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3-002)
- 作品数:126 被引量:997H指数:16
- 相关作者:张昌民杜家元李少华朱锐余烨更多>>
- 相关机构: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长江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实用地球物理技术在渤中探区岩性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针对渤中探区Q构造新近系近十年探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周边成熟油田浅层岩性勘探的思路,以地质认识为指导,以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圈闭刻画为核心,综合运用地层切片、地震属性分析、90度相移及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等多项地球物理技术,对新近系明下段浅水三角洲岩性圈闭进行精细识别与刻画。结果表明:地层切片结合地震属性技术有效识别砂体平面展布特征,90度相移技术辅助完成砂体精细刻画,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技术真实反映砂体构造特征。通过多项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相继发现了Qa、Qb/c及Qd等一系列浅层岩性含油气构造,掀起了渤海海域浅层岩性勘探的热潮,同时也对相似地质背景探区具有借鉴意义。
- 谷志猛杨海风王军李果营王思权
- 关键词:岩性勘探地层切片变速成图
- 渤中凹陷西北缘边界断层面特征与油气成藏被引量:12
- 2016年
- 为解释渤中凹陷西北缘陡坡带边界油气分布的差异性并预测油气藏的分布,利用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探讨了该地区断层面形态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剖面上,渤中凹陷西北缘烃源岩之上的边界断层面形态主要以铲式下凹型和座椅式下凸型为主,且均表现为上陡下缓的特征;平面上,边界断层面主要发育汇聚型、发散型、均匀型和复合型等4种类型。汇聚型和复合型的位置为油气优势运移方向,当汇聚型断层面转折带的坡度小于33°时,油气易在古近系地层成藏;反之,油气易在新近系地层成藏;而复合型断层面以座椅式为主,油气易被封堵在古近系并在座椅面附近及以下成藏。该研究对油气分布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庞小军王清斌王飞龙吴春新张雪芳
- 关键词:渤中凹陷陡坡带断层断面形态油气
- 渤海蓬莱9-1中生代花岗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带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渤海湾盆地蓬莱9-1油田潜山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在花岗岩中见到较好油气显示,单井试油获得工业油气流。然而,对该套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产状、分布规模、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主控因素等并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对潜山钻井取心、井壁取心、岩屑的系统观察、描述以及选取样品进行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岩相学鉴定等测试,确定该花岗岩为中生代时期的侵入到元古宇地层中的酸性侵入体。进一步采取铸体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等测试手段确定储集空间类型为破碎粒间孔、溶孔、风化收缩缝、构造裂缝等,主要以潜山风化壳油气藏为主,风化花岗岩中下部孔隙和裂缝发育较差,横向非均质性强,为岩性油气藏模式。结合测井和地震等手段,对侵入体侵入方向、侵入规模等进行了研究,为花岗岩体储量申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对类似蓬莱9-1花岗岩体以及结晶基岩有利储层分布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王凤荣
- 关键词:花岗岩储层特征
- 渤中凹陷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气藏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1
- 2015年
- 渤海盆地渤中凹陷BZ21构造区发现了一个10×10~8m^3方级别的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气藏。根据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分析化验及地震等资料,对潜山气藏的储集层演化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形成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加里东运动使华北地台整体抬升,形成大型古潜山并长期遭受风化剥蚀,在大气淡水淋滤作用下,形成大量溶蚀孔、洞,水沿着早期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孔隙层渗滤,形成顺层岩溶,改善了储层的横向连通性;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层空间类型主要为溶孔、溶洞及裂缝,成岩作用和构造裂缝是储层的主控因素;碳酸盐岩潜山纵向上可划分为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及深度缓流带。
- 邓吉锋史浩王保全王改卫陈国童
- 关键词:渤中凹陷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成岩作用
- 珠江口盆地新近系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及发育规律分析被引量:17
- 2014年
