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无)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赵晓星更多>>
相关机构:敦煌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敦煌研究院院级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统治
  • 1篇洞窟
  • 1篇图像
  • 1篇吐蕃时期
  • 1篇吐蕃统治敦煌
  • 1篇中土
  • 1篇五台山图
  • 1篇楼阁
  • 1篇密教

机构

  • 3篇敦煌研究院

作者

  • 3篇赵晓星

传媒

  • 1篇文艺研究
  • 1篇中国藏学
  • 1篇艺术设计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吐蕃统治时期传入敦煌的中土图像——以五台山图为例被引量:11
2010年
莫高窟从中唐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佛教美术题材———五台山图。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详细考察敦煌石窟现存的中唐五台山图,并进一步确定图中画面的具体情节。此外,还整理了吐蕃统治时期第222窟、第159窟、第237窟、第361窟四处五台山图的特征与发展线索,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此时敦煌五台山图的粉本来源与传入路线,以及五台山信仰中的密教性质,最后对中唐以后敦煌五台山图的情况作简要梳理。
赵晓星
关键词:五台山图统治图像中土
莫高窟第361窟的中唐供养人——莫高窟第361窟研究之三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以莫高窟第361窟的中唐供养人为研究中心,通过对莫高窟第361、386、14三个洞窟的实地考察,认为第361窟的供养人与以往按身份高低排列整齐的供养人不同,而是以进行传供法会的形式出现。文中还进一步讨论了此时壁画中新出现的"振铃"供养方式,并提出第361窟存在高缠头的吐蕃装供养人,认为他们可能是来自吐蕃本土地位较高的吐蕃人,因此第361窟的营建很可能是有吐蕃人参与的。
赵晓星
莫高窟吐蕃时期塔、窟垂直组合形式探析——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之五被引量:9
2012年
吐蕃统治时期,莫高窟开凿的洞窟出现了一种特殊而又典型的组合形式,即在崖面的同一条垂直线上,上下两个洞窟与崖顶土塔形成一组整体性建筑,作者暂称为"塔、窟垂直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一直延续到了晚唐时期,并早已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关于这种形式的来源一直未能确定。文章通过对藏经洞出土纸本绘画P.T.993《吐蕃寺庙图》、莫高窟第361窟药师经变、东嘎石窟宝楼阁曼荼罗、桑耶寺初建史及同时代的印度寺院建筑形式的考察,结合吐蕃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莫高窟这种塔、窟垂直组合的新形式,应是受吐蕃本土的影响,其建筑涵义来源于密教中的"宝楼阁",建筑形式最初可能来源于印度,并带有吐蕃桑耶寺的"三样式"特征,或可定名为宝楼阁式石窟建筑。
赵晓星
关键词:洞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