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EL0403)

作品数:1 被引量:15H指数:1
相关作者:欧林坚张玉宇齐雨藻谢学东李扬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赤潮
  • 1篇多环
  • 1篇中国海
  • 1篇中国海域
  • 1篇水体
  • 1篇球形棕囊藻
  • 1篇棕囊藻
  • 1篇近岸
  • 1篇近岸水体
  • 1篇海域

机构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天津市水产研...
  • 1篇广东省海洋与...

作者

  • 2篇李扬
  • 2篇齐雨藻
  • 1篇王华接
  • 1篇吕颂辉
  • 1篇李秀梅
  • 1篇袁东星
  • 1篇谢学东
  • 1篇张玉宇
  • 1篇欧林坚

传媒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及其在中国海域的赤潮
<正>自1997年在我国广东饶平海域、福建泉州海域发生球形棕囊藻赤潮(Phaeocystis globosa)以来,我国海域逐渐发生此类有溶血性毒素(haemolisin)藻类的赤潮。 1998年、1999年在广东饶平,...
齐雨藻李秀梅袁东星李扬王艳陈菊芳
文献传递
广东珠海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赤潮事件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多环旋沟藻Cochlodinium polykrikoides赤潮在全球频繁爆发。2006年10-11月间,在广东珠海海域爆发的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赤潮则较为少见。双胞旋沟藻赤潮发生于富营养的近岸水体,赤潮发生区内水温变化范围23.41-27.54℃,盐度变化范围15.49-17.92。双胞旋沟藻的细胞密度随温度和盐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最高细胞密度达1.6×106个.L-1。在赤潮发生后期,海区水温下降及群落中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数量的上升,可能是导致双胞旋沟藻赤潮衰亡的重要原因。
欧林坚张玉宇李扬王华接谢学东荣志明吕颂辉齐雨藻
关键词:赤潮近岸水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