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20114y068)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蒋慧张娜邵静波杨静薇李红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甲基化
  • 1篇凋亡
  • 1篇叶酸
  • 1篇周期
  • 1篇细胞系
  • 1篇细胞周期
  • 1篇细胞周期和凋...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瘤
  • 1篇淋巴细胞
  • 1篇耐药
  • 1篇金淋巴瘤
  • 1篇还原叶酸载体
  • 1篇霍奇金
  • 1篇霍奇金淋巴瘤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甲基化
  • 1篇甲氨蝶呤
  • 1篇甲基化状态

机构

  • 2篇上海市儿童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张娜
  • 3篇蒋慧
  • 2篇李红
  • 2篇杨静薇
  • 2篇邵静波
  • 1篇李珊珊
  • 1篇刘青
  • 1篇杨为群
  • 1篇陆正华
  • 1篇廖雪莲

传媒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还原叶酸载体基因甲基化和甲氨蝶呤耐药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肿瘤复发及耐药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近年来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参与肿瘤耐药的产生.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方式之一,药物代谢酶基因DNA出现甲基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导致耐药的出现.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抗叶酸代谢药,用于治疗白血病、骨肉瘤、头颈癌等恶性肿瘤.还原叶酸载体(reduced folate carrier,RFC)是MTX主要的转运载体,该基因的甲基化与肿瘤细胞对MTX耐药相关.该文以RFC的作用、RFC基因甲基化与MTX耐药、RFC甲基化的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一综述.
李珊珊张娜蒋慧
关键词:表观遗传还原叶酸载体甲基化甲氨蝶呤耐药
U937细胞系RFC1基因甲基化状态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单核细胞样细胞系U937的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启动子甲基化表达及其转录状态,并观察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对甲氨蝶呤(MTX)诱导的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运用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937细胞系经5-杂氮胞苷作用后的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RFC1基因转录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验证RFC1基因表达变化对MTX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U937细胞RFC1启动子的非甲基化率为(8.09±0.87)%,处于高甲基化状态;经1、2、4μmol/L的5-杂氮胞苷作用72 h后,非甲基化率分别为(9.44±2.01)%、(13.51±2.19)%、(15.76±1.65)%;2、4μmol/L的5-杂氮胞苷作用后,RFC1的非甲基化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5,P=0.001)。2、4μmol/L的5-杂氮胞苷处理后,RFC1 mRNA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2μmol/L 5-杂氮胞苷可抑制细胞S期,同时G1期细胞增加;5 nmol/L的MTX引起细胞凋亡,并特异性作用于S期;两者联用可显著增加细胞凋亡,增强S期的抑制作用。结论 U937细胞系中RFC1基因启动子存在异常高甲基化,5-杂氮胞苷可引起去甲基化作用,并引起RFC1表达增加,从而增加MTX引起的细胞凋亡,特异性抑制细胞周期S期。
张娜蒋慧李红邵静波刘青杨静薇
关键词:U937DNA甲基化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单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初发NHL患儿45例,按照WHO淋巴瘤分型标准诊断;按不同免疫标记、病理分型及肿瘤分期予以化疗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分析总生存率(0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45例患儿进入统计,男37例,女8例;年龄(6.73±3.12)岁。其中B细胞淋巴瘤(B—NHL)26例,T细胞淋巴瘤(T—NHL)19例。根据St.Jude分期系统,Ⅱ期6例,Ⅲ期21例,Ⅳ期18例。B.NHL原发于腹腔14例,T—NHL原发于腹腔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T-NHL原发于纵隔8例,B.NHL原发于纵隔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43例(95.56%)患儿治疗后获得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其中1例Ⅲ期,1例Ⅳ期。随访至2013年3月30日,36例(80.00%)获得持续缓解(CCR),随访时间5—15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8个月。3例分别在原发部位及颈部复发(Ⅲ期2例,Ⅳ期1例),复发时间为4、9、24个月。预计5年0s及EFS分别为(78.4±6.4)%、(71.3±7.5)%。23/26例(88.46%)B—NHL患儿获得CCR,13/19例(68.42%)T—NHL患儿获得CCR。B—NI-IL和T-NHL2组患儿预计5年OS分别为(86.7±7.2)%和(68.0±10.8)%;预计5年EFS分别为(79.5±9.6)%和(60.5±12.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6,0.323)。单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影响预后(P=0.024)。结论儿童B—NHL原发部位多见于腹腔,T—NHL原发部位多见于纵隔。儿童B—NHL相对于T—NHL,能达到较快缓解,取得较好预后。儿童T—NHL就诊时较B-NHL年龄偏大,且以晚期居多(Ⅲ期+Ⅳ期),导致其预后不良。
邵静波蒋慧陆正华杨静薇李红张娜杨为群廖雪莲
关键词:非霍杰金淋巴瘤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