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PHR201008435)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蒋如斌王彩霞杨静郄秀书田杨萌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闪电
  • 2篇人工触发闪电
  • 2篇触发
  • 1篇电场
  • 1篇电场变化
  • 1篇脉冲

机构

  • 2篇北京信息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王彩霞
  • 2篇蒋如斌
  • 1篇郄秀书
  • 1篇潘伦湘
  • 1篇杨静
  • 1篇王俊芳
  • 1篇杨虹
  • 1篇郑永红
  • 1篇田杨萌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一次人工触发闪电上行正先导的传输特征被引量:23
2012年
利用山东一次人工触发闪电的高速摄像和30 m,60 m和480 m的同步电场测量,清晰显示了人工触发闪电上行正先导的传输特征.上行正先导头部光强相对较强,二维发展速度变化波动较大并呈现明显不规则性,表明上行正先导发展具有明显的梯级特征.在先导开始阶段从340 m到705 m高度之间上行正先导平均发展速度为9.8×104m/s.起始速度是3.8×10~4 m/s,局部速度总体上随高度呈现增加趋势.电场变化在近距离产生有规律的梯级状变化,记录到的28个梯级相邻梯级间隔变化从14μs到39μs,几何平均值为25.1μs.估计的先导梯级长度分布在0.9 m到3.7 m,几何平均值为1.7 m.先导电场变化由慢的正向梯级状变化和脉冲变化组成,结合光学和电场变化测量结果.得出正先导头部通道发生弯曲可使其电场变化的梯级特征减弱或消失;正负先导梯级形成机制可能类似,均由其先导头部前端的双向流光发展而来.
王彩霞郄秀书蒋如斌杨静
关键词:人工触发闪电电场变化
一次人工触发闪电中的脉冲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根据2009年山东人工触发闪电实验(SHATLE),对一次触发闪电的雷电流资料、近距离地面电场和高速摄像资料进行了分析,3种信号随时间的分布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统计了3种信号中的所有脉冲信息并分析了这些脉冲的光电特征。该次人工触发闪电共包含31个脉冲,根据脉冲参数特点,将所有脉冲分为4类,并对这4类脉冲的电流、电场和光强参数分别进行了统计,总结了它们的光电特性和变化规律;另对该次闪电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王彩霞杨虹田杨萌蒋如斌杨静王俊芳刘冬霞潘伦湘郑永红
关键词:脉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