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847)
- 作品数:15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徐志飞王文祖秦雄赵学维唐华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生物可降解人工胸壁脱散性能的研究
- 2007年
- 为了使人工胸壁更好地维护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可降解胸壁缺损修复高分子材料PDS。通过脱散性能实验,分别对具有3种纵密的罗纹经平和双罗纹经平织物的脱散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织物纵密与组织结构对其脱散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双罗纹经平组织可以更好地满足人工胸壁脱散性的要求。
- 庄辉王文祖
- 关键词:PDS纵密
- 经编人工胸壁工艺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选择了PDS纤维以两种经编组织结构——罗纹经平组织和双罗纹经平组织,织制了人工胸壁织物,经甲壳胺浆液涂层,研制成人工胸壁材料。探讨了涂层材料和涂层方法的选择;用正交试验法对组织结构、涂层以及编织密度的组合进行了优选,得出了较优的工艺参数组合。还研究了人工胸壁产业化中涂层技术的一些问题。
- 庄辉王文祖
- 关键词:PDS经编组织涂层医用纺织品
- 圆筒形经编结构支架的编织被引量:1
- 2009年
- 为改善梭织结构支架顺应性差,以及编织、针织纬编结构支架脱散严重的缺点,在小筒径圆筒形经编机上设计编织了针织经编结构支架,该方法可使支架一次成形,省去了缝合织物的过程,并且避免了接缝处的强力不匀。对支架的压缩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编结构血管支架的筒径随针筒针数的增加而增大;其径向压力随支架筒径的增大而减小,但是适度筒径的支架其弹性回复性能较好。
- 金懿明王文祖
- 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物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比较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选用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和胶原海绵制备成复合材料,研究其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胸壁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质量比1:1和1:2制备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纯胶原海绵作为对照,进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材料结构特性;进一步进行体内植入试验,通过大体标本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结果:纯胶原海绵呈三维网状结构,胶原蛋白呈细纤维丝状,结构蓬松,强度差;植入体内2周内多孔海绵结构破坏,4周完全降解吸收。1:2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粉末与胶原蛋白完全混合均匀,孔径大小100~400μm;植入体内后生物相容性良好,4周时仍保持多孔结构,8周降解吸收。1:1配比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粒子团聚成块,植入体内可见明显钙磷颗粒聚集,组织反应相对较大。结论:胶原海绵复合一定比例羟基磷灰石后,结构改善,孔径大小适中,在体内保持结构时间及降解时间延长,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开发应用价值,可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人工胸壁的研究。
- 龚志云徐志飞秦雄赵学维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类胶原生物相容性材料生物降解
- 机织人工胸壁的研究
- 2007年
- 介绍了满足生理需求的医用机织人工胸壁的性能要求以及它对所用材料、织物结构的要求。综述了目前各种常用的人工胸壁的优缺点,指出了人工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和平纹结构的人工胸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介绍了它的制作方法。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机织人工胸壁的可行性。
- 刘剑郑晔王文祖
- 关键词:聚对二氧环己酮动物实验
- 人工肋骨支架多孔磷酸钙的制备及体内降解研究
- 2008年
- 目的对多孔磷酸钙(CPC)体内降解情况进行研究,为其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肋骨支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CPC材料埋植于兔皮下,并于预定的时间点将材料取出,称重并送扫描电镜检查,以观察其降解情况;其周围组织则进行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以观察其炎症反应和生物相容性。结果CPC材料在术后2、4、8、12、24周的生物吸收率分别为(2.500±0.098)%、(7.000±0.167)%、(10.000±0.242)%、(14.000±0.251)%、(30.000±0.177)%,降解速度平稳,能有效维持缺损部位的稳定性;HE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其炎症反应于4周时消失,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CPC的体内降解速度平稳,组织相容性好,是承重部位和非承重部位的良好组织工程支架。
- 唐华徐志飞刘昌胜秦雄赵学维薛磊
- 关键词:肋骨磷酸钙
- 可降解网状人工胸壁重建犬大块胸壁缺损的实验研究
- 目的通过生物材料的选择和制备,研制新型可降解网状人工胸壁,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大块胸壁缺损重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可降解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dioxanone,PDO)纤维经特殊工艺编织成网状结构人工胸壁应用于...
- 秦雄徐志飞龚志云段亮赵学维王文祖孙耀昌
-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材料胸壁重建聚对二氧环己酮
- 文献传递
- 聚对二氧环己酮网制备及重建犬胸壁缺损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通过生物材料的选择和制备,研制新型可降解人工胸壁修复材料,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胸壁重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DO)纤维编织成网状结构人工胸壁,应用于犬胸壁缺损重建动物模型,8、16、24周处死实验犬,观察人工材料降解变化、材料与组织结合界面、胸壁再生情况。结果PDO网可以重建胸壁稳定性,并在24周内逐步降解吸收,由机体再生组织完全取代。结论PDO网具备适宜的可降解特性,作为胸壁重建材料,可获得有效胸壁稳定,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 龚志云徐志飞秦雄段亮赵学维王文祖
- 关键词:生物材料胸壁缺损聚对二氧环己酮
- 胸壁重建材料的选择与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08年
- 自1778年Aimar实施第一例胸壁切除和重建术至今,大块胸壁的重建一直是外科医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外科技术、麻醉、重症监护、抗生素和材料医学的不断发展,胸壁重建也取得了巨大的飞跃。
- 唐华徐志飞
- 关键词:疗效评价外科医师外科技术重症监护胸壁重建重建术
- 组织工程化人工肋骨三维支架材料的比较及生物学评价
- 2008年
- 目的通过生物学评价考察多孔磷酸钙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HA)两种组织工程化人工肋骨材料的安全性,并筛选出较为合适的材料。方法利用两种材料的浸提液进行热源试验、溶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等生物学评价。利用micro-CT进行材料孔隙率和HA含量的测定,并将两种材料分别与猪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培养,观察其接种后连续6d细胞的生长情况和4、12、24h细胞黏附情况。结果两种材料均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溶血和热源作用。micro-CT结果显示,多孔磷酸钙较PLGA/HA有更高的HA含量(P≤0.05),与人松质骨接近,并且孔径大小均衡,互相连通。细胞增殖试验显示,多孔磷酸钙组细胞较PLGA/HA组生长明显快(P≤0.05)。黏附试验显示,细胞对于两种材料的黏附率都不足50%,但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孔磷酸钙和PLGMHA对机体毒性较小,安全可靠;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肋骨的支架来说多孔磷酸钙比PLGA/HA更为合适。
- 唐华徐志飞秦雄刘昌胜赵学维
- 关键词:肋骨骨代用品