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312)

作品数:4 被引量:65H指数:3
相关作者:陆欣春邹文秀韩晓增郝翔翔张一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施肥
  • 3篇土壤
  • 3篇锌形态
  • 3篇黑土
  • 3篇长期施肥
  • 2篇物理化学
  • 2篇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质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测定
  • 1篇溶解性有机质
  • 1篇容重
  • 1篇土层
  • 1篇土壤磷
  • 1篇土壤磷素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作物
  • 1篇微生物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陆欣春
  • 5篇邹文秀
  • 4篇韩晓增
  • 2篇郝翔翔
  • 1篇尤孟阳
  • 1篇严君
  • 1篇江恒
  • 1篇张一鹤
  • 1篇陈旭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土壤与作物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施入不同土层的秸秆腐殖化特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17年
耕作和秸秆还田是打破犁底层、改善黑土肥力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分析了耕作和秸秆还田对秸秆腐殖化系数、总有机质含量(SOC)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秸秆施入20~35 cm(ST+S)能够打破犁底层,与浅耕(TT)、深耕(ST)和浅耕+秸秆还田(TT+S)相比,试验6年间土壤容重平均降低了5.7%、3.3%和5.7%,其中ST和ST+S试验第一年效果最好;试验6年后秸秆腐解率表现为0~20 cm土层(72.0%)>20~35 cm土层(59.2%);0~20和20~35 cm土层秸秆腐殖化系数在试验的第一年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15.9%和12.7%;与初始土壤相比,TT、ST和ST+S处理0~20 cm土层S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呈下降趋势,而TT+S处理分别增加了2.9%和12.4%,ST+S处理20~35 cm土层分别增加了9.2%和9.9%;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表现为ST+S>TT+S>ST>TT,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时间效应明显,其中ST处理玉米产量的影响可以持续3年,而ST+S处理可以持续6年.因此,通过耕作的方式将秸秆施入20~35 cm土层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改善黑土质量的农业措施.
邹文秀韩晓增陆欣春郝翔翔尤孟阳张一鹤
关键词:耕作腐殖化系数容重土壤有机碳
作物高效利用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3年
磷素供应是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作物对磷肥当季利用率较低,其吸收的磷大部分来源于土壤,从而作物对土壤磷的高效利用成为关注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磷肥施入土壤后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提高作物对土壤磷素吸收利用机制,解磷微生物对土壤无效磷转化机制等方面研究进展,以期为作物对土壤磷素高效利用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陆欣春韩晓增邹文秀
关键词:磷肥根系分泌物解磷微生物
长期施肥对黑土磷和锌形态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东北黑土地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高肥力的黑土仍需施用磷肥以保障粮食高产。探讨长期施肥对土壤磷和锌形态转化机制,为确保黑土区粮食和环境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设在典型黑土区13年的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设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施氮磷钾加不同量有机肥(NPK+OM_1、NPK+OM_2、NPK+OM_3)共5个处理分析土壤不同形态磷和锌含量。【结果】长期施化肥对土壤有机磷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土壤无机磷含量显著增加;长期不施肥黑土有效磷含量为32.6 mg/kg,长期施化肥加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连续13年施用磷肥,土壤中的磷每年平均累积16 kg/hm^2,其主要以铝磷(A1-P)和铁磷(Fe-P)的形态在土壤中储存,其中约20%仍为有效磷;而磷肥加有机肥的3个处理,连续施用13年后有机磷含量增加了47.2~67.9 mg/kg无机磷含量增加253.4~410.6 mg/kg,土壤全磷平均分别以每年49.4(NPK+OM_1)、64.2(NPK+OM_2)、70.4(NPK+OM_3)kg/hm^2的量累积在土壤中,其中15%~21%仍为有效磷主要以有效性较高的二钙磷(Ca_2-P)、八钙磷(Ca_8-P)、Al-P、Fe-P存在于土壤中,只有10%~21%的磷以有机磷的形态累积在土壤中,并且这个比例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黑土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效锌(DTPA-Zn)含量可达1.96mg/kg,长期施化肥、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显著增加土壤DTPA-Zn含量;长期施化肥使黑土酸化,改变了土壤锌形态增加了土壤交换态锌和无定型铁氧化物结合态锌的含量,化肥加有机肥显著增加了除矿物态锌以外的其他各形态锌的含量其中55%~88%以无定型铁氧化物结合态锌储存在土壤中。通径分析结果显示,Ca_2-P对DTPA--Zn影响最大,Ca_8-P、Al-P、Fe-P通过Ca2-P间接影响DTPA-Zn含量。【结论】长期施入黑土的磷主要以有效性较高的无机态磷储存在土壤中,锌主要以无定型铁氧化物结合态储存在土壤
陆欣春邹文秀韩晓增郝翔翔江恒
关键词:黑土长期施肥磷形态锌形态
基于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测定的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溶液中的一种常见组分,对生物地球化学和碳循环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组成复杂且难以分离,多数研究只能提供不同官能团信息以及一些分类数据,对该类化合物的组成研究非常薄弱。电喷雾电离源(ESI)结合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具有超高质量分辨能力,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土壤DOM分析领域。本文概述了(ESI)FT-ICR-MS高分辨率质谱检测特性,并重点阐述了依托该技术测定的土壤DOM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层深度和土壤温度下的组成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中(ESI)FT-ICR-MS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陈旭韩晓增严君陆欣春邹文秀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溶解性有机质
黑土中锌有效度的物理化学研究法
锌是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也是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元素,研究黑土中锌元素的形态及其有效度对保护黑土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黑土上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化学研究法,分析评价黑土中Zn形态转化及锌的有效...
陆欣春邹文秀韩晓增郝翔翔江恒
关键词:黑土长期施肥锌形态
黑土中锌有效度的物理化学研究法
锌是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也是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元素,研究黑土中锌元素的形态及其有效度对保护黑土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黑土上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化学研究法,分析评价黑土中Zn形态转化及锌的有效...
陆欣春邹文秀韩晓增郝翔翔江恒
关键词:黑土长期施肥锌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