- 伴随勘探程度的提高,地层岩性圈闭已经成为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为此,对珠江口盆地新近系这一主力含油层段进行了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的分析。认为盆地新近纪以来多期次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多种沉积体系的共同发育,2种类型坡折及其对应的低位体,以及2次构造运动为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上述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呈现出陆架区、坡折区各具特色、层序界面附近层段最为有利、油气运移通道是成藏主控因素等规律性特征。
- 杜家元陈维涛张昌民
- 关键词:发育规律新近系珠江口盆地
- 基于岩性定量判别的潜山演化模式与储层发育机理被引量:2
- 2015年
- PL油田为国内第1个大型花岗岩潜山油田,发育孔隙裂缝型储层,潜山岩性多样,平面分布规律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复杂,研究难度大。利用PL油田的岩矿和测井资料识别了岩浆岩和变质岩双重潜山结构;利用岩心岩屑的元素数据和QAPF岩性分类法,判别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2种岩性,结合常规测井资料,首次建立了基于自然伽马的可细分酸性岩浆岩的判别标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岩性变化规律,探讨了潜山演化及岩性变化模式,并对岩性的平面变化对潜山储层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机理分析。该研究为后期开发寻找优质储层奠定了基础,以期对同类型潜山油藏储层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 陈国成田晓平王培春王少鹏
- 关键词:储层
-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珠江组K22陆架砂脊沉积成因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通过分析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珠江组NE—SW向平行于古岸线展布的K22条带状砂体外部地震反射特征、内部反射结构及平面展布规律,并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和理论,结合海平面变化特点,对K22条带状砂脊沉积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K22条带状砂脊为发育在陆架区古构造高带、受控于强制性海退过程的再沉积产物,其物源来自于早期的三角洲,沉积水动力条件多样,主要为海退过程中的潮汐流和波浪作用;同时,沿岸流也对砂脊形态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砂脊后期得益于快速的海侵而保留下来。留存下来的沙脊沉积被包裹在海相泥岩背景中,可形成良好的岩性圈闭。
- 丁琳杜家元罗明李小平颜晖郑嘉
-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珠江组
- 深海疏松沉积物变形模拟仪器研究
- 2015年
- 疏松沉积物变形构造是指深水沉积砂体受到外界的触发,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超压,致使上覆弱渗透性沉积物发生破裂,砂体以流化和液化的形式向周围沉积物侵入。目前可通过露头和地震资料识别了各种疏松沉积物变形构造,然而,对于这些变形构造的形成机制的认识还很有限。设计了一套模拟疏松沉积物变形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模拟砂岩液化、流化、变形、侵入的完整过程,对于探讨非黏结性的层状地层中疏松沉积物的形成机理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
- 王浩宇易雪斐李康李君
- 关键词:流化
- 珠江口盆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古地震记录及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珠江口盆地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先后经历了2次大的构造运动,多期构造活动诱发的地震导致盆地内发育多种与地震活动有关的震积岩原地系统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这些构造赋存于海侵沉积序列内,垂向上具有一定的叠置关系,反映了地震作用的不同阶段对原始沉积序列的改造,其垂向震积序列自下而上可分为7段:A段为具有原生层理的滨岸砂岩,作为震积序列中的底部层段沉积于地震发生前的宁静期;B段为未固结砂质碎屑在后期强烈地震活动中发生液化形成的蛇曲状液化砂岩脉;C段为发生一系列液化卷曲变形的砂泥岩互层;D段为在地震活动衰减期快速堆积的沉积物因差异沉降形成的阶梯状微断层;E段为泥岩内的薄砂层在地震活动趋于停止时期发生拉伸或挤压变形形成以断续砂质条带为特征的缩胀构造;F段为在地震活动末期形成的由重力驱动的负载构造;G段为发育于地震活动停止期具显微细水平层理的浅海陆棚相泥质岩层。研究表明,地震活动有利于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地震作用形成的裂缝及液化砂岩脉能极大地提高储层的储集性能,对油气的运移也有积极影响,但同时地震活动对盖层的封堵性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加强对古地震记录的研究必将给珠江口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新思路。
- 杨波张昌民李少华杜家元张忠涛朱锐余烨袁瑞
-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震积岩油气地质意义
- 渤海海域A构造区沙二段混合沉积特征及储层研究被引量:18
- 2013年
- 渤海海域A构造区沙二段高孔高渗型混合岩类储层的发现改变了此区缺乏优质储层的认识。以钻井取心化验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了该类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成因、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该类储层是受间歇性陆源供给影响的混合沉积产物,沉积相带是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后期混合白云石化对储层质量保护及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 宋章强陈延芳杜晓峰王清斌王雪莲
- 关键词:储层特征渤海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