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421-002)
- 作品数:125 被引量:958H指数:16
- 相关作者:高乃云楚文海王利平李风亭陈卫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河海大学常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吸附态As(V)的释放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实验室模拟释放实验,研究了黄浦江表层沉积物对吸附态A(sV)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静置条件下,淀峰和吴淞口处沉积物中A(sV)的释放量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在第1~16天时A(sV)释放量分别由3.33μg/L和6.73μg/L达到12.54μg/L和15.34μg/L,然后渐渐趋于稳定;扰动条件有利于A(sV)的释放,As(V)的释放量随扰动档速的提高急剧上升;在5~45℃温度试验范围,温度升高有利于A(sV)的释放;在pH由2~11范围内,A(sV)的释放量随pH的变化呈现"V"字形变化,在pH 5附近A(sV)释放最低,淀峰和吴淞口处分别为8.78μg/L和10.54μg/L;PO43-和HCO3-对A(sV)的释放影响明显,A(sV)释放量随溶液中PO43-和HCO3-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 马红梅朱志良程永前赵建夫
- 关键词:AS(V)
- VBNC状态细菌的生物学研究及检测
- 活的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的细菌不能够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但却仍具有新陈代谢活动,是活菌。常规的分离培养方法无法检测到处于VBNC状态的细菌。本文分析了处于VBNC状态...
- 赵林凌孟雪征杨艳玲
- 关键词:微生物病原菌
- 紫外光降解含氮消毒副产物氯代乙腈效能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采用紫外光(UV)降解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二氯乙腈(DCAN)与三氯乙腈(TCAN),研究了初始浓度、pH值和辐照强度等对UV光降解2种N-DBPs的影响.结果表明:UV可降解DCAN与TCAN,其中去除TCAN效率较高,在UV辐照2h,pH 7.70的常温条件下,质量浓度为100μg.L-1的TCAN去除率可达98.5%以上;而对100μg.L-1的DCAN,辐照6h后的去除率为97.0%;UV降解DCAN的去除率与其初始浓度正相关,TCAN的初始浓度对UV降解最终去除率几乎没有影响;pH值对UV降解2种N-DBPs的影响较小,但随pH值的增高,2种物质的降解为水解与光解的协同作用;UV辐照强度的增加有利于DCAN与TCAN的去除;自来水中余氯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促进DCAN与TCAN的降解速率.
- 高乃云赵璐楚文海
- 关键词:含氮消毒副产物紫外光光降解
- 电气浮工艺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电气浮工艺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处理,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极板间距、电流强度、反应时间和pH对电气浮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CODMn和Chl-a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流强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电流强度为1.2A,极板间距为0.6cm,反应30min,对富营养化水体中CODMn和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57%和88.4%。
- 王利平李祥梅章滢李新颖
- 关键词:电气浮富营养化水体除藻
- 混凝-陶瓷膜组合工艺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出一种混凝-陶瓷膜组合方法处理水体。结果表明,组合工艺最佳运行条件为:混凝剂PS-FZn投加量25mg/L,陶瓷膜操作压力0.09MPa;在进水流量为5L/h,水温30℃,连续运行40h,混凝-陶瓷膜组合工艺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浊度、Chl-a、CODMn、TP、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8%、99.35%、84.02%、75.31%和58.22%,对Chl-a去除显著,工艺运行稳定。
- 茆永晶王利平季炎峰宋传龙杜尔登
- 关键词:混凝陶瓷膜富营养化水体
- 复合高铁酸盐对含铜绿微囊藻原水的净化效果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复合高铁酸盐处理含铜绿微囊藻原水,考察了其除藻的影响因素和对原水的净化效果,同时考察了其与聚合氯化铝(PAC)的联用效果及除藻机理。结果表明,原水pH值和复合高铁酸盐的氧化时间均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具有明显影响,最佳pH值为5~6、最佳氧化时间为15min;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复合高铁酸盐的投量可明显提高除藻效果。另外,复合高铁酸盐预氧化可降低TP浓度,但由于藻细胞的破裂,TN和UV254值会升高。当复合高铁酸盐与PAC联用时,两者对除藻及去除TP和UV254具有协同效果。复合高铁酸盐的除藻机理为直接破坏铜绿微囊藻的细胞壁.使胞内物盾流出从而导致藻细胞死亡.
- 张洁邱慧琴喻艳菁王涌丁国际
- 关键词:复合高铁酸盐铜绿微囊藻
- 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饮用水中臭味问题被引量:5
- 2012年
- 介绍了当前世界饮用水臭味问题和常见的臭味物质,并对粉末活性炭应急吸附臭味物质过程中的原水水质、活性炭种类、投加点以及预氧化等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了综述。指出深入研究不同水质的吸附竞争机理,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 谢茴茴高乃云安娜张可佳申一尘王绍详
- 关键词:臭味物质粉末活性炭投加点预氧化
- 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09年
- 聚硅酸铝铁(PSAF)作为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其除浊、脱色及去除有机物的性能优越,文献报道的最高去除率可分别达97%、98%、87%。使用不同方法制取的PSAF性能及稳定性有较大区别;同时,PSAF的效果还受水体参数的影响。本文介绍了PSAF的作用原理、制作方法、使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最后简要概括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王成金高乃云赵世嘏
- 关键词:聚硅酸铝铁絮凝剂
- 高铁酸钾及其联用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8
- 2010年
- 介绍了近年来强氧化剂高铁酸钾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成果及现状。高铁酸钾可有效地去除水中微生物、无机以及有机污染物,污染物去除效果与高铁酸钾投加量、反应pH、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由于高铁酸钾具有氧化选择性及不稳定等缺点,有必要发展高铁酸钾联用技术,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高铁酸钾联用技术的协同作用,其中高铁酸钾与光催化协同作用明显,可大幅提高光催化效率,加速污染物的去除,在环境治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马艳高乃云楚文海李聪
- 关键词:高铁酸钾强氧化剂联用技术水处理
- 低温条件下絮体破碎再絮凝去除水中颗粒的研究被引量:19
- 2009年
- 为了了解低温条件下絮体的形成/破碎/再絮凝过程在适当条件下对絮凝去除水中颗粒物的强化效果,采用PDA2000透光率脉动检测仪对絮凝破碎再絮凝过程进行了在线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当电中和机理占主导作用时(混凝剂投加量小于0.1mmo.lL-1),絮体破碎后能重新絮凝,絮体大小能恢复到破碎之前;而当网捕卷扫机理占主导作用时(混凝剂投加量大于0.2mmol.L-1),絮体的恢复情况不如电中和条件,再絮凝能力降低.投加适量的腐殖酸会增加絮体破碎前后的分形维数,但过量的腐殖酸则会降低破碎前后絮体的分形维数.絮体破碎再絮凝后其分形维数比破碎前高.腐殖酸的投加量并不会明显影响絮凝和破碎后再絮凝的FI指数.电中和絮体破碎前初始絮凝时间越长破碎后沉后水浊度越低,破碎后其浊度会比破碎前显著减小.较低投量的铝盐就能使得沉后水浊度降到很低,因此可以降低混凝剂投量而达到更好的水处理效果.
- 俞文正杨艳玲卢伟李圭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