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692)

作品数:8 被引量:70H指数:4
相关作者:龙琴李莹王淑然艾凤荣叶俊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近视
  • 3篇蛋白
  • 3篇实验性近视
  • 3篇巩膜
  • 2篇蛋白酶
  • 2篇上皮
  • 2篇皮下
  • 2篇像差
  • 2篇磨镶术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 2篇基质
  • 2篇基质金属
  • 2篇基质金属蛋白...
  • 2篇基质金属蛋白...
  • 2篇角膜
  • 2篇角膜表层
  • 2篇角膜磨镶术
  • 2篇波前
  • 2篇波前像差

机构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8篇龙琴
  • 6篇李莹
  • 3篇王淑然
  • 3篇艾凤荣
  • 2篇叶俊杰
  • 2篇李俏
  • 2篇陈秉钧
  • 2篇罗岩
  • 1篇丁欣
  • 1篇卞爱玲
  • 1篇赵潺
  • 1篇张顺华
  • 1篇王忠海
  • 1篇姜洋
  • 1篇张潇
  • 1篇李东辉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手术与基质层手术对眼波前像差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比较分析角膜表层与基质层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及其变化值。方法: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眼患者100例200眼,其中接受LASIK手术50例100眼,接受新型表层手术(ASA)50例100眼。LASIK手术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为-1.25~-9.25(平均-5.75±1.74)D,ASA手术组术前SE为-2~-9.25(平均-5.42±1.81)D。术前及术后1,3,6mo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球镜及柱镜度数、SE以及波前像差等。结果:C7,C12,RMS3,RMS4,RMS5,RMS6和RMSh的变化值均和球镜度变化值、SE变化值的绝对值显著正相关。术后1mo,ASA组C7绝对值、RMSh,RMS3和RMS6均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3mo时,ASA组C7和C14显著小于LASIK组,LASIK组C12显著小于ASA组;术后6mo时,ASA组仅C14显著优于LASIK组。术后1mo时,ASA组RMS3,RMS5,RMS6和RMSh的变化值均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3mo时,ASA组RMS6变化值显著小于LASIK组,术后6mo时,ASA组RMS3,RMS6和RMSh的变化值显著小于LASIK组。结论:高阶像差增大程度与球镜度及SE的变化程度正相关。ASA组术后高阶像差及其增大程度均小于LASIK组,术后6mo时两组差异仍显著。
李俏李莹龙琴艾凤荣罗岩陈秉钧丁欣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波前像差
白细胞介素-1β促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 观察炎前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IL—G浓度为0、1、10、20ng/ml和时间为24、36、48h作用下RPE细胞的VEGF和bFGF分泌量变化;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10ng/ml IL-1β作用48h后RPE细胞的VEGF和bFGFmRNA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IL-1β刺激后RPE细胞的增生状态。结果相同刺激时间即36h作用下,终浓度为1、10ng/ml的IL-1β促进RPE细胞VEGF的分泌(q=32.79,42.56;P〈0.01);10ng/ml的Il-1β促进bFGF的分泌(q=7.514,P<0.01);与浓度为10ng/ml的IL-1β刺激相比,增加IL-1β刺激浓度至20ng/ml使RPE细胞VEGF和bFGF分泌量下降(q=9.35,6.92;P<0.01)。相同浓度即10ng/ml的IL-1β作用下IL-1β作用时间与RPE细胞VEGF和bFGF分泌量具有正性时间-效应关系;浓度为10ng/ml的IL-1β作用48h可促进RPE细胞的VEGF和bFGFmRNA水平;MTT结果证明IL-1β未明显影响RPE细胞的增生状态(F=0.317,P〉0.05)。结论炎前因子IL-1β可影响人RPE细胞VEGF和bFGF的分泌量,在一定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范围内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李莹张潇赵潺龙琴
关键词:色素上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病理性近视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病理性近视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国内外近期研究提示病理性近视发病过程中有免疫反应的参与,而炎症反应是影响免疫状态的重要原因。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病理性近视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病理性近视患者30例为病理性近视组,单纯性近视30例为单纯近视组,正常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抽取所有受试者晨间空腹静脉血2ml,离心后取上清,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析,检测血清hs—CRP。