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13-3-6)

作品数:12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小萍姜照伟俞凤芳程雪华尤志明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再生稻
  • 5篇生育
  • 5篇高产
  • 4篇杂交
  • 4篇杂交稻
  • 3篇光温
  • 3篇光温特性
  • 2篇性状
  • 2篇玉米
  • 2篇生育期
  • 2篇水稻
  • 2篇气候
  • 2篇高产玉米
  • 2篇播种
  • 2篇播种期
  • 1篇单季稻
  • 1篇氮肥
  • 1篇倒伏
  • 1篇腋芽
  • 1篇杂交稻品种

机构

  • 7篇福建省农业科...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7篇李小萍
  • 5篇姜照伟
  • 3篇俞凤芳
  • 3篇程雪华
  • 2篇尤志明
  • 2篇陈建民
  • 1篇丁成芳
  • 1篇吕爱枝
  • 1篇曹熙敏
  • 1篇丁成方

传媒

  • 5篇福建农业学报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福建稻麦科技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区单季稻和再生稻早播气候效应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为探寻山区单季稻和再生稻高产气象技术,在尤溪县高山区和低山区分期播种5个杂交稻品种。结果明确,不论低山区或高山区于3月中旬早播种,将产量物质形成期调整在强光适温的季节,结实率高,比迟播田增产5%~10%。其中2个具有较强再生力的品种在低山区早播种,再生季安全开花结实,比迟播田成倍增产。结果表明早播种趋利避害利用气候资源,充分发挥了气候生态的生产潜力。
李小萍程雪华姜照伟
关键词:播种期气候资源
杂交稻新组合天优3301光温生态特性分析
2010年
采用温差、日长差的出穗日数对比和高温短日下出穗日数指标法,鉴定水稻光温特性。结果表明,天优3301感温性弱(1~2级)、感光性中偏低(4级)、基本营养生育期长(9级);天优3301在福建安全生长季种植,光敏期日长大多超过促进出穗临界日长,气温成为制约生育期的主要因素,当平均气温每升高1℃,营养生长期缩短4.4d,全生长期缩短8.4d;本田营养生长期日数和结实期日照是影响稻谷产量的重要生态因素。
程雪华姜照伟李小萍陈建民尤志明任周俤
关键词:杂交水稻光温特性
杂交稻天优3301再生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调控被引量:3
2009年
为查明天优3301再生稻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调控途径,2007、2008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设置分期播栽试验,调查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天优3301从头季播种至再生季抽穗的积温为4000℃;早播早栽田头季显著延长营养生长期,结实期与光温高值期重合,再生季在安全齐穗期前抽穗,有利于建成多穗大穗、高结实率的群体;早播早栽田决定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是穗数和每穗粒数,二者对产量提升的贡献率合占95%以上,其中头季以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最高,再生季以穗数对增产的贡献率最高;迟栽迟播田头季结实期寡照,再生季花期和结实期遇冷害频繁,最终结实率低限制了高产。天优3301作再生稻栽培,宜早播早栽、适当密植;头季高产须在形成足额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再生季高产的关键是促进腋芽萌发,形成比头季多70%~100%的穗数。
任周俤
关键词:再生稻高产栽培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高产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4
2010年
通过对不同种植方式及密度下3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穴三株种植方式可以改善玉米的群体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补偿株间矛盾损伤,提高了产量;品种和种植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穴三株方式下,登海601的单株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最高,分别为418.90g和233.68g。
