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304)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袁林江南亚萍张婷婷郁娜李贺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除磷
  • 5篇脱氮
  • 4篇生物除磷
  • 4篇SBR
  • 3篇污泥
  • 3篇聚磷
  • 3篇聚磷菌
  • 2篇生物除磷系统
  • 2篇生物脱氮
  • 2篇硝化
  • 2篇化学除磷
  • 2篇好氧
  • 2篇反硝化
  • 2篇分选
  • 2篇分选技术
  • 2篇产乳
  • 2篇除磷系统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亚硝酸

机构

  • 14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安热工研究...
  • 1篇陕西工商职业...
  • 1篇机械工业勘察...

作者

  • 11篇袁林江
  • 3篇南亚萍
  • 1篇王茹
  • 1篇郁娜
  • 1篇陈勇
  • 1篇魏萍
  • 1篇李贺
  • 1篇杨睿
  • 1篇李蓉
  • 1篇张婷婷
  • 1篇李剑
  • 1篇贺峰
  • 1篇王洋

传媒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黄色葡萄球菌聚磷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在厌氧/好氧交替环境下,对一般不认为是典型聚磷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纯菌的释磷、聚磷行为和碳源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其对实际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正常好氧条件下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改为厌氧培养5h后就有明显的释磷行为;在紧接下来转为好氧培养时会快速吸磷,6h时的吸磷量达水中总磷的65%,菌体含磷量由之前的0.98%增加到2.30%.染色观察显示,厌氧培养后菌体内聚羟基丁酸(PHB)颗粒显著增多,转为好氧培养后胞内聚磷颗粒增多.经过厌氧/好氧交替运行4个周期后菌体的含磷量就由初期的0.8%增至4.6%,但每个环境交替周期内吸磷量并未显著增加,且在厌氧/好氧交替的第1个周期,金黄色葡萄球菌即具有明显释磷、吸磷行为.该菌在厌氧阶段可利用包括蛋白胨、葡萄糖等大分子有机物在内的多种碳源释磷;其对实际生活污水磷的去除率高达98.2%.因此,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典型的聚磷菌特征,其聚磷时可利用的碳源可以是VFAs之外的蛋白质和葡萄糖,且其聚磷能力不需要诱导,是其与生具有的本性.
南亚萍袁林江王洋
关键词:聚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除磷
两种生物除磷系统活性污泥中除磷菌的甄别——淀粉-缺氧/好氧交替与乙酸盐-厌氧/好氧交替系统
2022年
为了直接识别出污泥中的聚磷细菌和其种属,本研究采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FACS)对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缺氧/好氧序批式活性污泥(SBR)系统(R1)的缺氧末期和好氧末期以及以乙酸盐为唯一碳源的厌氧/好氧SBR系统(R2)的好氧末期污泥的聚磷细菌进行了原位分选,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了分选后细菌的种属.结果表明,在R1中,缺氧期和好氧期均进行生物除磷,且缺氧期吸磷量大于好氧期.R2中发生着厌氧期释磷、好氧期大量吸磷的传统生物除磷.利用FACS在R1和R2污泥中均分选得到106个相对纯度为85%的具有聚磷颗粒的细菌.测序结果表明,在R1系统中,缺氧段优势的聚磷菌属为Halomonas(37.75%)、unclassified Brucellaceae(14.15%)、Pseudomonas(6.49%)、unclassified Chlamydiales(0.027%)和Sphingopyxis(0.007%);好氧段优势聚磷菌属为Halomonas(19.72%)、unclassified Brucellaceae(14.62%)、Pseudomonas(14.28%)、unclassified Comamonadaceae(0.046%)、unclassified Acidobacteria Gp3(0.036%)和Ferruginibacter(0.026%).R1系统中unclassified Chlamydiales和Sphingopyxis仅仅在缺氧条件下具有聚磷功能,而unclassified Comamonadaceae、unclassified Acidobacteria Gp3和Ferruginibacter仅在好氧条件下才具有聚磷功能.在R2系统中,优势聚磷菌群为Dechloromonas(11.06%)、unclassified Anaerolineaceae(9.29%)、unclassified Bacteroidetes(7.44%)、unclassified Gammaproteobacteria(7.34%)以及Acinetobacter(0.31%).这意味着在新型的除磷系统(R1)中,参与除磷过程的细菌包括好氧,缺氧和兼性缺氧聚磷细菌,而在传统的除磷系统(R2)中,参与除磷过程的细菌仅为好氧聚磷细菌.
