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1202)

作品数:19 被引量:131H指数:8
相关作者:孙军潘德炉白雁何贤强马威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天津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植物
  • 7篇浮游植物
  • 5篇植物群
  • 4篇遥感
  • 4篇群落
  • 4篇群落结构
  • 4篇南海北部
  • 4篇浮游
  • 3篇植物群落
  • 3篇水色遥感
  • 3篇水体
  • 3篇夏季
  • 3篇浮游植物群落
  • 2篇数据处理
  • 2篇气候谈判
  • 2篇海洋水色
  • 2篇海洋水色遥感
  • 2篇海域
  • 2篇浮游植物群集
  • 2篇长江口

机构

  • 10篇国家海洋局第...
  • 9篇天津科技大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卫星海洋...
  • 1篇淮河流域水资...
  • 1篇黄海水产研究...

作者

  • 9篇孙军
  • 7篇潘德炉
  • 5篇白雁
  • 4篇何贤强
  • 3篇田伟
  • 3篇马威
  • 2篇郭术津
  • 2篇刘志亮
  • 2篇汪岷
  • 2篇王迪峰
  • 2篇李腾
  • 1篇张翾
  • 1篇唐军武
  • 1篇陈正华
  • 1篇戴民汉
  • 1篇朱乾坤
  • 1篇丁昌玲
  • 1篇李欣
  • 1篇邹巨洪
  • 1篇陶邦一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海洋科学
  • 3篇海洋学研究
  • 2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光子学报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遥感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Atmosp...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谈判与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2012年
0引言 随着大气温室气体的增加,气候变暖引起的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经济的发展。据政府间气候变化联合委员会(IPCC)2007年报告,气候变暖将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水资源减缺,以及传染病增加等严重后果。为此,联合国于1990年专门成立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FCCC),先后举行了多次政府间气候谈判,期望达成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协议,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卫地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潘德炉李腾白雁
关键词:气候谈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
2009年夏季南海北部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被引量:8
2012年
本文报道2009年夏季(7月19日~8月16日)在南海北部海域(18°N~22°30′N,109°30′E~120°30′E)33个站位网采浮游植物的分析结果。经初步鉴定,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54属180种(含变形及变种),其中硅藻门35属93种;甲藻门17属84种;金藻门1属1种;蓝藻门1属2种。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6.02×104 cells.m-3,呈现近岸区域高于远岸区域的平面分布格局。其中硅藻在细胞丰度上占有优势,其次为甲藻。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多为热带暖水性类群和广布性类群,部分大洋性物种。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笔尖形根管藻(Rhizosolenia styliformis)、双凹梯形藻(Climacodium biconcavum)、距端假管藻(Pseudosolenia calcar-avis)和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nfeldii)。固氮蓝藻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在调查海域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东部以北近岸和吕宋海峡海域,以E601站最多,高达1.06×107 cells.m-3,部分站位也有少数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的分布。调查区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与细胞丰度平面上呈相嵌分布,仅在近岸出现低值。
宫相忠马威田伟孙军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南海北部夏季
2009年夏季南海北部的浮游植物群落被引量:9
2012年
根据2009年8月份对南海北部(1°~22N°,110°~117°E)水域22个采水站位的调查,分析夏季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通过Uterm6hl方法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60属109种f不包括未定种),群落组成以硅藻为主,其次是甲藻。浮游植物生态类群以广温广布型种为主,调查区的优势种为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delicatissma,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nitzschioides,颗粒直链藻Melosiragrannulata,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pungens,矮小短棘藻Detonulapumila,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sp.,以及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opsisglacialis。调查区细胞丰度介于0.009x100个/L到249.930×10。个/L,平均8.197×10。个/L。南海北部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高值区位于珠江口附近以及南部水域,甲藻在广东沿岸附近出现高值。调查区浮游植物丰度在垂直方向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递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珠江口南部和广东沿岸站住出现低值区,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
李欣孙军田伟汪岷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南海北部多样性
2009年冬季东海浮游植物群集被引量:15
2012年
2009年12月23日—2010年1月5日在东海海域(24°00'—32°00'N,120°00'—128°00'E)68个站位进行了水文、化学和生物的综合调查,应用Utermhl方法对调查海域的浮游植物群集进行了研究。经284个浮游植物采水样品的分析,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67属171种(含13个未定种)。浮游植物群集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还有少量的蓝藻和金藻,物种以沿岸广温型为主,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安哥拉海链藻(Thalassiosira angulata=并基海链藻Thalassiosira decipens)和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等。调查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356×103—142.578×103个/L,平均值为14.137×103个/L;硅藻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比例最大,介于0.356×103—142.578×103个/L,平均值为13.023×103个/L;其次为甲藻,细胞丰度介于0.356×103—11.378×103个/L,平均值为1.177×103个/L。调查海域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由硅藻刻画,高值区出现在调查区北部即长江口东北部海域,甲藻在调查区南部和东南部丰度较高。细胞丰度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0m层。从断面分布上看,细胞丰度在调查区近岸和远岸较高、中部较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调查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硝酸盐相关性不明显。
