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IUMKY201002)

作品数:4 被引量:114H指数:4
相关作者:丁海燕李青春刘一玮程丛兰高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天津市气象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暴雨
  • 2篇中尺度
  • 2篇海风锋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系...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汽
  • 1篇水汽含量
  • 1篇水汽特征
  • 1篇强降水
  • 1篇切变
  • 1篇切变线
  • 1篇夏季
  • 1篇夏季暴雨
  • 1篇局地
  • 1篇局地强降水
  • 1篇廓线
  • 1篇雷达
  • 1篇雷达风廓线
  • 1篇极端暴雨

机构

  • 3篇中国气象局北...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2篇天津市气象台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3篇李青春
  • 2篇刘一玮
  • 2篇丁海燕
  • 1篇东高红
  • 1篇付宗钰
  • 1篇孙晓磊
  • 1篇郑祚芳
  • 1篇高华
  • 1篇赵玮
  • 1篇易笑园
  • 1篇沈永海
  • 1篇程丛兰
  • 1篇楚艳丽
  • 1篇张义军

传媒

  • 2篇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第28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偏东风对北京夏季极端暴雨天气形成的作用研究
本文通过对2006年-2010年北京夏季暴雨天气过程的统计分析得出,多数情况下低层(边界层)辐合系统是降水天气的启动系统,当有中高层天气系统的密切配合时,极易产生极端暴雨天气。地面(近地面层)低涡、倒槽、东高西低等的辐合...
李青春
关键词:暴雨雷达风廓线
文献传递
城市热岛与海风锋叠加作用对一次局地强降水的影响被引量:23
2013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天津255 m气象塔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VDRAS反演资料及中尺度TJ-WRF模式输出资料,对2010年8月16日天津城区出现的一次局地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城市热岛与海风锋叠加作用对此次局地强降水的触发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局地强降水发生在低层槽后弱的反环流条件下,具有明显的γ中尺度对流降水特征;城市热岛效应能造成局地的热力不均匀,这对形成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非常有利。海风锋由岸边向市区移动中与中尺度辐合线相遇,能激发局地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产生强对流天气。城市热岛对海风锋的移动有明显阻挡作用;当海风锋移到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区域附近时,其后侧气流会出现明显分支绕流和爬升现象,而且两者相遇处的辐合上升运动会迅速加强.这为该地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及雷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力条件。中尺度TJ-WRF模式可以很好地模拟出这一现象。
东高红刘一玮孙蜜娜戴云伟
关键词:城市热岛海风锋局地强降水
一次海风锋触发的多单体雹暴及合并过程的观测分析被引量:29
2012年
综合利用雷达、SAFIR3000三维闪电定位系统、微波辐射仪和加密气象自动站等多种观测资料,针对一次与海风锋有关的多单体雷暴造成的大冰雹事件,通过雷达图像和多种雷达、闪电参量的定性、定量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地面局地不稳定区配合湿冷的海风锋是触发雷暴并促进其发展的机制,局地背景条件对雹暴发生的预警时间达2h。(2)γ中尺度或小的β中尺度对流单体间的合并主要出现了2种类型,即独立型合并和喂养型合并。对流单体合并时,云桥有时在单体间的中空(4—6km)、有时在高空(9—10km),而二者成因的物理机制截然不同。(3)独立型合并的瞬间(约12min内),雷暴整体上升的发展趋势受到抑制;合并后,上升重新加强发展。降雹和云闪频数峰值出现在独立型合并之后,而喂养型合并处在雷暴消亡阶段,闪电频数平稳下降。(4)雷达参量Zmax、Zmean15、V40、V50等可以定量地描述雹暴三维结构变化,并且,能间接地反映云体发展空间大小、上升气流强弱、水成物粒子多少及其相态。雷达参量V40-Fup、V40-Fdown、SET11能描述合并、降雹、闪电活动时雷暴结构变化。
易笑园张义军沈永海刘一玮孙晓磊
关键词:海风锋
利用北京GPS监测网分析夏季暴雨的水汽特征被引量:16
2012年
利用覆盖北京地区的地基GPS水汽监测网数据反演的地基GPS大气柱水汽含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分析了2009年7月3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大气柱水汽含量的水平分布特征;利用高空、地面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加密气象自动站观测资料计算地面和高空比湿,结合温度、风等物理量分析3次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大尺度水汽输送和中尺度局地辐合作用;对最大降水强度以及降水量的时间变化的分析表明:3次降水落区分布特征与降水前期大气柱水汽含量高值的水平分布较为一致;大气柱水汽含量曲线变化特征与各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密切相关,大气柱水汽含量的大小与水汽来源密切相关;降水前4小时内大气柱水汽含量出现陡增,线性增速大于1.1mm/h,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大气柱水汽含量峰值出现后的1~2h。
丁海燕李青春郑祚芳楚艳丽陈小雷
关键词:切变线
北京一次冬季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数值分析被引量:54
2011年
回流天气是华北地区冬、春、秋季节产生降雨(雪)的主要天气类型,预报员常常因对回流天气系统结构特征认识不足和诊断失误而导致预报的失败,是降雨(雪)预报的难点和重点。利用北京地区高分辨率快速循环同化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BJ-RUC)对2010年1月2—3日一次典型的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数值模式的模拟能力,研究各层主要影响系统结构特征及形成暴雪的关键性条件,探讨典型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机理。主要结论为:数值模式对此次暴雪过程的近地面回流冷空气、中低层低值系统及变化特征、主要降雪时段和降雪量模拟效果较好,对降雪落区的模拟存在一定偏差。低层回流偏东风遇到地形后引起垂直运动主要在低层800 hPa以下,所产生的降雪量不大,而其与上游850~700 hPa低涡系统发展东移其前部的上升运动汇合所形成的大范围、深厚、强烈的上升运动是产生明显降雪的关键性条件。上游低涡系统前部西南暖湿气流相对应的大湿度区移近是产生较强降雪的重要条件。持续的低层回流冷空气湿度较大,对于低层大气起到水汽输送的作用。回流冷空气使低层大气维持长时间的水汽输送并与其上层东移的大湿度区相结合,增加湿层厚度,有利于降雪持续而形成较强降雪。降雪开始时间和降雪强度的变化与对流层中下转偏南风的时间和偏南风风速增大有关。
李青春程丛兰高华丁海燕
关键词:暴雪数值模拟
0623北京大暴雨过程观测分析及成因初探
2011年6月23日下午到夜间,受蒙古东移低涡天气过程影响,北京地区出现了强雷雨天气过程,局部地区降雨量达到大暴雨标准。此次大暴雨过程具有突发性、局地性、短历时和高雨强等特点。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自动...
赵玮付宗钰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