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60023)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蒋明云陈向华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兰州鼓子
  • 3篇鼓子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电化教育
  • 1篇艺人
  • 1篇音乐
  • 1篇语境
  • 1篇审美
  • 1篇审美特征
  • 1篇曲牌
  • 1篇文化
  • 1篇现代化语境
  • 1篇教育
  • 1篇教育视野
  • 1篇唱腔
  • 1篇传承

机构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作者

  • 3篇蒋明云
  • 1篇陈向华

传媒

  • 1篇北方音乐
  • 1篇戏剧之家
  • 1篇科学.经济....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兰州鼓子在现代化语境下的生产与接受被引量:3
2015年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出台是为传统文化在当今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宏观保障,然而在现代化这一源自西方传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兰州鼓子等中国传统文艺的发展依然堪忧。本文借助美国文化社会学家Wendy Griswold的"文化菱形"模型,考察兰州鼓子在当下社会中的生存样态。通过对模型中社会世界(social world)、创造者(creator)、文化客体(cultural object)、接受者(receiver)这四个单位的分析,来探讨在传统文化的生产与接受过程中,传统文化究竟与现代社会发生着怎样的冲突,这种冲突又在何种程度上有着解决的可能。
陈向华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鼓子
电化教育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2015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承和保护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现代电化教育技术和工具使古老的民间艺术得到了新的生存空间,在艺人间可以吸引青年人的加入,在学校使民间艺术进课堂成为常态化,在社会上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创造了条件。
蒋明云
关键词:电化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浅析兰州鼓子《演功》音乐及唱腔的审美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兰州鼓子是兰州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演功》是典型的结构完善的大型套曲,曲牌丰富,十七首不同类型的曲牌联缀,突出了故事情节的多变曲折,演唱要求极高,人物众多,场面多变,需要演唱者逐一把握展现。能掌握大型套曲的艺人逐渐老去,兰州鼓子处于濒危的边缘,培养新的传承人迫在眉睫。
蒋明云
关键词:兰州鼓子曲牌唱腔艺人
兰州鼓子的起源及其文献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兰州鼓子是兰州地区特有的曲艺品种,历史上少有文字记载,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关于它的起源一直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有唐代说、宋元说、明清说等。本文梳理了四个主要时期出现的兰州鼓子的文献资料,认为兰州在丝绸之路上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各地传入的说唱艺术融入本地音乐、方言等,不断吸收南北各民族的音乐元素,到宋代结合当时流行的说唱诸宫调定型,明清时又吸收了民歌小调和北京八角鼓的因素,近代发展到了高峰,后逐步衰落。
蒋明云
关键词:兰州鼓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