结果病理性近视组年龄19—48岁,平均(30±10)岁;等效球镜屈光度为(-6.00~-22.00)D。单纯性近视组年龄17~45岁,平均(32±8)岁;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00—600)D。正常对照组年龄18~46岁,平均(32±9)岁;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00~+1.00)D。病理性近视组hs-CRP浓度为(3.68±1.15)mmol/L,与单纯性近视组的(1.99±0.68)mmol/L和正常对照组的(2.11±O.66)mmol/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0.69,P〈0.01;q=9.91,P〈0.01)。病理性近视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屈光度无明显相关性(R2=0.037,P〉0.05)。结论病理性近视患者可能存在hs—CRP参与的炎症反应,hs—CRP在病理性近视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王淑然王忠海叶俊杰龙琴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高敏C反应蛋白炎症
角膜表层手术与基质层手术后视觉质量比较及其与波前像差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比较角膜表层与基质层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等客观指标以及主观视觉主诉,并分析术后主观视觉感受与视觉质量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1例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患者(116眼)进行分析,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患者45例(84眼),接受新型表层手术(ASA)16例(32眼)。LASI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范围为-1.25~8.75D,平均为(-5.85±1.77)D;ASA手术组术前SE范围为-2.00~9.25D,平均为(-5.38±1.83)D。术前及术后第1、第3、第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及柱镜度数、SE以及波前像差(WA)等。术后第1、第3、第6个月,由同一名医帅询问患者术后总体评价、术后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时的视觉质量及视觉症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1个月时,ASA组C7绝对值、RMSh、RMS3、RMS6均显著小于LASIK组(0.17vs0.32,0.39vs0.50,0.29vs0.38,0.07vs0.09,P均〈0.05),但RMSh的差异更为显著(0.39vs0.50,P〈0.01);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时差异项减少。术后早期,LASIK组白天及夜间开车容易程度、白天远视力、夜间视力、夜间眩光、总体视力的评分显著高于ASA组,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术前戴镜相比,白天远视力是患者认为优于术前的最显著项目,眩光和夜视质量下降是患者手术后早期的主诉。术后早期SE和球镜度变化值越大,夜间开车容易程度、夜问眩光、夜间视力评分越差。夜视症状随时间延长明显好转。术后早期总高阶像差、彗差和球差增大程度越大,患者夜间眩光越显著。结论术后早期,ASA组患者视觉质量评分稍差于LASIK组,�
李莹李俏龙琴罗岩艾凤荣
关键词:波前像差视觉质量
负透镜诱导豚鼠离焦性近视眼巩膜胶原密度及形态学改变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新生豚鼠负透镜诱导离焦性近视发生时巩膜胶原密度和形态的变化。方法30只新生有色豚鼠随机分成透镜诱导组(单眼-10.00D透镜诱导)和正常对照组(无处理组),第28天测量屈光度,眼球冰冻切片行VanGieson胶原染色,以锯齿缘为界分别分析前后部巩膜胶原密度;并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巩膜胶原纤维直径。结果新生豚鼠28d透镜诱导组诱导眼的平均球镜等值屈光度低于对侧眼(P<0.01);诱导眼后部巩膜胶原染色光密度值低于对侧眼(P<0.01);诱导眼和对侧眼屈光度差值与后部巩膜胶原染色光密度差值呈正相关(r=0.84,P<0.01);诱导眼后部巩膜胶原纤维直径小于对侧眼(P<0.01);诱导眼前部巩膜胶原密度和胶原直径与对侧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豚鼠28d诱导组对侧眼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豚鼠负透镜诱导离焦性近视时后部巩膜胶原密度减少,伴胶原直径的减小,影响胶原代谢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龙琴艾凤荣李莹
关键词:实验性近视巩膜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2特异性抑制剂1-(12-羟)18烷基硫酸钠抑制负透镜诱导豚鼠离焦性近视的发展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特异性抑制剂1-(12-羟)18烷基硫酸钠对负透镜诱导豚鼠离焦性近视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新生健康有色豚鼠随机分为3组,A组(10只):右眼进行-IOD透镜诱导,左眼不作处理;B组(10只):右眼透镜诱导+抑制剂(9.0μg/ml,每3d结膜下注射),左眼不作处理;C组(10只):右眼透镜诱导+赋形剂,左眼不作处理,4周后测量屈光度,明胶酶谱法分析后部巩膜MMP-2活性,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后部巩膜MMP-2的表达。