郭术津孙军戴民汉刘志亮
关键词:浮游植物
DOC遥感研究进展——基于全球大河DOC与CDOM保守性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目前,溶解有机碳(DOC)遥感反演研究主要集中在河口及陆源影响较大的边缘海区,大多数是利用DOC与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或DOC与盐度的经验关系获取。为了较好的理解DOC的遥感反演机理,收集了全球主要大河(流量排名前25中16条)及边缘海DOC与CDOM浓度与保守性分布状况,发现大多数河口CDOM呈现保守性分布,DOC呈现非保守性分布。基于DOC与CDOM保守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研究海区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论述了DOC遥感反演算法的研究进展,提出了DOC遥感反演需要考虑DOC受不同主要控制因素(如保守混合与生物作用等)的影响,并对这些控制因素进行量化。
潘德炉刘琼白雁
关键词:溶解有机碳有色溶解有机物边缘海
夏、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被引量:34
2014年
对2009年7月19日—8月16日和2010年1月6—30日南海北部(18°—23.5°N、109°—120°E)两个航次的浮游植物样品应用Utermhl方法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如下:夏季样品鉴定浮游植物4门72属150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为(0.16—6001.78)×103个/L,平均细胞丰度为26.49×103个/L,硅藻的平均细胞丰度为25.81×103个/L,主要优势种属有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及裸甲藻(Gymnodinium spp.)等;冬季样品鉴定浮游植物4门58属168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为(0.08—37.52)×103个/L,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2.69×103个/L,硅藻的平均细胞丰度为2.49×103个/L,主要优势物种为菱形海线藻、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及短刺角毛藻(Chaetoceros messanensis)等;夏季调查区5m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由近岸到外海迅速减少,高值区主要在广东东部近岸及海南东部近岸;冬季则在珠江口近岸和海盆区出现较高值。两次调查中,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浅水站位(<200m)远高于深水站位(>200m);较冬季相比,夏季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偏高,但物种丰富度却略偏低。夏、冬季浮游植物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12和2.36,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9和0.81。两个航次调查中,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均与盐度表现出显著性负相关性;在冬季还与磷酸盐浓度表现出显著性负相关性。
马威孙军
关键词: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2009年冬季南海北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被引量:7
2011年
根据2010年1月6~30日对南海北部的调查取样,作者对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52属155种(包括变形及变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和广布性种为主,其中硅藻有38属94种,占总种数的60.6%;甲藻有12属58种,占总种数的37.4%;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36.46×10^4个/m^3,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77×10^4个/m^3,甲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9×10^4个/m^3,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平均细胞丰度为21.30×10^4个/m^3。粤东近岸区域是浮游植物高密集区,珠江口及其西南沿岸其次,而浮游植物稀疏区主要在调查区的中部海域,呈现出沿远岸区域逐渐降低的平面分布格局。除铁氏束毛藻为绝对优势种外,主要优势种有: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短刺角毛藻(Chaetoceros messanensis)、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粗根管藻(Rhizosolenia robusta)及角毛藻(Chaetoceros spp.)等。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物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4.50,Pei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81。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与细胞丰度平面分布基本呈相嵌分布,仅在近岸出现低值。
马威孙军田伟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南海北部
QuikSCAT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成熟发展的台风自身在风向上的涡旋型特征和风眼处风速相对周围较低的特征,分别采用搜索QuikSCAT反演风向的涡旋中心,风速或后向散射系数的台风中心区域在局部最小值点的方法定位获得了台风中心位置信息。在风矢量反演过程中采用QSCAT-1模型、借助Holland的台风模式,修正了反演过程中的风向误差,提高了台风中心定位的准确性。同时,将该方法应用到对台风路径和强度监测中,利用QuikSCAT对台风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得出台风强度和路径信息,其中台风路径结果与美国国家飓风中心(NHC)通过最佳路径分析得到的台风路径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台风强度结果上存在较大误差。为提高台风强度监测精度,在反演过程中采用大风地球物理模型NN-T-GMF代替QSCAT-1模型,使台风强度监测结果精度提高。结果表明,QuikSCAT可以有效监测海上台风路径和强度发展,为进一步推断台风的强度发展和移动趋势提供帮助。
邹巨洪林明森潘德炉陈正华杨乐
关键词:QUIKSCAT反演台风路径
高光谱水体吸收-衰减测量仪(AC-S)数据处理技术被引量:3
2010年
吸收系数和衰减系数是水体的固有光学量,也是水色遥感的基本参数,对于水色遥感建模和反演具有重要的作用.高光谱水体吸收衰减测量仪则是目前国际上原位测量水体吸收和衰减系数的主要仪器.本文详细阐述了该仪器数据处理的原理、方法及步骤,并且将之应用于2009年冬季东海航次的测量数据,获得了原位的东海冬季水体吸收和衰减系数分布特征.本文方法可以较好地剔除异常数据,获得高精度的水体吸收和衰减系数数据,可为水色遥感模型开发与验证提供可靠的现场测量数据.
张翾陶邦一何贤强
关键词:水色遥感
走航水体高光谱观测系统SAS的数据处理方法开发与检验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商业化的走航水体高光谱观测系统SAS(Surface Acquisition Systems),提出了在走航观测的复杂条件下,针对关键角度的计算、水气界面反射系数的估算和异常数据剔除等问题,开发出实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利用现场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SAS走航观测获得的离水辐亮度与站点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与同步走航水体浊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胡佳臣潘德炉王迪峰何贤强郝增周
关键词:海洋水色遥感数据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