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520)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洪连汪敏桑茜袁虹霞王振跃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棉花
  • 5篇棉花黄萎病
  • 5篇棉花黄萎病菌
  • 5篇黄萎病
  • 5篇黄萎病菌
  • 5篇病菌
  • 4篇轮枝
  • 4篇轮枝菌
  • 4篇大丽轮枝菌
  • 2篇致病力
  • 1篇毒素
  • 1篇致病机理
  • 1篇致病力分化
  • 1篇致病力分化研...
  • 1篇致病相关基因
  • 1篇农杆菌
  • 1篇农杆菌介导
  • 1篇农杆菌介导转...
  • 1篇子机
  • 1篇分化研究

机构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汪敏
  • 5篇李洪连
  • 3篇桑茜
  • 1篇杨凤祥
  • 1篇邢小萍
  • 1篇王振跃
  • 1篇房卫平
  • 1篇马奇祥
  • 1篇马宗斌
  • 1篇袁虹霞
  • 1篇丁胜利
  • 1篇焦睿
  • 1篇李小萍
  • 1篇赵杨
  • 1篇赵静

传媒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棉花学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被引量:11
2011年
阐述了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蛋白酶和毒素在致病中的作用及微菌核形成机制,全面分析了基因组学途径、RNA干涉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等真菌功能基因组学技术在大丽轮枝菌致病分子机理研究上的进展。
汪敏焦睿邢小萍房卫平李洪连
关键词:棉花大丽轮枝菌致病机理RNA干涉农杆菌介导转化
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致病缺陷突变体筛选被引量:6
2014年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侵染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而其致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此,以强致病力落叶型黄萎病菌FGH2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构建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并进行致病缺陷突变体的筛选。当农杆菌与黄萎病菌分生孢子浓度比为250∶1、承载介质为NC膜、乙酰丁香酮浓度400μmol/L、共培养时间48h时,转化效率高达每106个分生孢子产生612.5个转化子。通过采用优化后的转化体系,构建了含1 200个T-DNA插入转化子的棉花黄萎病菌突变体库。利用苗期分生孢子蘸根法测定300个转化子在棉花幼苗上的致病力,获得3个致病力显著降低的突变体181、546、1009,其中546的微菌核形成能力丧失,1009的微菌核形成能力明显下降。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及微菌核形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谷素静汪敏桑茜赵静李洪连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T-DNA插入突变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分离及敲除载体的构建
2015年
利用分生孢子蘸根法筛选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转化体库,获得了1个致病力减弱的突变体V546,该突变体在PDA平板上不产生微菌核。利用hi TAIL-PCR技术,获得了突变体V546 T-DNA插入的侧端序列。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在大丽轮枝菌基因VDAG_07282.1的编码区。
李小萍汪敏赵杨丁胜利李洪连马宗斌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致病相关基因
河南省不同地区棉花黄萎病菌分离物致病性及其毒素致萎活性测定被引量:13
2010年
在河南省不同地区分离并鉴定33株棉花黄萎病菌分离物,并进行了致病力和粗毒素致萎活性测定。致病力结果表明,河南省棉花黄萎病菌分离物可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型,分别占48.5%、21.2%、30.3%。河南省同一地区内不同分离物间致病力差异明显。粗毒素致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萎病菌强致病力分离物分泌的粗毒素对棉苗的致萎力较强,弱致病力分离物分泌的粗毒素对棉苗的致萎力较弱,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型分离物在72h时对棉苗的平均致萎指数分别为63.82、52.38、45.83。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不同分离物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黄萎病菌分离物分泌的粗蛋白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且与其所致的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桑茜袁虹霞王振跃李洪连汪敏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致病力毒素
河南省棉花黄萎病菌培养特性与致病力分化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从河南主要产棉区发病棉株中分离35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根据致病力测定结果,将河南黄萎病菌菌株和2个对照菌株划分为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3种类型,分别占24.3%、54.1%和21.6%。通过对其培养性状的测定发现,各地棉花黄萎病菌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和微菌核形成能力等培养性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数菌株为菌核型,占70.3%,少数为中间型和菌丝型,分别占21.6%和8.1%。不同培养类型的菌株致病力也不同,以菌丝型的菌株致病力最强,菌核型次之,中间型最弱。研究还发现,不同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间致病力也有一定差异。
杨凤祥桑茜马奇祥李洪连汪敏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