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30008)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戴克胜赵丽丽崔庆亚闫荣阮长耿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卫生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血小板
  • 3篇凋亡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细胞凋亡
  • 2篇小鼠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C
  • 1篇凋亡调控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模型
  • 1篇血小板功能
  • 1篇血小板功能影...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小板膜
  • 1篇血小板膜糖蛋...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卫生部

作者

  • 7篇戴克胜
  • 4篇赵丽丽
  • 3篇闫荣
  • 3篇崔庆亚
  • 2篇陈梦醒
  • 2篇王秀娟
  • 2篇阮长耿
  • 1篇张平平
  • 1篇杜春蔚
  • 1篇涂彧
  • 1篇张明逸

传媒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小板内蛋白激酶C活化诱导血小板发生凋亡被引量:5
2013年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血小板信号转导和粘附、聚集、释放等多种生理功能的发挥中均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报道,PKC通过激活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AM)10或ADAM17诱导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受体发生酶切,对血小板活化后产生负调控作用。那么PKC活化是否可诱导血小板凋亡进而负调控血小板功能,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血小板内PKC活化对血小板凋亡的影响。取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小板。选择PKC特异性激活剂和抑制剂,并设置不同的时间梯度和浓度梯度,与洗涤血小板共同孵育,应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PKC激活剂和抑制剂对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ψm)、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和磷脂酰丝氨酸(PS)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KC激活剂呈时间依赖性诱导血小板发生△ψm去极化;PKC激活剂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血小板内caspase-3活化裂解,而PKC抑制剂则不能诱导血小板发生△ψm去极化和PS暴露的变化。结论:血小板内PKC活化后,可以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和激活Caspase-3而诱导血小板凋亡,提示PKC可能参与调控活化血小板的凋亡过程,本研究结果对探明血小板活化的负调控功能及PKC活化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具有意义。
赵丽丽陈梦醒张明逸戴克胜
关键词:血小板蛋白激酶C
血小板凋亡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止血和形成血栓,也参与调控动脉粥样硬化、肿瘤转移和炎症反应的发生。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异常是血小板相关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赵丽丽阮长耿戴克胜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数量生理功能炎症反应肿瘤转移疾病发生
C57BL/6J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构建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建立C57BL/6 J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的接种方式、细胞接种数量和成瘤周期。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1)取6~8周龄,雄性小鼠18只,随机分三组,每组6只,分别采取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方式,每只小鼠注射100μL(3×10~6个细胞)B16F10细胞悬液,2周后,解剖小鼠并观察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2)分3组,同上,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10~6个细胞、1×10~6个细胞、3×10~5个细胞,2周后,解剖小鼠并观察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3)分3组,同上,尾静脉注射1×10~6个细胞,分别于1周、2周、3周解剖小鼠,观察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结果 1)尾静脉注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小鼠发生肺转移的成功率为100%,而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未发生肺转移。2)接种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数量为1×10~6时,发生肺部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数量适中;接种细胞数量为3×10~6时,发生肺部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数量过多;接种细胞数量为3×10~5时,发生肺部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数量较少。3)尾静脉注射1×10~6个小鼠黑色素瘤细胞,饲养2周后,可以观察到黑色素瘤细胞明显的肺部转移,且不会导致小鼠死亡;饲养3周,黑色素瘤细胞肺部转移数量过多,且小鼠死亡过半;饲养1周,黑色素瘤细胞肺部转移数量较少。结论经尾静脉注射1×10~6个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生长2周时间,为构建C57BL/6 J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推荐方法。
