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333)

作品数:9 被引量:192H指数:9
相关作者:杜军路红亚白雪梅赵琳娜袁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突变
  • 4篇气温
  • 3篇极端气温
  • 3篇极端气温事件
  • 3篇极端气温指数
  • 3篇降水
  • 2篇周期
  • 2篇极端降水
  • 2篇极端降水事件
  • 2篇极端降水指数
  • 2篇降水事件
  • 2篇降水指数
  • 1篇日降水
  • 1篇统计降尺度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和年代际...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7篇中国气象局成...
  • 6篇西藏自治区气...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藏高原大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北省气象科...

作者

  • 6篇杜军
  • 4篇路红亚
  • 2篇袁雷
  • 2篇赵琳娜
  • 2篇白雪梅
  • 1篇刘莹
  • 1篇马鹏飞
  • 1篇拉巴
  • 1篇段青云
  • 1篇拉巴卓玛
  • 1篇杨志刚
  • 1篇杨秀海
  • 1篇梁莉
  • 1篇德吉央宗
  • 1篇陈涛
  • 1篇任福民
  • 1篇董航宇

传媒

  • 2篇地理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气象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1-2014年西藏各时次气温的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利用西藏自治区38个气象站点1981-2014年逐日02:00、08:00、14:00和20:00北京时4个时次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34年来西藏时次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突变特征,并探讨了气温变化率与经纬度、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4年西藏四季各时次气温表现一致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14-0.80℃/10a,以冬季升温最为显著。在各时次中,除夏季08时升温率大之外,其他三季均以14时升温率最大。各站年时次气温最大升温率为0.36~0.94℃/10a(P〈0.001),只有32%的站点出现在08时,主要分布在昌都市大部、阿里地区大部以及那曲、拉萨、日喀则等站点,其余站点都出现在14时。春、秋季时次气温升温率与经度有关,西部大于东部;冬季时次气温升温最大区域主要在高海拔和纬度较高地区,夏季气温升幅最大区域位于较高纬度。20世纪80年代四季和年各时次气温均为负距平,而21世纪最初的10年各时次气温一年四季都为正距平。在时间转折上,34年来西藏年、季绝大部分时次的气温都发生了气候突变,夏季4个时次气温突变时间都发生在21世纪最初的10年;冬季02时和08时气温突变点发生20世纪90年代末,14时和20时气温的突变点却出现在21世纪最初的10年。影响西藏高原气温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地形、高原内部气象要素以及外部环流影响等。
杜军马鹏飞潘多
1971-2012年珠穆朗玛峰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利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5个气象站点1971-201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2年42 a来,珠穆朗玛峰地区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的空间分布格局,连续干旱日数、连续湿日和降水强度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他极端降水指数趋于减少.其中,强降水量、极强降水量和年降水总量减幅较大,分别为-5.74 mm·(10a)-1、-1.20 mm·(10a)-1和-5.32 mm·(10a)-1,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聂拉木站表现的最为明显.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在21世纪最初的10 a减幅最大,在30 a际尺度上也表现为减少趋势.除连续干旱日数外,极端降水与年降水总量关系密切.各项极端降水指数都存在3~4 a显著周期,也存在10 a、12 a和15 a的周期.在时间转折上,各项极端降水指数均未发生气候突变.
路红亚杜军袁雷廖健
关键词:极端降水指数周期突变
基于多源卫星数据扎日南木错湖面变化和气象成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Landsat(MSS、TM、ETM+)系列卫星和环境减灾卫星CCD遥感影像数据以及西藏扎日南木错地区近40年(1970-2011年)气象资料,分析湖泊面积的变化特征,并探讨湖泊面积变化的可能气象成因.结果表明,扎日南木错1975-2011年间经历了先萎缩后扩张的过程,湖泊面积呈增长趋势,增长面积为7.08 km2.扎日南木错流域在过去40多年里冰川在退缩,温度升高,降水量增加,而蒸发量和最大冻土深度减少.湖泊面积与年气温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气温升高可能是湖面扩大的原因之一.
