显正或负的相关性;北黄海东部K2O分布反映了鸭绿江物质的影响。R-型聚类分析得出3种组合类型,以Mg O、Ca O和K2O及Mn O为代表,分别对应反映陆源细粒物质输入、指示黄河和鸭绿江物质的影响和海洋自生作用。依据Q-型聚类分析特征,将调查海域沉积物划分为4个不同的地球化学分区,同时综合分析得出了Ⅰ区、Ⅱ区、Ⅲ区和Ⅳ区的沉积物运移的路径趋势。K2O/Ca O揭示黄河物质影响自南至北和自西向东呈逐渐减弱的趋势,其中研究区西南部和北黄海中西部受黄河物质影响较强,北黄海东部沉积物更多受鸭绿江物质影响。
蓝先洪李日辉张志珣王中波秦亚超陈晓辉
关键词:渤海东部黄海北部地球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