孟星君李孝东刘俊周康熙崔庆亚胡仁萍闫荣戴克胜
关键词:C57BL/6肺转移
抗血小板GPⅠbα抗体诱导建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抗体AN51、R300建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动物模型。方法将20只6-8周豚鼠和裸鼠分别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5只。豚鼠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静脉注射0.2 μg/g IgG和0.05、0.1、0.2 μg/g AN51,裸鼠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0.2 μg/g IgG和0.05、0.1、0.2 μg/g R300。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对豚鼠和裸鼠行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水平。结果①静脉注射AN51后5 min,0.05、0.1、0.2 μg/g AN51组豚鼠血小板计数分别减低0-5%、50%-60%、70%-80%,0.2 μg/g组下降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腹腔注射R300后6 h,0.05、0.1、0.2 μg/g R300组裸鼠血小板计数分别下降20%-30%、60%-70%、80%-90%,0.2 μg/g组下降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每天1次持续注射0.2 μg/g R300 1-2周的裸鼠出现典型ITP出血症状(全身大量瘀点、瘀斑,多见于四肢、头部和腹部)。结论0.2 μg/g AN51静脉注射、0.2 μg/g R300腹腔注射可以分别建立豚鼠、裸鼠ITP模型。
周康熙闫荣陈梦醒刘俊崔庆亚胡仁萍刘艳彩张阳阮长耿戴克胜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FeCl_3损伤小鼠肠系膜小动脉血栓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FeCl_3损伤小鼠肠系膜小动脉血栓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下腔静脉获取C57Bl/6小鼠全血,用Calcein-AM标记洗涤血小板,将荧光标记的血小板输入受体鼠眼球后静脉窦,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实验分为回输血小板数1×10~7、1×10~8和2×10~8 3组;小鼠的周龄分为3-6、6-10和>10周3组;FeCl_3浓度分为6%、12%、24%、48%4个组。血管堵塞时间在10-20 min内,且栓子形成后15 s不脱落即为此模型建立成功。观察回输血小板的数量、小鼠的周龄、FeCl_3的浓度、滤纸片的大小等因素对建立肠系膜小动脉血栓模型的影响。结果:3-6周龄雄鼠血管堵塞时间为16 min,时间相比6-10周的(25 min)短(P<0.05),>10周(38 min)短(P<0.01);1×10~8和2×10~8的回输血小板数血管堵塞时间约15-18min,时间相比1×10~7(30 min)的短;6%和12%的FeCl_3的血管堵塞时间在15-20 min之间,但是24%和48%的FeCl_3一般在10 min以内就会出现血管堵塞现象。结论:FeCl_3损伤的小鼠肠系膜小动脉血栓模型的成功建立受很多因素影响。3-6周龄C57Bl/6雄鼠、回输血小板数(1-2)
张阳闫荣崔庆亚田璟鸾戴克胜
关键词:血小板FECL3小鼠
他克莫司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在体外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18~25岁、2周内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制备洗涤血小板,分别加入0.06、0.6、6、60、120、240 μmol/L他克莫司,37℃孵育2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线粒体跨膜电位和P-选择素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小板凋亡蛋白的表达,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改变.结果 0.06 μmol/L他克莫司可以促进胶原蛋白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瑞斯托霉素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没有影响.120、240 μmol/L他克莫司引起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凋亡蛋白的表达.结论 高浓度的他克莫司可引起血小板凋亡;0.06μmol/L(相当于50 ng/ml血药浓度)的他克莫司按刺激剂不同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不同.
杜春蔚王秀娟赵丽丽戴克胜
关键词:他克莫司流式细胞术血小板聚集细胞凋亡
活性氧参与血小板凋亡调控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活性氧在血小板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健康人洗涤血小板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辛可卡因和凝血酶单独或联合处理.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性氧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Ψm)的改变,用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NAC+辛可卡因组活性氧荧光值低于单用辛可卡因组(0.66±0.11对1.06±0.08,P=0.001),NAC+凝血酶组活性氧荧光值低于单用凝血酶组(0.45±0.05对0.71±0.11,P=0.001).②NAC+辛可卡因组线粒体膜电位正常的血小板百分数高于单用辛可卡因组[(86.30±9.37)%对(13.52±3.01)%,P=0,000],NAC+凝血酶组高于单用凝血酶组[(93.00±3.03)%对(76.58±5.28)%,P=0.000].③单用辛可卡因组caspase-3活化后的裂解片段明显多于DMSO对照组,NAC+辛可卡因组caspase-3活化后的裂解片段明显减少.④NAC+辛可卡因组Bcl-xL的表达较单用辛可卡因组明显增多,NAC+凝血酶组Bcl-xL的表达高于单用凝血酶组.结论 NAC对辛可卡因或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活性氧的调控而实现的.
王秀娟张平平赵丽丽涂彧戴克胜
关键词:活性氧N-乙酰半胱氨酸血小板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