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FJ2005)
- 作品数:6 被引量:255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卫军余伟健李树清颜智彭刚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高应力极软破碎岩层巷道高强度耦合支护技术研究被引量:131
- 2011年
- 从控制围岩集中应力转移和缩小围岩破碎区范围出发,分析了牛马司矿业公司水井头煤矿-300 m东大巷的变形破坏特征,得出该巷道围岩失稳机制,指出原支护方式的主动让压、支护强度低是导致巷道剧烈变形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提出了采用高强度锚杆、强力锚索、注浆加固围岩的高阻让压和高强度支护技术,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和耦合支护原理,确定了合理的各支护环节的支护时间:U型钢支护在锚杆支护32 h后进行;注浆支护在U型钢支护10 d后进行。
- 王卫军彭刚黄俊
- 瓦斯抽采“一巷两用”技术被引量:7
- 2010年
- 为了解决瓦斯抽采中巷道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分析高抽巷、底抽巷、"一进双回"工作面外侧回风巷的特点,提出了3种巷道的"一巷两用"瓦斯抽采技术,从理论和操作上对这些技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探讨了钻场布置和钻孔设计、施工的技术要点.预期效果表明,这些技术拓宽了巷道的用途或延长了服务时间,在保证瓦斯抽采效果,提高采掘速度,降低生产成本方面效果显著.
- 颜智李树清汤铸
- 关键词:瓦斯抽采高抽巷回风巷
- 不同压实矸石充填体置换“三下”煤柱的岩层移动规律被引量:6
- 2011年
- 为了分析不同压实矸石的充填体置换"三下"煤柱所引起的岩层移动及稳定性等问题,采用弹簧原理和弹塑性理论分析了上覆岩层和矸石充填支撑体的压缩机理,并推导了矸石充填体的初期压缩量;根据充填体的压实原理、岩层力学及相关理论,推导了不同矸石充填体压实度所对应的压缩值及等价采高的解析式;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矸石充填体置换煤柱所对应的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充填体压实度的减小,二次岩层移动所引起的顶板下沉值和等价采高都是不断增大的,而当孔隙比达到0.55左右,所得到的等价采高H_e增长速度更加灵敏,并且最大侧向位移增加趋势明显加快.
- 余伟健王卫军
- 关键词:矸石充填岩层移动
- 矸石充填整体置换“三下”煤柱引起的岩层移动与二次稳定理论被引量:45
- 2011年
- 根据条带开采特点,针对矸石充填整体置换"三下"煤柱引起的二次岩层移动等问题,首先简述煤柱开采与矸石充填过程,并分析二次岩层移动机制及特征,认为二次岩层移动是由矸石充填支撑体和承重岩层的共同压缩引起的,上覆岩层形成的弯曲带层面为波浪型下沉曲层;然后,根据充填支撑体的实际受力大小和极限强度,采用弹塑性力学及相关理论,推导"承重岩层+矸石充填体"承载体的二次稳定条件、安全系数、极限状态下的软化区宽度以及承载核区宽度的解析式,并给出矸石充填体压缩量w1和上覆承重岩层二次压缩量w2的计算公式,提出二次岩层移动下沉总量计算方法。宝源煤矿的实例计算表明"承重岩层+矸石充填体"承载体的安全系数Fs=1.36,处于稳定状态;"承重岩层+矸石充填体"承载体总压缩量w=0.833 m,矸石支撑体抵抗着较高的应力,维护着上覆岩层结构的二次稳定;数值分析表明,采空区上方应力得到充分释放,充填支撑体上方垂直应力呈马鞍形分布,承重岩层最大下沉位移平均值为0.801 m左右,接近理论计算值。
- 余伟健王卫军
- 关键词:采矿工程条带开采矸石充填岩层移动
- 沙曲矿区地应力及采场地压的综合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作为典型复合型顶板的矿山,沙曲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受到多条构造带影响,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均为不稳定性软岩,并含少量裂隙水。为了调查该矿区的地应力条件及地压规律,本文在沙曲矿区的主要开拓巷道中开展了6个地点的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该矿区的地应力场比较均匀,属于准静水应力场。采用现场应力套孔解除和室内围压率测定的方法得到最大水平主应力数值在20.11~22.87(MPa)之间,侧压系数在2.25~2.85范围内,属较高应力;针对24101等工作面的大采高综采巷道进行了煤柱支承压力的现场监测,结果表明24101工作面的巷道煤柱应力分布特点可以分为塑性破坏区、峰值应力区和原岩应力区;同时,对南翼14204工作面顶板进行了离层监测和锚杆测力计载荷观测,结果进一步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巷道顶板稳定性的衰减主要是由于离层数量的增加所造成的规律。该地应力及采场地压的综合监测及分析结果对沙曲矿区的支护设计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和实用价值。
- 余伟健高谦宋建国
- 关键词:地应力采场地压顶板离层
- 风险矩阵法在危险有害因素分级中的应用被引量:69
- 2010年
- 为减少风险分级时产生的风险结,采用Borda序值法改进原有的风险矩阵法。改进后的风险矩阵法通过计算Borda数,依据Borda数的大小对风险进行排序,使得风险等级数量大量增加,从而减少风险矩阵中风险结的数量。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烧碱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级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9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序,得出它们可以分为6级,而应用原始的风险矩阵法得到的分级数为3级。然后,依据分级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
- 李树清颜智段瑜
- 关键词:风险矩阵危险有害因素烧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