德吉央宗拉巴拉巴卓玛陈涛杨秀海
关键词:湖面变化气候变化
集合数值预报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7
2014年
水文集合预报是近几年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水文预报分支,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是1970年至20世纪末进行的长期径流预报,第2阶段从21世纪开始,主要学习气象数值预报中集合预报的概念在短期水文集合预报中的应用。目前,除了单一预报中心的集合预报系统在水文集合预报中应用外,多个预报中心的集合预报大集合也逐渐被应用于流域水文预报,甚至一些小流域的洪水预报。如利用TIGGE(THORPEX Interactive Grand Global Ensemble)集合预报驱动形成的大气-水文-水力的串联系统进行早期的洪水预警研究,将全球集合预报作为洪水模型输入的有限区域模式的初始条件和侧边界条件的研究。这些均表明,基于水文集合预报的洪水预报增加了预报附加值,并能够延长预警提前时间。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欧洲洪水预警系统(EFAS)和美国NOAA的先进水文预报系统(AHPS)为代表,实现了集合预报在洪水中的实时业务预报,但仍存在数据处理和计算量大,以及如何基于集合水文预报做决策等问题。对于水文集合预报的前处理和后处理的各种技术已处于探索和验证阶段,如何更好地理解基于概率预报的洪水预警决策仍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
赵琳娜刘莹党皓飞姜迪段青云王彬雁白雪梅梁莉
关键词:不确定性洪水预警
两个干旱指数在中国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研究中的应用对比
本文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和一种新的有效降水指数(IWAP),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ITREE)分别识别出1961010年中国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各174次和184次,从干旱演变过程和干旱事件总体特征两个角...
王咏梅任福民赵一磊李韵婕
文献传递
1961-2010年西藏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被引量:61
2013年
利用1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西藏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0a西藏霜冻日数和结冰日数明显减少,结冰日数减少显著的区域集中在藏北,霜冻日数则在整个区域都显著减少;生长季长度以4.71 d/10a的速度明显延长,以拉萨、泽当最显著。极端最低气温在全区范围均呈显著升高,尤其是近30a升幅更大,达1.06oC/10a;最高气温的极大值在沿雅鲁藏布江一线东段和那曲地区上升较明显,而在南部边缘地区有下降的趋势。冷夜(昼)日数普遍明显减少,减幅为9.38 d/10a(4.96 d/10a);暖夜(昼)日数显著增加,增幅为10.99 d/10a(6.72 d/10a)。大部分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极端最低气温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极端最高气温、结冰日数、暖昼(夜)日数和生长季长度呈负相关。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暖指数呈逐年代增加趋势,极端气温冷指数和生长季长度表现为下降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时间转折上,极端最低气温、冷(暖)夜指数和生长季长度的突变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霜冻、结冰日数和冷(暖)昼指数的突变点则推迟到21世纪初期。多数情况下,西藏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幅比全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偏大,说明西藏极端气温变化对区域增温的响应更为敏感。
杜军路红亚建军
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突变
1961-2012年西藏色林错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被引量:20
2015年
利用西藏色林错流域2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流域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2年色林错流域TXx、TNn呈上升趋势,尤其是TNn升幅更大,达1.10℃/10a。极端气温暖指标(TNx、TX90p、TN90p)和生长季长度(GSL)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极端气温冷指标(FD、ID、TX10p、TN10p)和DTR为显著的下降趋势。流域绝大部分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幅度均比全球、全国和青藏高原偏大,特别是TN90p的变幅最大。在10年际变化尺度上,TNn、TX90p、TN90p和DTR呈逐年代增加趋势,极端气温冷指数和GSL为下降趋势。从时间转折上看,各项极端气温指数均有突变发生,突变点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最低气温及与之相关的极端气温冷指数的显著上升与色林错湖泊面积的增加密切相关。
