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30531)

作品数:10 被引量:145H指数:6
相关作者:蒋新杨兴伦王芳卞永荣魏海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污染
  • 4篇土壤
  • 3篇降解
  • 2篇多环芳烃
  • 2篇生物有效
  • 2篇生物有效性
  • 2篇污染场地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淋洗
  • 2篇氯苯
  • 2篇糊精
  • 2篇DDT
  • 1篇对二氯苯
  • 1篇有机氯
  • 1篇有机氯农药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正丙醇
  • 1篇溶剂提取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黄石理工学院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北京高能时代...

作者

  • 7篇蒋新
  • 7篇杨兴伦
  • 5篇王芳
  • 5篇卞永荣
  • 5篇魏海江
  • 4篇王静婷
  • 4篇谷成刚
  • 4篇叶茂
  • 2篇王利
  • 1篇吕正勇
  • 1篇宋洋
  • 1篇尹春芹
  • 1篇谢祖彬
  • 1篇王聪颖
  • 1篇傅金民
  • 1篇李国华
  • 1篇孙明明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土壤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Pedosp...
  • 1篇Journa...
  • 1篇第六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enax提取预测老化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生物有效性被引量:24
2011年
利用聚2,6-二苯基对苯醚(poly(2,6-diphenyl-p-phenylene oxide),商品名Tenax-TA)提取来自9个老化农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s),并应用Tenax-TA评价老化土壤中PAHs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多年老化土壤中污染物的主要组成为4环以上的PAHs;蚯蚓较易富集低环PAHs,对高环PAHs富集能力较差;400h Tenax连续提取实验得出快速、慢速和极慢速吸附速率常数数量级分别为:10-1~10-2、10-2~10-3、10-4~10-6;而快速、慢速和极慢速解吸比率分别为0.02~0.27、0.01~0.33和0.40~0.95.Tenax 6h单点提取PAHs的量与蚯蚓体内PAHs富集量显著相关,表明6h Tenax对多年老化土壤中PAHs的提取量可以用来作为其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吕正勇杨兴伦王芳魏海江蒋新
关键词:多环芳烃生物有效性生物蓄积
生物质炭对土壤中氯苯类物质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评价方法被引量:19
2012年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设定对照和添加1%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处理,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中氯苯类物质老化残留的影响,并通过丁醇、HPCD和Tenax这3种化学提取方法以及蚯蚓富集实验评价土壤中氯苯类物质生物有效性的变化.老化4个月后,对照处理中六氯苯、五氯苯和1,2,4,5-四氯苯的残留率分别为29.87%、18.02%、5.16%,而添加1%生物质炭处理中六氯苯、五氯苯和1,2,4,5-四氯苯的残留率分别为68.25%、61.32%和58.02%,表明添加生物质炭能够抑制氯苯的消减.丁醇、HPCD和Tenax提取和蚯蚓富集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显著降低土壤中氯苯的生物有效性(P<0.05),并随老化时间延长,降低效果更为显著.不同提取剂对氯苯的提取效率不同,丁醇和Tenax对氯苯的提取率为六氯苯>五氯苯>1,2,4,5-四氯苯,而HPCD对氯苯的提取率为1,2,4,5-四氯苯>五氯苯>六氯苯.添加生物质炭可显著降低蚯蚓对氯苯的生物富集因子(P<0.05).本研究表明,生物质炭能降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但高污染残留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
宋洋王芳杨兴伦卞永荣谷成刚谢祖彬蒋新
关键词:生物质炭土壤氯苯生物有效性
正丙醇与羟丙基-β-环糊精复配对高浓度DDT污染土壤的增效洗脱修复研究
2014年
以武汉某高浓度滴滴涕(DDT)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丙醇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CD)为洗脱剂进行相关的洗脱试验,并嵌合升温措施,研究了其对DDT污染场地土壤的洗脱修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正丙醇和50 g L-1HPCD复配、50℃水浴连续洗脱5次,可以使土壤中DDT总量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6.41%。研究为DDT污染场地土壤的异位增效洗脱技术研发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王利杨兴伦叶茂魏海江卞永荣王静婷吕正勇李国华
关键词:DDT羟丙基-Β-环糊精正丙醇
双液相体系促进结合态多环芳烃的降解
<正>微生物修复是一门新型环境友好技术,能够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且具有无二次污染的特点。但是,接种外源微生物或者刺激土著微生物,很难修复老化的污染土壤。这种现象主要归因于土壤中PAHs的低生物有效性。土壤中P...