周旭红袁林江陈希杨睿杨睿南亚萍南亚萍陈勇
关键词:聚磷菌SBR
连续流系统中好氧段及沉淀段对污泥及其缺氧段脱氮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在好氧段3种溶解氧(DO)[3. 0~3. 5 mg·L^-1(Ⅰ阶段)、2. 0~2. 5 mg·L^-1(Ⅱ阶段)和1. 5~2. 0 mg·L^-1(Ⅲ阶段)]的A2/O实验系统,考察了本段及后续沉淀阶段污泥的变化,以及对系统缺氧段反硝化的影响,并与DO为1. 5~2. 0 mg·L^-1的缺氧-好氧(A/O)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沉淀阶段污泥开始发生反硝化作用,脱氮碳源由内、外碳源同时提供;沉淀污泥优先利用外碳源进行反硝化;好氧段DO为1. 5~2. 0 mg·L^-1时,沉淀阶段污泥的硝酸盐还原酶活力及反硝化活性最强,此时A2/O系统缺氧段的反硝化效果也最佳;在与A2/O系统相同污泥负荷下的A/O系统中,好氧段后污泥中细菌胞内残留的PHB含量要高于A2/O系统;A2/O系统沉淀段污泥的反硝化活性高于A/O系统,其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是A/O系统的1. 08倍;该污泥回流后,尽管硝态氮充分但A/O系统缺氧段反硝化效果却较A2/O系统差;沉淀阶段污泥的脱氮性能直接关系到缺氧段反硝化效果.因此,本研究认为在保证沉淀污泥反硝化不严重影响泥水分离的前提下,污水生物脱氮工程中应适当控制好氧段运行、维持沉淀池污泥适当反硝化来提升系统的脱氮效能,而不能仅仅是考虑控制缺氧段.
薛欢婷袁林江刘小博孙恒锐
关键词:生物脱氮活性污泥反硝化作用
Na^+对铁盐化学去除含腐殖酸污水中磷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常规化学混凝实验,同时借助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QCM-D)考察了不同Na^+含量下含腐殖酸(HA)污水中磷的铁盐化学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当Na^+的浓度从0增大到50 mmol/L时,反应体系除磷率逐渐增加。由于电荷屏蔽、电中和作用和吸附配合作用使得HA与铁盐溶液表面所带净电荷量减少,削弱了HA与铁盐溶液之间的静电斥力,促进了铁盐在HA表面吸附质量的逐渐增大,HA-铁盐配合产物反应层表面的PO_4^(3-)-P吸附质量不断增加。当Na^+的浓度继续增大到100 mmol/L时,反应体系除磷率逐渐下降。由于静电斥力不断增大,减缓了反应物之间的吸附作用,吸附在HA表面的铁盐质量因此降低,此时HA-铁盐配合产物反应层表面的PO_4^(3-)-P吸附质量不断减小。
任绵绵袁林江赵治国孙恒锐
关键词:化学除磷腐殖酸
固原市100 t/d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被引量:1
2017年
详细介绍了固原市100 t/d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设计内容。本工程选用MVC(机械蒸发浓缩)+DI(去离子)主体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运行期间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要求。本工艺对小规模以及分期建设的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李蓉贺峰
关键词: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
SBR中基质降解特性及动力学模型研究
2015年
针对现行SBR工艺设计中主要参数的选取仅凭经验或参照连续流系统的设计方法而忽视了序批式反应器自身生物降解的特点、造成设计计算上一定偏差的问题,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SBR反应器中对不同运行阶段的基质降解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推导出在缺/厌氧阶段以及好氧曝气阶段基质降解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分别为S[a?Si1?S0]?-5.654×10-6 Xt(缺氧/厌氧段)和S0′?101.662 5 10-5Xt(好氧段),同时提出了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求定方法,并用实际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与实际SBR运行结果高度吻合、模型有效.这些模型为今后SBR工艺设计计算提供了适宜的设计依据和模型参数.
袁林江李剑柴璐
关键词:SBR动力学模型
