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2007-04)

作品数:8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李瑞琴于安芬赵有彪苏永生车宗贤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养分
  • 2篇土壤养分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河西走廊
  • 1篇地积累指数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模式
  • 1篇日光温室
  • 1篇日光温室蔬菜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物发酵
  • 1篇石羊河流域
  • 1篇食用
  • 1篇食用菌
  • 1篇示范区
  • 1篇蔬菜
  • 1篇双孢菇

机构

  • 7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于安芬
  • 7篇李瑞琴
  • 5篇车宗贤
  • 5篇苏永生
  • 5篇赵有彪
  • 2篇白滨
  • 1篇丁文姣
  • 1篇邱慧珍
  • 1篇王婧
  • 1篇徐瑞

传媒

  • 2篇土壤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土壤与作物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微生物发酵的废弃菜叶无害化处理及腐熟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废弃菜叶无害化处理及腐熟安全性,解决发酵过程中污染环境、提高发酵堆体孔隙度、通气量、温度上升慢等问题。[方法]以废弃菜叶为原料,以玉米秸秆、牛粪等为辅料,采用调控发酵原料的碳氮比、微生物菌剂种类、发酵堆体的水分及温度等方法。[结果]优化了废弃菜叶微生物发酵原料的最佳配比:废弃菜叶、玉米秸秆、牛粪、发酵菌剂的重量比100∶4∶2∶0.25;建立了一套废弃菜叶微生物发酵腐熟度指标评价体系,即发酵堆体温度≥50℃,持续3~5d,pH值小于等于8.0,电导率小于等于2.0mS/cm,E4/E6比小于等于2.5,C/N比小于20,发芽指数GI大于80;发酵产物的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等养分及安全限量指标均符合行业标准。[结论]废弃菜叶微生物发酵终产物的pH值、电导率、E4/E6值、C/N值、GI等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均符合腐熟度指标,并达到蔬菜栽培基质的肥力及安全限量指标要求。
李瑞琴徐瑞徐瑞白滨于安芬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
河西走廊凉州绿色农业示范区耕地土壤养分及栽培模式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凉州区是2006年4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批准、在西北干旱内陆地区建立的首批五十个国家重点绿色农业示范区之一,本研究以绿色农业理念为基础,通过大范围调查取样、测试分析,对绿色农业示范区内耕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对比分析了栽培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低于大田土壤,而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高于大田,全盐量远远高出大田4倍。
于安芬李瑞琴车宗贤赵有彪苏永生刘柱
关键词:耕地土壤养分栽培模式
河西走廊日光温室不同建棚年限土壤养分及重金属残留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测试分析凉州区建棚年限5~14年的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理化性质及重金属残留现状,并将各项指标与露地大田相比较,总体表现是建棚年限在5年以上的日光温室土壤养分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表现明显的累积,分别比露地农田高出3.18 g kg-1,0.48 g kg,8.73 mg kg-1,98.38 mg kg-1,45.83 mg kg-1和230.88 mg kg-1;土壤微量元素也比露地大田明显增加,同时土壤盐分及重金属砷、汞的残留也呈现明显的累积趋势,但尚未超出阻碍作物生长的指标范围。
李瑞琴于安芬车宗贤邱慧珍赵有彪苏永生刘柱
关键词:河西走廊日光温室蔬菜土壤养分重金属
石羊河流域设施土壤环境质量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石羊河流域设施蔬菜连作土壤质量安全隐患问题,通过对建棚3~14年设施的土壤采样检测,并将各项指标与露地农田相比较,总体表现是随设施建棚年限、栽培频度增加,土壤养分、重金属、盐分等指标呈明显增涨趋势,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均出现明显的累积,分别比露地农田高出35.8%、77.7%、140%和87.4%;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铁分别比露地农田分别高出542%、245%和67.4%。其中土壤盐分及重金属砷、汞的残留呈现明显的累积趋势,分别高出露地农田400%、309%、871%,但尚未超出相关指标范围。
车宗贤李瑞琴于安芬赵有彪苏永生刘柱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基于循环模式下氮、磷、钾流动分析——以河西走廊凉州示范区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以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绿色农业模式小麦 - 双孢菇 - 肥 - 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绿色农业循环模式中农田、设施单作及整个系统的氮、磷、钾投入产出,探明模式的物质循环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式中,N、P、K 养分产投比分别为 0. 95、1. 12、0. 75,远远高于农田单作系统和设施单作系统,在农田单作系统中养分产投比低,在设施单作系统中,养分产投比高; 还田纯 N、P、K 占总输入量的 27%、60%、39%; 在凉州示范区,构建家庭式中小规模经营的 "小麦 - 双孢菇 - 肥 - 设施葡萄"绿色农业循环模式,是充分合理并高效利用当地水资源及农业废弃资源的有效途径。
于安芬李瑞琴赵有彪车宗贤苏永生
关键词: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循环模式“农田-食用菌”生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本文利用养分流动和模型分析的方法,分析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典型"农田-食用菌"生产系统(农田-食用菌集约生产模式、农田-食用菌单户生产模式、农田单作)的氮元素流动特征。结果表明:农田作物秸秆通过食用菌体系还田使氮素利用率提高了10%左右,秸秆还田氮输入量(165.6kg.hm-.2a-1)占农田氮素总输入量的37.1%,使化肥氮输入量减少,因此秸秆氮的合理循环利用可作为减少化肥投入的有效途径。但农田氮素仍有盈余,单位面积氮盈余量高达217.0 kg.hm-.2a-1,未能实现循环模式内养分平衡的理想效果,因此优化氮素管理、确定合理的大田作物和食用菌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李瑞琴于安芬赵有彪车宗贤苏永生
关键词:绿洲灌区
甘肃中部高原露地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分析被引量:38
2013年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甘肃中部高原露地蔬菜代表类型的茄果类、叶菜类、鳞茎类、根茎类等蔬菜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的土壤环境重金属背景值为主要评价参比值,分析土壤中重金属Cd、Hg、As、Cu、Pb和Cr的质量分数及污染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露地蔬菜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露地菜田土壤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均高于评价参比值,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均属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是Hg>Cd>Pb>Cu>Cr>As,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Hg。
李瑞琴于安芬白滨王婧
关键词: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地积累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