张银萍傅金民
文献传递
多溴联苯醚微生物降解过程与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5年
多溴联苯醚(PBDEs)属溴代阻燃剂,曾因其优良的阻燃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石油化工和建材纺织等工业产品中.然而,随着大量生产和使用,PBDEs已成为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等多环境介质中普遍检出且极具生态风险的有机污染物.因此,开展微生物降解研究对于典型环境中PBDEs污染风险消除和污染修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从PBDEs环境归趋行为及其暴露风险出发,综述了PBDEs微生物厌氧降解和好氧降解的最新研究动态,比较分析了两种降解过程的降解特性与影响因素,并针对微生物,尤其是好氧微生物降解机理,阐述了bph A或etb A功能基因及其编码酶对PBDEs好氧降解过程的调控作用,同时就PBDEs微生物高效降解菌种选育、降解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程吟文谷成刚王静婷杨兴伦卞永荣蒋新
关键词:多溴联苯醚功能基因双加氧酶降解机理
活化过硫酸钠氧化法修复DDTs污染场地土壤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本研究探讨了利用Fe2+活化过硫酸钠氧化修复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典型DDTs污染场地土壤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目标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包括起始pH与矿物耦合因素、过硫酸钠/Fe2+浓度比值因素和过硫酸钠浓度因素等。结果表明,当磁铁矿和赤铁矿投加到只含有过硫酸钠的泥浆体系时,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都能显著提高DDTs的降解率(P<0.01),并且pH 3.2条件时DDTs的降解率高于pH 7.7条件时的DDTs降解率;零价铁和菱铁矿因其二价铁含量较高,导致矿物近表面Fe2+过剩而消耗硫酸根自由基,进而降低了DDTs氧化效率。pH 3.2时,Fe2+/Na2S2O8的最优值为1/20,在此条件下0.16 mol/L的活化过硫酸钠反应24 h后得到DDTs最高降解率约为90%。同时还比较了活化过硫酸钠、过硫酸钠、Fenton试剂、H2O2、双氧化试剂(活化过硫酸钠与双氧水混用)和高锰酸钾6种氧化剂对DDTs氧化效果,评价了不同氧化剂的优劣之处。研究发现Fe2+活化过硫酸钠可以有效地降解DDTs的4种同系物,pH 3.2条件时6种氧化剂对DDTs的氧化降解率由大到小顺序为:活化过硫酸钠>过硫酸钠>Fenton试剂>双氧化剂>高锰酸钾>H2O2。本研究结果表明活化过硫酸钠氧化法是修复DDTs污染场地土壤的有效方法,有较好的应用推广性。
魏海江杨兴伦叶茂王静婷卞永荣王芳谷成刚蒋新
关键词:过硫酸盐DDT化学氧化
花生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异位增效淋洗修复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长三角典型区域内某废弃有机氯农药(OCPs)污染场地土壤,选择花生油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CD)作为环境友好的淋洗剂,并嵌合超声强化、升温辅助等增效洗脱技术,研究了其对OCPs污染场地土壤的洗脱修复效果。结果发现,在100 ml/L花生油和50 g/L HPCD、50 C水浴和35 kHz超声30 min、连续淋洗5次条件下,土壤中DDTs、氯丹(Chlordanes)、灭蚁灵(Mirex)和总量OCPs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9.6%±2.2%、94.0%±1.3%、91.3%±2.0%和96.0%±2.5%。同时采用Tenax TA树脂连续提取法,监测每次连续淋洗后土壤中各组分OCPs解吸特性,发现随着淋洗次数的增加,土壤中OCPs的400-h Tenax可提取量逐渐减少,OCPs的快速解吸组分(Fr)和慢速解吸组分(Fsl)比例较原始土壤中的相应比例显著下降(P<0.01),OCPs的快速解吸速率常数(kr)、慢速解吸速率常数(ksl)和超慢速解吸速率常数(kvl)也较原始土壤中相应解吸速率常数显著降低(P<0.01)。综合考虑修复效率和土壤修复后潜在环境风险,3次淋洗可以认为较为合理。本研究为OCPs污染场地土壤的异位增效淋洗技术研发和淋洗终点判断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叶茂孙明明王利王静婷魏海江杨兴伦蒋新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花生油土壤淋洗
Chlorobenzenes and organochlorinated pesticides in vegetable soils from an industrial site, China被引量:15
2012年