俞凤芳丁成芳
关键词:玉米相关性状
闽恢3301配制的4个杂交稻品种的光温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应用温差、日长差的出穗日数对比和高温短日下出穗日数为指标,鉴定水稻光温特性。结果表明:闽恢3301配制的Ⅱ优3301、特优3301、闽优3301、天优3301等4个杂交稻品种的感温性弱(2级)、感光性中偏低(4级)、基本营养生长期长(9级);其中,Ⅱ优3301和特优3301的基本营养生长期略长,感光性略弱;闽优3301和天优3301的基本营养生长期略短,感光性略强;Ⅱ优3301比特优3301,闽优3301比天优3301,感温性和感光性又略强。4个品种在福建省水稻安全生长季栽培,除在闽南作双季晚稻栽培外,光敏期日长13.0~13.8h,自然日长不会引发显著提早抽穗或延迟抽穗,气温成为制约生育期的主要气候因素。当平均气温提高1℃,播种至幼穗分化期缩短4.6~5.3d,播种至抽穗期缩短6.1~7.1d,全生长期缩短8.7~9.7d。
程雪华李小萍陈建民尤志明任周俤姜照伟
关键词:杂交稻生育期光温特性
种植方式对高产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在高密度和不同种植方式下对3个玉米品种的穗部性状及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穴三株种植方式有利于玉米穗部性状发育和产量提高。登海601综合表现优良。以穴三株方式种植登海601,产量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达21031.47kg/hm2。
俞凤芳曹熙敏丁成方
关键词:玉米穗部性状
再生稻茎生腋芽的生育特性观察被引量:9
2009年
为探索再生稻高产途径,观察了各节位茎生腋芽的分化、生长、穗粒发育性状和茎生器官形态。结果表明:茎生腋芽在母茎抽穗前按由下而上的节位顺序开始幼穗第一苞分化,在母茎抽穗后按由上而下的节位顺序进入一、二次枝梗分化;在顶端优势控制下,茎生腋芽至母茎黄熟前3d才开始萌发,萌发成穗率随节位下移而降低,且生长先天不足,每穗粒数仅为母茎的三分之一。争取再生季高产的关键,是在头季收割保留上位优势芽的基础上,大力提高下部茎生腋芽的萌发率,形成比头季多70%~100%的穗数,以多穗补小穗的不足。倒3叶枕比倒2芽着生节部高8~16cm,其高程可作为简捷诊断母茎适宜留桩高度的形态指标。
郑荣和李小萍张上守卓传营姜照伟
关键词:再生稻留桩高度
水稻再生分蘖的萌发成穗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受顶端优势的控制,再生分蘖至头季黄熟前3 d才萌发,穗子较小,而且萌发成穗率随节位下移而降低。提高再生季产量的关键,是在头季高桩收割保留高萌发率的倒2芽基础上,采取拮抗顶端优势的措施,提高下部再生分蘖的萌发率,从而形成比头季更多的穗数,以多穗补小穗的不足。
李小萍陈爱珠林玉婷
关键词:再生稻生长发育
杂交稻Ⅱ优131高产结构与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为探明杂交稻Ⅱ优131高产结构与气候生态适应性,指导大面积推广。在福建省德化县、尤溪县建立高产示范片,设置同地分期播种、异地同期播种、施氮水平、日长控制等试验,观察生育进程、茎蘖消长、稻谷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气象因素,建立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与光温生态的统计回归关系。结果表明:Ⅱ优131示范片以每m2总粒数对产量变异的贡献率最高(占93.7%),而每穗粒数对每m2总粒数变异的贡献率最高(88.8%);Ⅱ优131分蘖力强,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1.1±1.6 d;利用品种分蘖力强的特性确保足额的穗数,通过培育大穗扩增每m2总粒数,是Ⅱ优131实现高产的主攻方向。Ⅱ优131感温性弱、感光性中等偏低、基本营养生育期长;生育期长短决定于光温特性与光温生态的互作。依据福建省气温资源时空分布模式和Ⅱ优131生育期在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变化,规划了Ⅱ优131在福建省不同纬度、海拔地区相宜的熟制和播种期。
尤志明姜照伟程雪华李小萍黄景灿
关键词:生育期光温特性气候生态
再生稻头季倒伏对再生季生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再生稻头季成熟前一周遭台风倒伏,略有减产,但茎秆折伤,抑制茎生腋芽萌发,再生季大幅减产。头季倒伏后及时扶起,可显著减轻再生季失收的程度。
陈爱珠林玉婷李小萍
关键词:再生稻倒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