结果豚鼠经4周负透镜诱导后,A组诱导眼较对侧眼增加了(5.73±0.36)D近视度;B组诱导眼较对侧眼增加了(2.58±0.33)D近视度;C组诱导眼较对侧眼增加了(6.31±0.73)D近视度;B组所获得的近视度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检验,P〈0.05),A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抑制剂注射眼后部巩膜MMP-2活性成分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原成分3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后部巩膜MMP-2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0μg/ml 1-(12-羟)18烷基硫酸钠,每3d结膜下注射可通过抑制后部巩膜MMP-2的活性,从而在-定程度上抑制新生豚鼠负透镜诱导离焦性近视的发展。
姜洋李莹陈秉钧龙琴
关键词:实验性近视巩膜
负透镜诱导豚鼠离焦性近视眼后部巩膜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观察负透镜诱导豚鼠离焦性近视发生时眼后部巩膜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0只新生有色豚鼠随机分为透镜诱导组(单眼-10D透镜诱导,n=20)和正常对照组(无处理组,n=10),4周后测量屈光度,眼球冰冻切片行后部巩膜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眼后部巩膜MMP-2和TIMP-2蛋白表达。结果负透镜诱导4周后,透镜诱导组豚鼠诱导眼后部巩膜Ⅰ型胶原密度和TIMP-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侧眼(P均<0.01),MMP-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侧眼(P<0.01);但透镜诱导组对侧眼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双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透镜诱导组诱导眼屈光度与眼后部巩膜Ⅰ型胶原(r=0.79,P<0.01)表达和TIMP-2表达量(r=0.74,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MMP-2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性(r=-0.78,P<0.01)。结论离焦性近视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MMP-2参与的眼后部巩膜细胞外基质改变。
王淑然叶俊杰龙琴
关键词:实验性近视巩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
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2
2012年
背景干眼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泪膜和眼表疾病,免疫炎症反应在干眼的发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通路,具有抑制眼部炎症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抗干眼药物。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质量分数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按标准纳人的中重度干眼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取右眼为试验眼。试验组15例15眼,给予0.1%普拉洛芬滴眼液和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用药;对照组15例15眼基线特征与试验组匹配,单独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用药前和用药2周时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检测。临床检测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I试验)、眼表染色(OSS)评分。实验室检测通过结膜印迹细胞学方法获取球结膜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球结膜上皮细胞中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及CDllb的表达。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12,P:0.684;,=0.240,P=0.624),两组间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实测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时,试验组受试者OSDI、OSS评分和球结膜上皮细胞中HLA—DR抗原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U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3;t=2.83,P=0.01;t=3.29,P=0.00;t=3.23,P=0.00),两组受试者的SchirmerI试验和结膜上皮细胞CDllb表达量用药2周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P=0.87;t=0.28,P=0.79)。试验组用药2周和用药前相比,OSDI、OSS评分和BUT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球结膜上皮细胞中HLA.DR抗原表达量降低,�
李东辉龙琴卞爱玲张顺华王淑然李莹
关键词:干眼非甾体类抗炎药随机对照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