Organochlorinated compounds are ubiquitous contaminants in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industrial sites. The objective of the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 vegetable field near an industrial site is safe for vegetable production. The residues of chlorobenzenes (CBs), hexachlorocyclohexanes (HCHs) and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 (DDTs) in a vegetable field which was near a chemical plant in China were characterized. Point estimate quotient was used for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the investigated si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CBs except monochlorobenzene (MCB) were detected in soils.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 CBs ranged from 71.06 to 716.57 ng/g, with a mean concentration of 434.93 ng/g. The main components of CBs in soil samples were dichlorobenzenes (DCBs), trichlorobenzenes (TCBs) and tetrachlorobenzenes (TeCBs), while for single congeners, 1,2,4-TCB ha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which ranged from 13.21 to 210.35 ng/g with a mean concentration of 111.89 ng/g. Residues of hexachlorobenzene (HCB) in soil samples ranged from 0.9 to 11.79 ng/g,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 DCB, ∑ TCB and ∑ TeCB. Concentrations of ∑ HCHs and ∑ DDTs in soils ranged from 11.32 to 55.24 ng/g and from 195.63 to 465.58 ng/g, respectively, of which the main components were α-HCH and p,p'-dichlorodiphenyldichloroethylene (p,p'-DD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for the investigated site showed that the most potential risks were from TCBs and TeCBs, based on the hazard quotients. The higher residues of CBs and DDTs compared to the target values and the higher than 1 hazard quotients indicated that this area is not safe for vegetable production and thus soil remediation is needed.
Yang SongFang WangYongrong BianYinping ZhangXin Jiang
关键词:对二氯苯菜地土壤生态风险评估六氯环己烷
持久性有机污染场地土壤淋洗法修复研究进展被引量:39
2012年
持久性有机污染场地土壤淋洗法是污染场地土壤物化修复方法中一种常用的技术。淋洗法是指运用特定淋洗剂对污染土壤进行深度洗涤,通过分离净化淋洗剂,实现回用集成,达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目的,并最终安全化处置污染物和修复土壤的过程。本文根据污染场地土壤处理位置、淋洗剂种类和淋洗剂施用方式的差异,将持久性有机污染场地土壤淋洗法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总结了为达到高效去除土壤中污染物质,可运用多级淋洗方式、超声方式、电动力方式和化学氧化等方式实现强化修复效率;阐述了污染场地土壤质地、污染物性质、淋洗剂性质、淋洗条件优化以及淋洗剂回用效率等因素对淋洗修复整体效用的显著影响;同时指出了目前持久性有机污染场地土壤淋洗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方向。综合考虑土壤淋洗修复技术适用范围和成本因素,认为淋洗法是一种较符合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场地土壤实情的修复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广泛的运用前景。
叶茂杨兴伦魏海江卞永荣王芳谷成刚蒋新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淋洗法
不同碳源刺激对老化污染土壤中PAHs降解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追加葡萄糖、DL-苹果酸、柠檬酸三钠、脲和乙酸铵碳源刺激下对老化污染土壤中PAHs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培养第1周内,添加碳源处理土壤CO2的释放量显著大于对照,其中外加DL-苹果酸处理土壤所释放的CO2量最大.各处理CO2的平均释放量顺序为脲>葡萄糖≈柠檬酸三钠≈DL-苹果酸≈乙酸铵>对照.添加碳源处理土壤所挥发的PAHs要显著小于对照,且3种PAHs的挥发量大小顺序为菲>荧蒽>苯并(b)荧蒽.添加碳源处理土壤中菲、荧蒽及苯并(b)荧蒽的平均降解速度均大于对照,其中添加DL-苹果酸和脲处理土壤中菲、荧蒽及苯并(b)荧蒽的降解较快.3种PAHs化合物之间相比较,苯并(b)荧蒽的残留比例最大,在72%~81%之间;其次为荧蒽,在53%~70%之间;菲最少,在27%~44%之间.
尹春芹蒋新王芳王聪颖
关键词:土壤污染外加碳源降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