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12130116)

作品数:10 被引量:87H指数:7
相关作者:高阳芦璐葛汝村芦琳姚艳粉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交通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压
  • 7篇高血压
  • 6篇血栓
  • 4篇纤溶
  • 3篇血栓前状态
  • 3篇血栓形成
  • 3篇原发性
  • 3篇栓前状态
  • 3篇凝血
  • 3篇分子
  • 3篇分子标志
  • 3篇分子标志物
  • 3篇标志物
  • 2篇选择素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深静脉血栓形...
  • 2篇纤溶系统
  • 2篇磷脂抗体
  • 2篇脑梗

机构

  • 7篇山东省交通医...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3篇芦璐
  • 2篇葛汝村
  • 2篇芦琳
  • 2篇高阳
  • 1篇胡浩然
  • 1篇刘培强
  • 1篇张甦颖
  • 1篇候明
  • 1篇姚艳粉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D-dimer、P-selectin、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复发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血D-二聚体(D-dimer)、P-选择素(P-selectin)及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初发患者71例,复发患者29例,另外选择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血D-二聚体、P-选择素及抗心磷脂抗体,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结果对照组的血D-二聚体、P-选择素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分别为(171.2±37.3)ng/ml,(15.3±8.6)μg/L和15例;观察组血D-二聚体、P-选择素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分别为(397.5±49.1)ng/ml,(31.5±10.9)μg/L和56例;观察组血D-二聚体、P-选择素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再发组的血D-二聚体、P-选择素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均明显高于初发组(P<0.05)。结论血D-二聚体、P-选择素及抗心磷脂抗体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复发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其监测指标。
芦璐房淑欣胡浩然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P-选择素抗心磷脂抗体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测定100例老年EH患者及10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片段1+2(F1+2)的含量,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老年EH病人血浆vWF、GMP-140、Fg、F1+2含量、PAI-1活性、血黏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AT、t-PA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随着血压水平升高,PTS标志物水平变化越明显。结论PTS与老年EH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芦璐高辉葛汝村宗俊学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及临床意义——附100例报告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测定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100名老年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vWF:Ag)、血浆P-选择素、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酶原片段1+2(prothrombin fragment1+2,F1+2)的含量,抗凝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活性,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老年Ⅱ、Ⅲ级高血压组病人血浆中vWF:Ag、P-选择素、Fg、F1+2的含量、PAI-1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抗凝血酶、t-PA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老年Ⅱ、Ⅲ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高凝状态及抗凝和纤溶活性的降低,即PTS。因此,对这类病人应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便早期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芦璐韩晔葛汝村
关键词:高血压血栓前状态P-选择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前状态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测1 0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PTS分子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的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活性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vWF、GMP-140、11-DH-TXB2、FIB含量及PAI-1活性和血粘度均明显升高,而AT含量、t-PA活性均明显下降(均为P<0.01)。随着血压水平升高,PTS标志物水平变化越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PTS,PTS与其病情进展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芦璐姚艳粉宗俊学
关键词: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血栓形成标志物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pretbrombotic state,PTS),并探讨PTS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发色底物法、凝固法等检测手段,检测了1 0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00例健康成人的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含量、血栓素B2(TXB2)含量、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含量和活性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2级高血压组及3级高血压组患者血浆TXB2、Fib水平、PAI-1含量及活性、血黏度均显著升高(P<0.01);而6-K-PGF1α含量、t-PA含量及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PTS,PTS与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发展,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芦璐宗俊学高阳
关键词:高血压血栓形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液流变学
老年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功能改变及意义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测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及100例健康老年对照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及抗凝血酶(AT)、蛋白S(PS)、蛋白C(P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活性,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浆vWF:Ag、GMP-140、FIB含量、PAI-1活性均明显升高,而AT、PS、PC、t-PA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失衡,这与其病情进展及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芦琳杨健军张甦颖宗俊学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死凝血抗凝纤溶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活化蛋白C与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我国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因子(LA)及抗活化蛋白C(APCR)的相关关系。方法:以ELISA法检测ACA(IgG,IgM,IgA);APTT法检测LA;APTT+/-APC法检测APCR;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FVLeiden变异。结果:DVT组患者抗磷脂抗体(APA)、APCR的总阳性率分别为34.7%、5.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A阳性组APCR阳性率(12%)明显高于APA阴性组(2.1%),4例APCR阳性患者中有3例APA阳性,并能被血小板磷脂纠正,未检测到凝血因子Ⅴ(FⅤ)Leiden突变。结论:抗磷脂蛋白抗体及其产生获得性APCR是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芦璐候明高阳
关键词:血栓形成抗磷脂抗体抗活化蛋白C
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测定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及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测100例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内皮素-1(ET-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GMP-140、11-DH-TXB2、FIB、t-PA、PAI-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失衡,这与其病情进展、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检测、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高阳芦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凝血纤溶
高血压病及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改变及意义
2006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及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测100例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内皮素-1(ET-1)、α-颗粒膜蛋白(GMP-140)、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ET-1、GMP-140、11-DH-TXB2、FIB、t-PA、PAI-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失衡,并与病情进展,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芦璐刘培强宗俊学
关键词:高血压病缺血性脑卒中凝血纤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