杨志刚杜军林志强
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突变
黄淮地区夏季日降水分区概率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我国黄淮地区1961—2010年50年6—8月的日降水资料,采用REOF和t检验的方法,将中国黄淮地区夏季降水分成Ⅰ-Ⅴ区。5个区域进行差异性t检验表明5个区域之间(彼此)差异显著,说明了区域划分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1999-2007年6-8月站点日降水资料以及CFSv2模式后预报的日降水资料建立了5个区域内共5个代表站点的夏季日降水概率预报方程,并进行了确定性、概率性预报检验和业务试用检验。对各区域内5个代表站日降水量的确定性预报检验表明:Logistic回归降水概率预报方程的TS评分要高于CFSv2模式预报和T213的集合预报平均,空报率也低于CFSv2模式预报和T213集合预报平均,但是漏报率却略高。各区域代表站日降水量的概率预报Brier评分检验表明:Brier评分均不超过0.2,大大低于T213集合预报所得概率预报的Brier评分分值,说明本文Logistic回归方程的概率预报较为可靠。Brier技巧评分表明:Logistic回归降水概率预报方程各站的BSS技巧评分都大于0.0,说明各站的预报技巧高于检验样本气候概率的预报技巧,且高于T213集合预报的Brier技巧评分,说明在分区基础上建立Logistic回归降水概率预报方程的方法是有预报意义的。
赵琳娜董航宇吴亮王彬雁白雪梅党皓飞
关键词:LOGISTIC回归降水概率预报统计降尺度
近42a珠穆朗玛峰地区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1
2016年
选取西藏珠穆朗玛峰(珠峰)地区5个气象站点1971—2012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珠峰地区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近42 a西藏珠峰地区极端最高气温、最高气温的极小值、极端最低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极大值都呈上升趋势,为0.30~0.64℃·(10a)^(-1),以极端最低气温升幅最大。霜冻和结冰日数分别以-4.99 d·(10a)^(-1)和^(-1).24 d·(10a)^(-1)的速度显著减少,主要表现在南坡。生长季长度呈现出明显的延长趋势,为4.81 d·(10a)^(-1)。气温日较差趋于减小,平均为0.08℃·(10a)^(-1)。冷昼(夜)日数明显减少,幅度为-6.54 d·(10a)^(-1)〔-8.87 d·(10a)^(-1)〕;暖昼(夜)日数显著增加,增幅为8.17 d·(10a)^(-1)〔12.07 d·(10a)^(-1)〕。在10 a际变化尺度上,珠峰地区极端气温暖指数呈增加趋势,而极端气温冷指数趋于下降。在时间转折上,极端最高气温、生长季长度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80年和1984年,其他指数的突变点出现在1990年代。
杜军路红亚袁雷建军
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突变
1961—2012年西藏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被引量:34
2014年
利用18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了10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藏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藏近52 a连续干旱日数(CDD)呈显著减少趋势,最大5 d降水量也趋于减少但不显著,大雨日数和强降水量的线性趋势不明显,其他6个极端降水指数都表现为增加趋势且不显著。与全球、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比较,西藏CDD和连续湿日的变幅明显偏大,最大1日降水量、强降水量和极强降水量的变幅明显偏小。除CDD外,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仅有中雨日数的变化趋势与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在近52 a的时间尺度上各项极端降水指数都存在3~4 a显著周期,多数指数也存在12a、15 a和16 a的周期。在时间转折上,CDD的突变点时间较早,从1974年开始;中雨日数、连续湿日和年总降水量的突变点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从空间分布来看,那曲地区西部是极端降水指数变化最为显著的区域,雅鲁藏布江中游大部的多数极端降水指标趋于下降,而山南地区南部、林芝地区东南部的降水极值和降水强度都在增加。
杜军路红亚建军
关键词:极端降水指数周期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