有机物特性对AAO系统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研究了不同进水混合型有机物组成下AAO系统中活性污泥菌群结构演替规律以及微生物胞内、胞外聚合物的变化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中有机物全部为溶解态时,污泥沉降性能最佳,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为70 m L·g^-1,且优于进水有机物以溶解态为主(SVI=120 m L·g^-1)和以颗粒态为主(SVI=280 m L·g^-1)的系统.根据菌群结构分析可知Thiothrix、Chryseolinea和Trichococcus这3种菌属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其中颗粒态有机物可促进Trichococcus的生长,而溶解态有机物可促进Thiothrix和Chryseolinea的生长.此外,菌群结构的改变也对胞内及胞外聚合物的变化有重要影响,从而加剧污泥沉降性能改善或恶化的进程.较高的溶解态有机物含量可提高胞内聚合物贮存能力,并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同时,污泥沉降性能也与松散附着胞外聚合物(loosely bou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LB-EPS)中多糖、蛋白质和Zeta电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刘小博袁林江陈希薛欢婷
关键词:有机物污泥沉降性能菌群结构胞内聚合物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化学除磷沉淀特性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5年
通过对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进水、厌氧池上清液、二沉池出水、污泥浓缩水、污泥脱水进行FeCI3·6H2O、PAC除磷实验,并以FeCI3·6H2O为沉淀剂对厌氧池上清液从pH、Fe/P摩尔比、腐殖酸、挥发性脂肪酸(VFA)等因素进行批次实验分析磷去除状况。实验显示,三氯化铁、PAC对进水除磷效果不佳,厌氧池上清液用FeCI3·6H2O为沉淀剂时磷去除率较低,二沉池出水、污泥浓缩水以及污泥脱水用FeCI3·6H2O、PAC时其正磷去除率均可达到80%左右。通过对比不同pH值、Fe/P摩尔比、腐殖酸和VFA浓度对厌氧池上清液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5,Fe/P=1.3时磷的去除效果达到78%以上,腐殖酸浓度对磷去除率影响不大,VFA在低于10 mg/L和高于60 mg/L时对磷去除率影响较大。
郁娜袁林江吕景花
关键词:三氯化铁化学除磷
不同碳源下缺氧/好氧连续流系统生物除磷效果及其机理被引量:5
2021年
为了考察前期发现的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缺氧好氧生物脱氮系统对含多种有机物的废水中磷的脱除,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已能稳定生物除磷(除磷率达72%)的缺氧好氧连续流生物脱氮系统中,改变进水碳源组成及浓度,测定了系统对磷去除的变化、分析了系统除磷与进水碳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进水中淀粉浓度保持为400 mg·L^(−1)(以COD计,下同)、添加入葡萄糖或者蛋白胨与全脂奶粉混合物使得进水的COD分别提高至500 mg·L^(−1)和600 mg·L^(−1),当投加葡萄糖后,缺氧段污泥中糖原含量由282.9 mg·g^(−1)增加至312.3 mg·g^(−1),而液相中乳酸量减少,最终系统除磷率降低;投加蛋白胨与全脂奶粉混合物后,缺氧段液相中乳酸量和污泥对磷的摄取量与改变前均相差不大;在淀粉量不变、增加进水COD的条件下,无论投加的是葡萄糖还是蛋白胨-奶粉混合物都不能够再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在保持进水总COD不变(400 mg·L^(−1))时,减少进水中淀粉量至300、200和100 mg·L^(−1),并相应增加葡萄糖或蛋白胨与全脂奶粉混合物(1∶1),随着进水淀粉浓度的降低,6种碳源对应系统的除磷率均有所降低;相对地,当进水葡萄糖100 mg·L^(−1)、淀粉为300 mg·L^(−1)时,系统除磷效果最高,摄磷量为2.9 mg·L^(−1),吸磷速率为0.95 mg·(g·h)^(−1)。以上结果表明,该系统是依靠缺氧段对淀粉碳源发酵产生的乳酸来进行超量摄磷,但蛋白类碳源不能被发酵产乳酸,因而无助于系统除磷;在淀粉碳源充足(400 mg·L^(−1)COD)下,增加葡萄糖碳源,不利于除磷。而在淀粉不足时,增加葡萄糖可补充碳源有利于除磷。
王骞袁林江陈希魏萍魏萍孟元
关键词:生物除磷糖原
回流污泥缺氧时间对A^2O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研究在A^2O工艺回流管道上增设污泥缺氧池,降低回流污泥中携带的NO_3^--N含量,改变回流污泥在污泥缺氧池中的不同的停留时间(SRT),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结果表明,当SRT分别为0、20、40、60 min时,污泥缺氧池中的NO_3^--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23、3.49、2.04、0.77 mg/L。COD为31.03、20.17、16.54、17.16 mg/L。随着污泥在污泥缺氧池中时间增长,NO_3^--N含量和COD都有所降低。而整个系统对应的COD去除率为88.26、91.21、93.12、92.75%;TN去除率为83.48、88.87、91.30、91.76%;TP的去除率为77.60、80.67、83.62、80.29%。在SRT为40min时,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最佳。
余宏刚袁林江
关键词:回流污泥脱氮除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